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职计算机基础“非零起点”下的教学应对策略 参考论文

 新用户65147843 2020-11-23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的普及教育也逐渐深入到每个家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对中职学生来说,已不再是“零起点”。严格按照教材,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非零起点”的新形势。中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什么、如何教就成为摆在中职计算机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在本文中就“非零起点”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非零起点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7-0132-03

计算机基础是中职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将为中职学生走向社会、更好地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已经和其他专业课一起被看作评定一名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随着计算机基础在中职课程计划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教师发现,简单的基础课变得比专业课还难教了。为了寻求原因,探索有效教学策略,笔者及团队在中职高一新生中进行了以下调查。

● 中职高一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现状调查与分析

根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统一教材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笔者从中英文录入、Windows操作、因特网访问及电子邮件收发、Word、Excel、PPT、多媒体应用共七个方面,对高一新生共计516人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笔者发现随着信息技术基础课在我国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高一新生中有部分学生有一定计算机基础。同时,由于初中信息技术不是中考科目,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经常出现其他课占用信息技术课时间的情况;或由于家长、学校不重视,因而学生也不重视,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在初中上信息技术课时,经常玩游戏,把信息技术课当作放松课。所以,高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看似非零起点,但知识和技能掌握得不系统、不扎实,不同学校的学生间个体差异大,造成了在高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同一教学内容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况,这是这门课程难教的根本原因。

● 有效开展“非零起点”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在近几年高一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改进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贴近学生专业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本着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笔者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让学生的所学能直接应用到将来的工作中,发挥计算机的特点为专业服务。例如,笔者在商务助理班级教授“电子邮件管理”这一课,设计的教学任务是:鹏程会展中心要举办秋季电子产品展销会,作为组委会工作人员的小张要分别给行政部、市场部和参展商发不同的邮件,并对他们的回复进行分类整理。原本按照高一计算机基础教材,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是注册邮箱、发一封带附件的邮件。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学过同样的内容。为避免教学的机械重复,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考虑到商务助理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性质,笔者设计以上教学任务时,增加了分类群发邮件、收信分类处理的操作,这些操作在电子邮件教材中并未提及,但考虑到学生在以后职业中可能需要用到,故笔者在设计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增补。

2.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力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把课堂变成学堂。倡导先学后教,学生能自主学习完成的内容教师不教,学生能互助学习完成的内容教师也不教的原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高效、富有吸引力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组间互助学习来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掌握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升了自主认知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讲授“网络信息浏览”这一课时,笔者设计的教学任务是图、文、声并茂介绍你所喜欢的漫画作品及作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中展示丰子恺的漫画作品,然后通过百度百科介绍丰子恺其人其事。然后教师展示本节课的任务,让学生到网上下载所需的图片、文字、声音等素材,并进行筛选和整理,以备后面的介绍使用。之后,学生以4人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本节的难点——大尺寸图片下载和声音下载,教师或学生演示。最后,由每组代表介绍他们的作品,并进行组间互评。在这节课中,教师讲得很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且兴趣浓厚,组内互助基本都能完成任务,最后的代表发言环节,也提升了学生归纳总结和语言组织的能力。 参考论文

3.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对学生进行阶梯式管理

经过对新入学的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测试和调查,笔者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把他们分为初级班和中级班。初级班从零起点开始教学,严格按照教材重点落实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中有倾向性地给予他们较多的帮助;中级班的教学内容相对加深,教师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和能力的引导。学生在上计算机基础课时,选择一个程度的班级进行走班制学习。在期中或期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动态调整到初级班或中级班。这种动态、进阶的阶梯式管理,使学生体会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欲望。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校园网的基础上,笔者着手开发网上教学微平台,逐步把计算机基础各章节内容制作成学件、微课,以供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实现学习问题在课外,解决问题在课内。笔者在课堂中带领学生一起解决那些有难度、有歧义的问题,而大部分知识由学生在课外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改革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引导性作用

传统的评价方式,大多采用一次考试给学生一个成绩进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仅仅让学生在学习结束(通常是期末)得到一个考分,让教师及家长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一个定量的了解,但它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挥评价的引导性作用,我校组织计算机骨干教师编制了多套初级、中级、高级测试题库,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测试系统进行多次自测,通过测试的学生由学校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测试系统每次在多套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学生自测的过程也是其自主学习的过程,多次自测让学生完成了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不再是一张考卷定终身,弱化了评价的结果,而加强了评价的引导性作用,达到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由于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期间,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会更加非零起点化、多样化和层次化。为了让学生保持对计算机基础课的兴趣,高效地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让计算机知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殿龙,梅险,吴宏伟.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3(4):28-31.

[2]教育部.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Z].[1997]155号.

[3]孔存金,黄莉,年梅.浅谈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08(1).

参考资料;http:///index.php?c=show&id=39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