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环境?

 木香草堂 2020-11-24

      在我们中国,一提到教育,基本上都会把教学机构(学校)当成是教育主体。虽然我们并不能否认,教学行为是教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通过系统的教学行为,可以使人类的文化(文明)得到良好的延续。但是就仅仅教与学而言,它也并不仅仅是依靠教学机构来进行的。我们现在基本上都知道了,教学机构主体进行的都是一些根本性的(语言工具、专业知识等)知识传授,然而其精专性就意味着必须放弃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所必需具备的一些常识的教学。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原本是所有为人父母都应该思考,或者说原本都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个人认为,我们中国很多很多的父母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或者说,都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不需要再进行思考了。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他们将来能找到一份在他们眼中,比较好的工作!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他们将来不再贫穷。还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子承父业,能够娶妻生子,能够衣食无忧,能够平平安安的过一生。

        大家的目的都很自然,也没有人可以以上的目的是错的、不合理的。咱们先抛开这个问题,去看看一些自然现象。科学家发现,在一个孤岛上,没有一木参天的可能性!!!!!!科学家还发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因为座落在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科学家又发现,喜马拉雅山脉所处的青藏高原,其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我个人是足球爱好者(业余球迷中的业余爱好者)。我发现,离开了范巴斯藤、里杰卡而德和古力特的荷兰,还是世界上的足球强国。没有了贝肯鲍尔、克林斯曼的德国,还是顶级战车。没有了齐达内、享利,法国人还在踢足球。没有了贝利、罗纳尔多,桑巴足球仍然让每一个足球强国重视。

      在围棋上,有一个术语叫“厚势”;在谈及文化时,人们常常会说到“底蕴”;在对个人进行评价时,我们常常用到“全面”这个词汇。可以这么说,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因此,教育是服务于生存厚势的构建,底蕴的积蓄,必需全面的开展。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努力的去培养一个人,使之可以得到全面的成长,教育即成长!!!!!!。我们的目的、标准,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重要,我们没有资格,也不应该,把自身对生活的感受,强加到孩子们的身上,从而让他们去为了我们的目标奋斗一生一世。我们只要努力的培养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起来,使他们具备强大的生存能力,他们就可以很从容的去追求属于他们的生活。
      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换言之,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哪些方面的成长,它可以左右哪些方面的成长?

       其一、教育行为干扰人的生存本能,并给予相应的本能以相对应的行为方式、方法。保障人们受本能驱使的探索、竞争、成长、选择、从他等行为,符合整个人类族群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其二、教育干涉人的潜意识世界中的各种标准构建,并尽可能保证人的潜意识标准与理性标准相一致,避免矛盾人格的形成。良好的潜意识标准可以很好的引导人的思考,支配人的行为;

      其三、教育促使人形成健康的心理需求,摒弃不健康的心理需求;

      其四、通过教育行为,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其五、通过教育引导孩子们努力、积累的思考并产生属于他们自己的想法(思想);

      其六、通过教育帮助孩子们构建相应的性格,使之能够适应社会正境的需求。帮助他们构建服务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利益分配、资源分享、群体互助、社会竞争、责任承担、社会分工协作等各方面服务于性格的习惯、方式、方法等,使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群体生活中,可以很轻松的融入相应的团队中,为个人力量的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七、努力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行为标准、尺度、底限意识,诱导他们建立自身的行为顺序、标准、尺度与底限。从而保障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在他们今后的人生中,不断的促使孩子们各个方面的能力不断得到成长;

      其八、帮助孩子们延续各个方面的兴趣,使他们对整个世界保持积极认知的良好态度;

      其九、通过科学、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孩子们的一些根本能力进行训练,使之不断成长,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诸如观察、对比、总结、归纳、分析、判断、反思、回顾等等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们迅速成长思考能力,从而帮助他们轻松应对今后的成长;

      其十、知识是智慧的载体,帮助孩子们掌握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促使孩子们正确运用他们已经学习到的知识;

      最后、健康的身体是人生的根本,也是教育过程中所必需面对的硬件构建过程。给予孩子们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获得一个快乐的人生。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个什么叫教育环境,因为这个问题才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国家的法律是伦理道德体系的底限,它可以保障人的行为在相应的范围内自行伸展。我们可以把由法律构建的环境称之为宏观环境,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单位,家规、规章条款,都不可以和国家的法律相冲突、相违背。当人的行为冲击国家法律时,往往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为了避免受到相应的惩罚,我们就会尽可能的不去触碰法律条款所禁止的行为。除了法律对人的行为构成影响之外,人的伦理道德体系,同样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当人的行为违背伦理道德体系时,可能就必须接受来自各方面的评价(肯定),在这个评价过程中,意味着相应的行为得不到群体认可,相应的人则无法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在家庭生活中,同样有伦理道德体系,可能很多家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人类社会群体中,伦理道德体系服务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自然构建的。在家庭生活中,不仅仅具备评价功能。事实上,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这其中包括:一、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相应的社会地位与其行为有没有联系?二、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所得到的肯定与否定,与其行为有没有真实的逻辑关系?这些肯定与否定的评价,是脱离社会环境还是与真实的社会环境相一致?三、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们的收获、得到、索要等等,有没有相应的家规进行约束?其得到的一切,和个人努力是否相关?其得到一切的方式、方法、手段,和真实的社会竞争是否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