分享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孙子、孙膑列传

 hhucxq 2020-11-23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孙子、孙膑列传

[导读]

孙子是兵家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孙子兵法》我们耳熟能详,他的“三十六计”我们都能说出几计。但可能有很多人会以为“孙子”就是“孙膑”,读了这两则传记,你当永远不会把他们混淆,并且可能会津津乐道他们的故事。

孙子的传记只记了为吴王阖闾操练宫女一事,但这件小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曲折而多变,把宫女由对军纪的无视嬉闹到服服贴贴地唯军令是听、吴王娱乐性的让孙子以宫女编为行伍到孙子欲斩爱妃的无可奈何,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孙子严明军法、注重战争自主权的军事思想,也表现得极为突出。以一个小故事表现一个人物,这种笔法特别高妙。

孙膑的故事较孙子丰富。一讲庞涓害孙膑。这个小故事既点明孙膑名字的由来,又由庞涓因妒嫉而加害表现孙膑的军事才能之高,同时为下文马陵之战孙膑复仇作铺垫,太史公之行文可谓高妙。二讲孙膑助田忌赛马。这次赛马很能表现孙膑异常的智慧。一般人赛马,着眼点在让自己的马跑得更快,但这有个极限;孙膑跳出这种思维,他由马力的差别着手,扣住三盘两胜的比赛规则,以赢取比为目的,用特意输一场而赢取两场的方法取得最终的胜利。这种赛马的智慧用在战场上,就是第三件事,围魏救赵。常人思维,救赵国,就是把军队投入战场与赵并肩与魏作战;但孙膑看到的不是战场上的相助,而是魏国军队在作战,魏国国内必空虚,以围魏的方法来救赵,让魏不攻而自破——这就是著名的“桂陵之战”。某种意义上讲,求异思维的成功运用,是孙膑军事思想最大的特点。第四件事与开篇小故事相呼应,是与庞涓的对抗与复仇,其最大的特点是将计就计。既然魏军认为我齐军怯懦,那我就特意你想象中的怯懦展现给你看,同时隐藏自己的实力,于是行军第一天灶十万,第二天灶五万,第三天灶三万,很自然就让庞涓以为齐军“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然后果断地“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被胜利冲昏头脑后,把“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的地形给忽略了,最后被孙膑算计,庞涓就真如孙膑所预计的那样“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庞涓是个小人,作为史,单独为他立传是扬恶,然他确实是历史中的存在,不书不足以表现历史,就如赵高之于秦末历史一样,怎么办呢?夹于他人传记中。此处庞涓传记夹于孙膑传记中,与赵高的传记就在秦二世、李斯、蒙恬传记中出现一样。这又是太史公组织行文的高妙之处。如果你联系一下《庄子·秋水》中“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文,你会发现,庄子寓言,或非凭空而来,也有现实的基础性,或者,生活的精彩,常常会超越虚构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