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体、美全部进入中考,带来一个新问题,孩子还有时间睡觉吗?

 新用户3324Jb7s 2020-11-24


(本文为小学语文微课堂原创
转载请加微信:xxywwkt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是继去年9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后的又一重磅文件。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力争2022年,全面覆盖实行美育中考。

王登峰还提到:“目前全国有一家,云南省已经做到了从今年开始体育中考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都是100分。而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截图来自教育部官网
 
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云南省从今年开始要增加到40分。这个试点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下一步要把美育中考的工作做的更加扎实,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王登峰还透露,就体育中考,教育部已经成立了专家组,正在进行全国各地体育中考工作的系统梳理,同时加大推广云南省的经验,云南省的体育中考是分三年分别进行,三年的成绩累加,这也是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文件里面要求的,要增加过程评价。


文件要点梳理

上述两则文件的规划,交代了未来全国中小学生的艺、体培养大方向,文件内容太长,我们帮大家梳理出息息相关的几个重点:

体育方面:

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要达到和语数外同分值水平;
 
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学体育,一定要参加体育竞赛;
 
鼓励中小学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布置体育课作业;
 
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到2022年学校需完成体育教师队伍、器材设施建设。
美育方面:

力争2022年,全面覆盖实行美育中考;
 
美育和体育一样,都是教会、勤练、常赛,有展示、有评比;
 
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美育教材体系;
 
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
 
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到2022年学校需完成美育教师队伍、器材设施建设。

那么这些变化,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什么呢?我翻出一些评论,上面几乎全部是家长们的吐槽。

接下来我就分别说一下这些影响。


体育进入中考带来了什么

体育早已经进入了中考。以上海为例,体育中考占30分,分4大类,分别为耐力(长跑)、爆发力或者力量(短跑,引体向上等)、柔韧性(垫上运动,单双杠等)和球类。

体育进入中考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加大学生平时的运动量,增强学生体质。对于这个目标,无论是学生和家长都不会有任何的反对意见,没有什么比孩子身体健康更重要。


如果一位学生耐力还可以,天天坚持长跑,他的运动量够了吗?显然已经足够了,但如果这位同学力量或者球类技能不过关呢?那他的中考体育成绩一定不会好到哪儿去。

同样,如果一位学生每天打一小时篮球,运动量也已经足够。但这位同学如果长跑不行,那他一样在体育考试中拿不到高分。

但现在的中考体育要求的是5项全能,只有学生在每个项目都很优秀,才能在中考体育上拿满分。

显然,体育的应试已经背离了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的初衷。单项体育锻炼可以达到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的目的,但应付不了中考应试。


只有在考试的每个项目上苦练,才能达到这个目的。现在体育占30分,在体育考试前已经占据了学生相当的时间用于短板训练,如果提升到主课同样的分数,会占据学生多少时间用于苦练?

这种苦练能达到锻炼作用吗?看看现在学校的安排就知道了。考试前一段时间突击训练,几乎是每个学校都在采取的策略,而一旦考试结束呢?不会再有一个学生继续锻炼,一切回到原点。

这样的体育应试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开什么玩笑,不过是给学生增加一个应试科目而已,特别是短期内高强度的训练还对身体有害。

客观地说,只要是应试,提高体育分值,除了给学生增加更大的负担以外,起不到半点让学生主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文化课的学习不会因为体育纳入中考而降低难度。学生依然要在文化课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体育应试不但起不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反而加重学生负担。

比较合理的方式是,保证学生每天有1-2节的体育课或者体锻课,在学校加大学生平时的运动量,每天1-2节课适当的运动量已经足以保证学生正常的锻炼需求了。

至于体育考试,完全可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项,且只考核学生擅长的科目,只要学生平时正常参与体育锻炼,就能够保证合格。

这样即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也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在运动时间上也有足够的保障。
体育加入中考,是为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不是培养5项全能。而现在的体育应试模式,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和原来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音乐和美术问题更大


无论是体育还是音乐或者美术,都相当看天赋。后二者相对而言更麻烦,毕竟体育多少还可以量化,可以用时间,数量来准确衡量。而音乐和美术根本无法量化。

你很难判断一个人唱歌可以打几分,画画又能打几分,任何人给出的分数都含有相当的主观意识。即使是电脑打分也是一样,无非是个程序的设置问题。

音乐美术只要在中考占分,必然还是要打分,只要打分,就逃不开应试模式。而一旦应试,就不可能培养出孩子的兴趣,有的只能是机械式的学习。


有位妈妈,说自己孩子就是考音乐美术,虽然只有10分,但可不仅是考唱歌和画画,更要考乐理知识和美术知识。

仅这两项,要背的东西就非常多,学校突击了整整2个月才完成相关的知识背诵。这不还是典型的应试吗?

更何况艺术类的课程,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大课的效果相当有限,一节课分到每个孩子身上,有没有1分钟呢?

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孩子们的艺术修养,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而一旦这些东西纳入中考,成为应试的一部分,只能起反作用。除了让孩子更讨厌这些东西以外,丝毫不会让孩子对这些感兴趣,除了浪费时间以外,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减负减了好多年了,中考的项目反而增加了。其直接后果是,家长花费的精力更多了,经济压力也更重了。

听到不少家长吐槽:

我家俩孩子,大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各种手机诗词打卡,故事打卡,每天都盯着手机看,生怕落下了那条信息,我都不敢给老大报培训班,因为我不想写作业,老师要求的作业太多了,每天各种打卡。

老二幼儿园中班,老师要求的各种手工一个比一个难做,各种实践打卡,我这个中年老母亲崩溃得很。

孩子这学期头发掉的超厉害,趁着周末跟孩子谈心,才知道孩子学习上精神压力很大。冷静下来想想算了吧,不想期望太高,平安健康活着比啥都强。
还有的家长说,

我家报了语数英美术四个培训班,一个月要六千,天天作业都写不完,学校教课教的飞快,只照顾一部分同学的进度,其他不会的就去补,天天作业不会做,问培训班老师,也得老师有时间回复。

这样写完基本都10点了,根本没时间去预习复习,早上又6:30起床,真的很辛苦,但又没办法去,逼着孩子学习,不学怎么办,当工人现在都没得当了。
学生呢,要学的东西一样没少,反而增加了。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一点没少,增加的项目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怎么办?只能压缩睡眠时间了。

本来就睡眠不够,本来初二,初三上课就容易打瞌睡,未来会怎样?这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判断能力就可以得出结论。

这对学生的健康有利吗?


培训机构要笑了

尽管美术和音乐占分不多,但中考属于按比例录取,只有50%的学生能上高中,关键时刻哪怕半分都能决定一个学生的未来。

为了挤入前50%,又有多少学生和家长有这个自信说,这些项目,这点分数我不在乎?更何况,这些项目纳入中考,能减少学生花在文化课的时间吗?大概率不能。

相应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拿到这些分数,肯定会给孩子报更多培训班。即使家长忍住不报,但是面对四面八方的教育焦虑,又能忍得了多久呢?

看过这样的评论:

至于说这些音乐美术知识在学校里都教的就省省吧,难道文化课学校都不教的?中考高考的文化课学校哪一样没教?那为什么文化课的课外补习班红红火火呢?
在报道刚出来时,就看到朋友圈被教钢琴班和绘画兴趣班的老师刷屏。显然政策就是最强力的兴趣班广告。

而政策一旦落实,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家长们肯定带领着孩子穿梭在各个培训班里,孩子休息时间大大压缩。培训机构赚到钱,是要笑了。但真正苦的却是家长和我们的孩子。

乐观来看:

考察重点不在艺体技巧

不过有一点是广大家长和老师需要注意的:考试作为指挥棒越是好用,恐怕将来各种各样的人才选拔方式就越是会不断涌现,目的就是动摇中高考的绝对权威性。成功了固然好,但失败的概率也很高。

无论如何,这也意味着部分孩子的机遇。所以关心教育行业的人一定要多关注这方面的新闻,对事情的发展有一个预判。

不过现在说这些可能还有点远,有很多家长可能更加关心的是音乐美术这种科目会怎么考,自己的孩子在启蒙阶段应该如何准备。毕竟很多人都看过网上流传的一张某学校音乐考试试卷,上面对于视唱练耳等要求都挺高的。



其实我认为,上面展示的只是个别学校实行的音乐考试。

如果音乐和美术真的要成为将来的中考项目,那么一定是以《音乐课程标准》和《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的。

而在《音乐课程标准》上开篇就写着:“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要提高大家的人文素养,要让大家熟悉人文艺术领域的思维方式。


换句话说,考试应该不会过度强调音乐中那些专业性极强的技法,而是会让大家学会如何深入地欣赏经典作品的美。


可能会有一些基础性技巧必须掌握,但总的来说,这不会是考查重点。


前两天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副司长万丽君也在采访中提到,并非要求2022年全部铺开中考艺术考试,也不要求具体分值。

“学校教什么,我们就考什么,不会给学生增加太多负担。2022的目标就是让各地配足艺术教师。”

这一点,从同样承担着美育任务的语文科目试题变化就看得出来:现在的语文考试并不强调语法和文学鉴赏的术语考察,而是着重考查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自己阅读的内容。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一位急切地想要为孩子进行美育启蒙的家长,配合他一起欣赏学习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可能比逼着他再去多学几样乐器可能效果会更好。

些思考

重视体育,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思路肯定是正确的,方向也没错。

但采用应试模式,必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更大的可能是事与愿违。反而让学生更加厌恶这些,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教改,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坐在办公室看看数据,几个所谓的专家开个会,讨论一下就能得出理想结果的。

无论如何,应试只能使得事情变味。体育应试增强不了学生体质,音乐美术应试同样也不可能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简单粗暴的“一考了之”的方式,只能把这些变成负担。

多多调研,小心求证,从根源上解决下手,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手段,而不是通过仅仅考试的方式,不断地把问题推给家长和孩子。

小学语文微课堂(IDxiaoxueyuwenwkt)实用的教育干货,每日分享小学相关电子版学习资料及帮助家长辅导孩子学习。转载请联系微信:xxywwk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