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一个农民,生活在唐朝

 畅读历史 2020-11-23

我是一个农民,生活在唐朝,

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而我们这些农民,参与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创造,

因为,有我们缴纳的税赋,帝国才有伟大的基础,

否则,就是一穷二白,谈什么伟大?

作为农民,我们的“税赋”有哪些呢?

说起来,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唐高祖武德七年时,我们有个不错的制度,

简单说是这样的,年满18周岁,朝廷会分田给我们,每人100亩,其中80亩是口分田,20亩是永业田,

口分田,满60岁后要归还给政府;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后代,

猜猜也知道,口分田是不允许售卖的,而永业田属于自己,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卖掉,比如老无所依的时候,比如从人口多的地方迁移到人口少的地方的时候,

总之,朝廷管的没那么严,但田地买卖必须要先知会到官府,官府同意后才能售卖,

我们这些农民就在这些土地上耕种,每人每年需要上交一定的粟,这就是“租”。

除了通过土地上交的租之外,每人每年还要为朝廷出力20天,这叫做“庸”;

最后,每人每年再上交定量的绫、绢等,这叫做“调”,

对,这就是为你们后世称道的租庸调制。

为什么会被后世称道呢?

我一个农民也不懂那么多,只是感觉这么个制度很清晰,一目了然,

什么时候该交租,什么时候该出力,都有规制的,官府想要加租,剥削之类的,比较难操作,

据说有个大政治家陆赞说过,“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可能也是在夸这个制度吧。

有一天,风向突然变了,这个制度要改了,

这一天是唐德宗元年,(我是不是活的太久了),朝廷出了一套新制度,

据说叫 两税法,

为什么要出新制度呢?

我一个农民也不懂那么多,只是感觉到,

1、越来越多的豪强兼并土地,豪强们大部分不用交税,这是朝廷规定的,没办法,

2、兼并的多了,没土地的农民就多了,我们只能四处流浪,去有土地的地方找生活,

3、流动人口多了,户口就很难统计了,租庸调制的基础就是精准的户口统计,

4、再加上历时久了,官员们也懈怠了,不好好干活,户籍更新也不及时了,

这下明白了吧,我们喜爱的租庸调制执行不下去了,只能被新制度替代了,

啥是两税法?

简单说,取消了一切其他杂税,只在每年春秋两季征税。

这下看起来不错,不用出人力了,也不用缴纳布、绢之类的了,

看起来不是更简单吗?

哎,不是税法更简单,是我们想的太简单,

两税法是根据你拥有资产的多寡来征税的,

比如,你有一栋价值500万两的房子,不管你这个月能挣多少钱,你都得按照500万辆来缴纳税赋,

而如果你表面上没什么资产,但每天都有不少进账,也不用纳税,

还有就是,如果你有贵重的东西,但官府不知道,也不用纳税的,

这些也没啥,更大的隐患在后面,

两税法是已经包含了所有苛捐杂税的,按理说不能再立其他税目,

但,时间一久,大家都忘了这个两税法的来历,

朝廷一缺钱,又会另立名目,苦的还是我们这些农民,

以后中国之税制,只将两税制稍加改动,竟不能再回到租庸调制之路。

我是一个生活在唐朝的农民,我懂啥?

少交点税行不?


上一篇:海瑞辞官时,我也提交了辞呈

推荐:

我是一名宰相,如果我能从秦汉活到明清

我曾经是个农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