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脓毒症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与结局改善相关

 limingxin1969 2020-11-23
目的

中心静脉压(CVP)的测量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工具。然而,CVP测量在预防脓毒症患者死亡率方面的正式效用从未被证实。


方法

研究者检索重症监护医学信息中心(MIMIC-III)数据库,识别有或无CVP测量的脓毒症患者。主要终点为28天死亡率。我们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阐明CVP测量与28天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并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和逆概率处理加权(IPTW)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发现。

主要暴露是患者是否进行了CVP测量。还收集了CVP的初始测定时间、CVP的初始水平和使用时间。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收集入ICU后最初24小时内的基线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体重、ICU类型、入院时的严重程度以SOFA评分,简化急性生理评分II(SAPS II)以及Elixhauser合并症评分。还记录了机械通气的使用,肾脏替代疗法(RRT)的应用以及血管加压药的使用。在入ICU的第一个24小时内,记录如下指标:生命体征包括MAP、心率、体温(°C)和呼吸频率,实验室变量包括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乳酸、pH、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如果一个变量在前24小时内有多次记录,则使用与疾病最严重程度有关的值。我们还提取了AKI的发病率,并根据“改善肾脏疾病全球预后”(KDGIO)标准定义了AKI。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275例患者,其中4516例(44%)在ICU入院24小时内测量CVP。在CVP组中,28天死亡风险降低[OR=0.60(95% CI:0.51-0.70);P<0.001)]。与未测量CVP组相比,CVP组患者在第1天输注的液体更多,机械通气和血管加压素的使用时间更短,血清乳酸的清除率降幅更大。血清乳酸下降在整个研究队列(平均的因果中介效应:P=0.04)和CVP组初始CVP水平低于8 mmHg的患者(平均的因果中介效应:P=0.04)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结论

在脓毒症患者中,CVP的测量与风险调整后的28天死亡率降低相关,一定程度上由血清乳酸水平下降所介导。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脓毒症、乳酸、28天死亡率

翻译审校:浙江省中医院  江荣林 
Source:Chen, H. et al.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measurement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s in septic patients: an analysis of the MIMIC-III database. Crit Care 24, 433, doi:10.1186/s13054-020-03109-9 (20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