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以为是的清醒,只是主观愚昧的产物

 sml4605 2020-11-25

自以为是的清醒,只是主观愚昧的产物

原创国学书舍

一、

当自己身处某一个立足点,以主观的角度去思考事情时,自以为清醒,其实只是在主观意识的影响下,带着情感色彩去看待问题而已。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有人自以为是思考,其实只是用自己的思想把事情重新整理了一遍而已。”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站在一幅字画前,有人对他说:“这个是郑板桥的真迹。”

这个人就感叹着说:“写的太好了,真不错,站在这里就好像看着郑板桥正在写字一样。”

另外一个人又过来纠正说:“不是的,这字画是后人仿冒的,赝品而已。”

这时,站在这幅字画前的人又说:“那这样就一文不值了,现在觉得字好像也没那么好看了。”

当自己的立足点有所不同,或者接受了不同信息的时候,自己看待事物的想法就发生变化,这就像我们面对人生和处理事情的态度一样,自己的主观情感也会影响事物本身。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是理智的,其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在看待一件事情或者是处理问题的时候,都只是跟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动摇而已。

所以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真正的清醒,我们多数时候只是活在自己的思想牢笼中而已。

一个修行很久的和尚,出家之后严守戒律,从未破戒,活得小心翼翼。

有一天下雨了,和尚从外赶回寺庙,为了早点回去,就从树林抄近道,因为天黑看不清地面,走着走着不小心踩到一个圆鼓鼓、软呼呼的东西,当时还有“咕噜”一声。

他当时并没有多想,回去之后回想起来却觉得特别害怕,他认为自己可能是踩到一只蛤蟆,肚子里好像还有很多卵。

他这个时候为自己无意之间犯下的错误懊悔不已,寝食难安,甚至夜里还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一个蛤蟆带着一群小蛤蟆来找自己索命。

第二天天刚亮,他就赶忙回去到那个小树林查看,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被踩死的蛤蟆,反而看到一个被踩烂的茄子。

这个时候他才恍然大悟,便说道:“梦是一个慌,本是心头想,蛤蟆来索命,踩烂茄子响。”

当人有了立足点之后,就会由当下立足点产生主观好恶和意识,当内心形成认知偏颇时,当一个人带着错误的认知去看待这个世界时,这本身就是一场错误,而解决这一错误的,根本就是在于自己的无心。

二、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以无为之心去作为,以无事之心去做事,以无为之心去品味,不要过度相信自己的主观认知,你看见的都只是你的内心想让你看见的,只有放下这些“自以为是”,才能真正的发觉事物的客观状态,了解事物的本性。

就像《庄子》之中鸿蒙所说的智慧一样:“重在养心,只要能够自然无为,万物自会自生自化,忘掉形体,放弃自身聪明,忘却自身,和万物与自然浑然一体,解心释神,茫茫然无所用心。万物纷杂繁多,全都回归本性,保持本真,让万物自然生长”,这便是人生养心处事的智慧了。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叫: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

鱼在水中才能自由游动,却并未意识到得益于水的支持,鸟儿乘风飞翔,却不在意是风托持着它。认识到这个道理,便可超脱万物,舒服享受快乐天气。

我们眼中的事物和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很远,远到只隔着自己的“主观思想”,而我们眼中的事物和客观本质又很近,近到也只隔着自己的“主观思想”。

之所以说“主观思想”是一个又远而又近的事物,那是因为它是看似简单而又异常艰难的觉知状态。

带着情绪去看待问题,是我们本性的自然情感状态,也是世俗之人认知事物的惯性反应,有多少人能够超越自己情感并且越过世俗愚昧,能够清醒客观的去看待事物本身呢?

而这恰恰是我们人生应该修行的本质,跳出自己的思想牢笼,在事物的关键时刻摆脱本性对自己产生的束缚,才能从世俗愚昧中跳出来。

如果能够放下自己的主观意识去看待问题的时候,问题的本质才会呈现在你面前。

作者|国学书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