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血管』处方:中风大全

 zd山笑 2020-11-25

治中风验方

中风(脑血管意外)中风(脑血管意外) 

中风是指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局部血供障碍引起的局灶性神经损害,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临床特

点为起病急,意识障碍,言语失利和肢体偏瘫。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与心肌梗塞、癌肿为老年人三大主要病死

原因。中风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则包括脑血

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最多见,其次分别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胜出血、脑栓塞。 

中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面赤升火,发病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涡斜,舌

强语赛,半身不遂,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太小便闭,肢体强痉,或者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

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中风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多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言语不利,

治脑卒中(中风)验方

1羚羊角骨汤

【来源】《名医秘方汇萃》(邓铁涛方)

【歌诀】羚羊角骨汤钩藤,地龙白芍石决明,

杜仲苓膝天竺黄,平肝熄风神效奇。

【组成】羚羊角骨25克,钩藤15克,白芍12克,地龙12克,石决明30克,天竺黄10克,云苓10克,杜仲12克

,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方中羚羊角骨、石决明先煎30分钟,再入余药煎2次。

【功效】平肝熄风。

【方解】方中羚羊角骨有羚羊角之用但力弱,《本草纲目》云其有“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之功

能,配合钩藤、石决明潜阳熄风;牛膝潜降;地龙、天竺黄、云苓祛痰,白芍补肝,杜仲补肾,共成平肝熄风

之剂。本方配伍严谨,重点突出,力专效捷。

【主治】中脏转轻而出腑,或中经络转重而入腑症见神清、或神情默默、善想而哭、半身不遂或见臂(腿)

不遂、失语或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或大小便失禁、关格等。

【加减】兼热盛者,可加黄芩、莲子芯、石膏;兼痰,可加胆星、全蝎、僵蚕;兼失语者,加全蝎、石菖蒲

、或合至宝丹。

2丹柏汤

【来源】《名医秘方汇萃》(林世炘方)

【歌诀】丹柏汤中牡丹皮,桑皮陈皮地骨皮,

槐米茜草生地黄,益肾通络急止血。

【组成】牡丹皮15克,丹参10克,生侧柏叶5克,生地黄10克,地骨皮10克,炙桑皮5克,陈皮3克,茜草5克

,槐米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肾宁心,通络止血。

【方解】脑出血破入脑室及珠网膜下腔出血必须止血。方中侧柏叶、槐米祛风止血;茜草散血止血;地骨皮

凉血止血;生地黄、丹参养血止血;又用桑白皮肃降肺气;陈皮运转脾气,使气血调和,出血自止。合而用之

,能益肾宁心,通络止血。

【主治】脑出血破入脑室,或珠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

【加减】风甚者,加天麻、钩藤;腑实者,加大黄、风化硝;呕吐者,加泽泻、车前草。

3龙马起废丹

【来源】《朱良春用药经验》

【歌诀】龙马起废丹蜂房,鹿角乌蛇地鳖虫,

损伤中风均可治,温阳起废通络灵。

【组成】制马钱子015克,鹿角片04克,乌梢蛇1克,炙地鳖虫1克,地龙15克,蜂房15克。

【用法】方中马钱子水浸出毛,置麻油中炸,以里面呈紫红色最为合适。如法炮制,每片025克,每次服4

片,每日服3次。

【功效】温阳通络。

【方解】方中马钱子极苦,却大能开胃进食,其性至寒,却大能宣通经络,振颓起废;配鹿茸,温补督脉,

制马钱子之;乌梢蛇搜风通络;地鳖虫活血化瘀,推陈致新;露蜂房温阳化痰。合而用之,共奏温阳通络之功

。朱氏善用虫类药物治奇疾,此方可概见之。

【主治】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不能控制、损伤部位疼痛;又治中风四肢软瘫

,或中风后遗症肌肉痿废者。

【加减】可配合其他汤药使用。

【附记】又上海名医张镜人用灌肠方治疗中风昏迷、高热、抽搐、呕吐频繁、四肢瘫痪者。药用生川大黄9克

,生牡蛎3克,六月雪30克,徐长卿15~30克,皂荚子9克。浓煎100毫升,保留灌肠。功能通腑泄热,开窍启闭

。【加减】:阴闭者,加熟附片15克,细辛3克;阳闭者,加败酱草30克,栀子12克。腑气一通,脏腑气机顺降

,脑气与脏腑之气接续,昏迷自醒。故灌肠开魄门而启清窍,不失为治疗脑卒中有效方法之一。

4复方蛭蚓汤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6)1997年(高明镜方)

【歌诀】复方蛭蚓汤川芎,桃红山甲与丹参,

若发中风有先兆,活血通络可预防。

【组成】水蛭粉6~8克(冲服),地龙15~30克,川芎15~3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丹参15~30克,穿

山甲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水蛭粉冲服。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

【方解】先兆中风病人血液一般都呈高凝状态,中医药对其进行干预的主要方法是活血化瘀和通络而能达到

预防目的。本方即重用活血和通络的药,多年应用,效果颇佳。

【主治】先兆中风,症见头痛、头昏、视物眼花、健忘耳鸣、肢体震颤、颜面或手足麻木,或一时性偏瘫、

失语、复视、黑蒙等。

【加减】有高血压者,加天麻、钩藤、杭菊花、黄芩、夏枯草;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者,加泽泻、草决明、

首乌、山楂;糖尿病者,加花粉、元参、黄芪、黄精;颈椎病,加白芍、生甘草、木瓜、葛根、穿山甲。

5安脑平冲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周德生方)

【歌诀】安脑平冲生龙牡,栀子牛膝生大黄,

黄芩木香嫩柴胡,钩藤甘草泽泻蝉。

【组成】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怀牛膝15克,黑栀子12克,生大黄9克(后下),黄芩12克,嫩钩藤12克

(后下),青木香12克,泽泻12克,蝉蜕6克,嫩柴胡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镇肝熄风,平冲降逆,宁血安脑。

【方解】中风多为气机升降失常,冲气上逆,风火扰络,破裂出血。方用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潜降冲脉

;生大黄通降阳明;黑栀子、泽泻清利三焦,则血海宁静,神腑得安;更佐以黄芩、蝉蜕、青木香清肃肺气;

钩藤、柴胡清疏肝气;甘草调和阴阳,元气复左升右降之机,假以时日,脑内血肿自然消散吸收。诸药合用,

共奏镇肝熄风,平冲降逆,宁血安脑之功。

【主治】出血中风,症见神昏躁动、高热抽搐、半身不遂、舌强语塞、口眼歪斜、呕吐、小便不禁、大便闭

结者。

【加减】风胜者,加天麻、僵蚕;火胜者,加龙胆草、胡黄连;痰甚者,加栝蒌、贝母;呕甚者,加姜黄、

白术;颅内高压或小便少者,加车前子、葶苈子;阴伤者,加白芍、生地;大便虽通,仍用大黄。

6通络醒脑汤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1981年(沈仲圭方)

【歌诀】通络醒脑羚羊角,橘菊天麻与茯苓,

钩星蝎尾桑叶夏,竹叶菖蒲大络丹。

【组成】羚羊角3克,橘络3克,滁菊花9克,天麻9克,茯苓9克,钩藤9克,胆南星6克,蝎尾6克,半夏6克,

冬桑叶6克,淡竹叶30克,石菖蒲6克,大活络丹1颗。

【用法】羚羊角先煎,菖蒲分次冲服,大活络丹分次化服,余药常规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凉肝熄风,豁痰开窍。

【方解】方中淡竹叶用至30克,气味芳香,清心火,除烦热,化痰,利小便;合菖蒲、桑叶、橘络,菊花轻

清之品上浮开泄脑窍,升降气机,不愧大家手笔。羚羊角、钩藤、蝎尾凉肝熄风;天麻、茯苓、半夏合石菖蒲

豁痰开窍;大活络丹通络止痛。此方治风、火、痰、瘀,立方全面周到,为卒中风痰,神昏痰壅之良方。

【主治】肝风挟痰、壅塞窍络,症见猝然昏仆、不省人事、痰壅气粗、口眼歪斜、手足偏瘫、头痛。

【加减】呕恶者,可加代赭石;尿少者,可加车前子。

7补气养血汤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1981年(沈仲圭方)

【歌诀】补气养血归芍芪,党参二冬熟地桑,

艽膝苓首芝川断,菊橘虎胫竹沥冲。

【组成】黄芪12克, 熟地12克, 首乌12克, 桑枝12克, 党参9克, 天冬9克, 麦冬9克, 当归9克, 白

芍9克, 秦艽9克, 牛膝9克, 黑芝麻9克, 茯苓9克, 川断9克, 甘菊6克, 橘红6克, 虎胫骨15克, 竹沥

100毫升(冲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养气血,舒筋熄风。

【方解】方中以虎骨治诸风,止关节痛,舒筋挛,健骨镇惊。狗骨亦治诸风但力弱,治冷骨风痛、腰脚无力

、四肢麻木,能健脾补虚。目前,虎骨为违禁药品,狗骨已广泛取代虎骨。黄芪、党参、熟地、首乌、天冬、

麦冬、当归、白芍、黑芝麻补养气血,滋阴熄风;桑枝、川断舒筋通络;秦艽、茯苓、橘红、竹沥祛湿化痰,

平冲止呕;牛膝导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补养气血,舒筋熄风之功。此方组织严密,补而不滞,气阴两顾,

为中风后遗症之良方。

【主治】气血不足,筋脉失于荣养,症见半身不遂、肢体不仁、口眼歪斜等。

【附记】虎胫骨不易得,且属禁品,可以用狗胫骨倍量代之。

8通脑复步汤

【来源】《中医药学刊》(10)2002年(周德生方)

【歌诀】通脑复步芪芍龙,胆星乌蛇与虫,

玄参桃仁白芥子,透骨红花豨莶草。

【组成】黄芪15克,白芍12克,地龙12克,胆南星12克,乌梢蛇1条,虫6克,豨莶草15克,白芥子12克,玄

参15克,透骨草15克,桃仁12克,红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化痰活血,通络除痛。

【方解】方用胆南星、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桃仁、红花祛脏腑经络之瘀,配合虫类药虫、地龙与乌梢蛇

搜剔;豨莶草利关节除痹痛;透骨草活血舒筋止痛;黄芪、白芍、玄参益气补阴,兼养精血,杂合以治,共同

达到通络宣闭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胆南星、地龙、红花、玄参、白芍均有镇静、镇痛、降压等中枢抑

制作用;桃仁能扩张脑血管,豨莶草能扩张带有神经的血管,乌梢蛇含有神经毒素,对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和

力,黄芪亦能降压,白芥子对面神经麻痹有特殊作用。以上均说明本方中的单味药大都能透过血脑屏障,直接

作用于中枢神经组织或周围神经组织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主治】脑梗死后遗症期,症见口眼歪斜、语言蹇涩、肢体瘫痪、筋脉拘挛、肌肉萎缩等。

【加减】肝阳上亢、风火上扰者,加天麻15克,钩藤15克;痰热腑实者,加大黄10克;阴虚风动者,加生地

15克,天门冬15克。

9养血荣筋汤

【来源】《中风临床指南》(张子明方)

【歌诀】养血荣筋汤当归,首乌熟地丝瓜络,

苓芎芍甘鸡血藤,蝎蜈僵芪广地龙。

【组成】鸡血藤30克,何首乌20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白芍60克,甘草10克,茯苓30克,地

龙15克,丝瓜络15克,全蝎5克,蜈蚣2条,僵蚕5克,黄芪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方中全蝎、蜈蚣、僵蚕研细末分次随汤冲服。常与益气活血汤方交替

使用,或配合伸筋活血汤方熏洗。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荣筋。

【方解】方用当归、熟地、何首乌、鸡血藤、川芎养血活血,濡荣筋脉;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润筋,

缓解拘挛;地龙、丝瓜络通经达络;全蝎、蜈蚣、僵蚕搜刮内风,以制痉挛。合而用之,共奏滋补肝肾,养血

荣筋之效。

【主治】中风后遗症,症见患肢瘫痪不用、肌肉瘦削拘挛、爪甲不荣、上肢屈曲难伸、下肢僵直难屈、或患

肢末梢肿胀、发凉、色泽紫暗。

【加减】气虚不明显者,可去黄芪。

10转舌丸

【来源】清·张路玉《张氏医通》

【歌诀】转舌丸中生大黄,连翘芒硝石菖蒲,薄荷甘草山栀子,远志再与黄芩配。

【组成】大黄60克,芒硝30克,石菖蒲30克,连翘30克,远志30克,黄芩30克,栀子24克,薄荷21克,甘草

18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服6~9克,温开水送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

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清热泄下,开窍定志。

【方解】方用调胃承气汤攻下通便;伍以黄芩、连翘、山栀、薄荷清热泻火,且薄荷还有辛凉清脑之功;石

菖蒲、远志开窍定志。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泄下,开窍定志之功。

【主治】中风后遗症,症见舌强不语、神志不清、大便不通等。

【附记】体质虚弱者不宜过量,以免伤正。

11三生饮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三生饮用乌附星,三皆生用木香听,

加参对半扶元气,卒中痰迷服此灵。

【组成】生南星30克,生川乌15克,生附子15克,木香03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次10~15克,加生姜15克,水煎半小时,去滓温服。

【功效】祛风化痰,温经逐寒。

【方解】三生饮所主证候,系阳气虚衰,风邪卒中所致。阳虚之人,每挟痰湿,一旦中风,则内外合邪,寒

痰上涌,清阳蔽塞,经络不通,故令神识昏愦,言蹇语涩,僻不遂。当此寒痰上涌,浊阴独盛之际,非寻常

药饵所能胜任,故方用生南星祛风化痰;生附子、生川乌温里助阳,逐寒驱风;木香调理逆气;其中南星、乌

头、附子皆雄烈刚燥大毒之品,生用尤其毒峻,故又重用生姜,既制三药之毒,又助祛痰之功。五药相合,使

风祛,寒散,痰除,气畅,则经络自通,诸症可愈。凡素体阳虚、风邪卒中、痰涎壅盛、身无热而舌淡苔白者

,用此急救,确有殊效。但本方用药至刚至猛,驱邪之际不免伤正,只可谨慎暂用。药后浊阴开、寒痰减,即

当随症转方,勿使过剂(引《汤头【歌诀】》)。

【主治】猝中昏愦、不省人事、痰涎壅盛、语言謇涩、或口眼斜、或半身不遂、四肢厥冷。亦治痰厥、气

厥等症。可用于脑血管意外、癫痫等病症。

【加减】临床应用,可随症【加减】。

【附记】方中“三生”均为有毒之品,必须注意【用法】用量,煎煮时间一定要长。如用饮片作汤剂,可改

用制南星、制川乌、炙附子,以减轻毒副作用。

12星附散

【来源】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歌诀】星附散里半夏僵,炮白附子制川乌,

人参茯苓配没药,除祛风痰散寒灵。

【组成】天南星(姜汁浸)、半夏(姜汁浸)、炮附子、炮白附子、炮川乌、僵蚕(炒)、没药、人参、茯

苓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服6克,水、酒各半煎,去滓温服。

【功效】祛除风痰,温经散寒。

【方解】方用天南星、白附子、僵蚕祛风化痰;配以附子、川乌温通经络;半夏、茯苓祛湿化痰;人参、没

药益气活血以扶正。合而用之,共奏祛除风痰,温经散寒之功。

【主治】中风能言、口不斜、但手足萎废、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滑浮数、面白唇青。可用于脑血管意

外、癫痫、颅内肿瘤引起的偏瘫等病症。

【加减】若素体痰盛,加竹沥、天竺黄;兼有风热表证者,加桑叶、菊花、薄荷;颈项拘急麻木者,加葛根

、桂枝、天麻。

【附记】方中大多药物有毒,必须注意【用法】,不宜用散剂吞服。如改汤剂,水煎时间宜稍长。

13资寿解语汤

【来源】明·《奇效良方》

【歌诀】资寿解语汤天麻,酸枣仁与羚羊角,

防风羌活上官桂,附子甘草加竹沥。

【组成】羚羊角3克,天麻45克,酸枣仁45克,防风45克,羌活3克,官桂3克,附子45克,甘草15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加竹沥2匙冲服。

【功效】平肝熄风,祛风通络。

【方解】方用羚羊角、天麻平肝熄风;配以防风、羌活、竹沥疏风化痰;酸枣仁养心安神;官桂、附子温经

散寒;复用甘草泻火,既监制桂、附温散太过,又可调和诸药之用。合而用之,共奏平肝熄风,祛风通络之功

【主治】中风舌强、半身不遂、苔薄腻、脉弦滑。可用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失语,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症。

【加减】若见语言不利为主者,加菖蒲、远志、僵蚕;半身不遂为主者,加黄芪、桑枝、穿山甲。

14涤痰汤

【来源】宋·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

【歌诀】涤痰源自温胆中,陈皮半夏白茯苓,

竹茹枳实和甘草,人参菖蒲天南星。

【组成】制半夏9克,陈皮9克,枳实9克,茯苓12克,制南星6克,人参6克,菖蒲6克,竹茹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加生姜3片)。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气益脾,豁痰开窍。

【方解】方用人参、茯苓益气健脾;半夏、陈皮、南星燥湿化痰,利气和中;菖蒲开心窍;枳实破痰结宽胸

膈;竹茹清化痰热;甘草和药,使痰消火降,经络畅通而病自愈矣。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15搜风顺气丸

【来源】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歌诀】搜风顺气大黄蒸,郁李麻仁山药增,

防独车前及槟枳,菟丝牛膝山萸肉。

【组成】大黄(九蒸九晒)150克,火麻仁90克,郁李仁90克,山药90克,车前子90克,牛膝(酒蒸)90克,

山萸肉90克,菟丝子(酒浸)30克,防风30克,独活30克,槟榔30克,枳壳(炒)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或3~6克,用清茶或温酒、米汤送下,日服2

次。

【功效】补益肝肾,润燥通便,搜风顺气。

【方解】方中大黄是泻下燥结而清泻瘀热的猛药,经过九蒸九晒药性比较缓和,配合火麻仁、郁李仁的甘润

滑利,起润燥通便的作用;槟榔、枳壳顺气破滞宽肠;防风、独活搜散风邪;车前子下行利水;山药、牛膝、

山茱萸、菟丝子补益肝肾,使药力更专在下焦。所以对中风引起的风秘、气秘、大小便不畅以及肠风下血等证

候,总可凭借本方搜风顺气,补益肝肾的作用达到治愈的目的。

【主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大小便不畅、周身瘙痒以及肠风下血、习惯性便秘等症。

16加味三化汤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歌诀】加味三化汤大黄,枳朴羌活菖蒲增,

安宫至宝选其一,通便泄热效堪捷。

【组成】大黄9克(后入),枳实9克,厚朴9克,羌活9克,菖蒲9克,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一丸,先以开水灌

下。

【用法】将前5味药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通便泄热。

【方解】方用大黄通便泄热,兼泻血闭;枳实、厚朴行气泄闭;羌活散风;菖蒲豁痰开窍。加至宝丹或安宫

牛黄丸清心凉血,开窍醒脑以治昏迷。

【主治】脑出血热闭,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红目赤、呼吸气粗、痰声漉漉、舌质红、苔黄燥、大便

闭结、脉弦数有力。

【加减】痰甚,加贝母9克,竹沥30克(冲);大便不实,但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不须汤剂通便;牙关紧

闭,用通关散搐鼻取嚏。

【附记】本方(三化汤)经印氏多年临床反复使用,现已作为“抓主症”的常用方,凡中风昏厥,大便不通

者,率先用此通大便,得便则热降神清、血压下降。其留有后遗症者,再按治中风后遗症之法治之。

附通关散方:猪牙皂角、细辛各等分研细末,每取少许吹入鼻中。

17蜈蝎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朱兰萍方)

【歌诀】蜈蝎汤里丹参归,剂量大小须斟酌,

半身不遂症为主,药仅四味效非凡。

【组成】全蜈蚣6~12条,全蝎5~12克,丹参30~90克,当归12~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方中蜈蚣、全蝎不入煎,即研末分次冲服。

【功效】熄风化瘀,活血通络。

【方解】方用当归配丹参补血活血,当归偏于辛散走表,丹参长于甘润走里;蜈蚣配全蝎熄风化瘀,蜈蚣偏

于通经,全蝎长于搜络。合而用之,能养血搜风,调理气机,内则脏腑血脉,外则经络肌肤,凡气血凝集之处

皆能开之。

【主治】中风后遗症,症见以半身不遂为主,兼口眼歪斜、手足麻木、头昏痛等症。也可用于脑出血患者。

【加减】肝胆湿热,加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阳亢风动,加玄参、白芍、龙牡、龟板;风邪

中络,加秦艽、防风、羌活;痰浊郁阻型,加法半夏、胆南星、陈皮、茯苓;气虚血滞型,加黄芪、党参、桃

仁、红花。

18搜风汤

【来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歌诀】搜风汤里防风参,半夏僵蚕生石膏,

麝香再配柿霜饼,两风相引类中风。

【组成】防风18克,真辽人参(另炖同服)12克,清半夏9克,生石膏24克,僵蚕6克,柿霜饼(冲服)15克

,麝香(药汁送服)03克。

【用法】上药除真辽人参、柿霜饼、麝香三味外,余药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真辽人参价格昂贵,不

易取得,故另炖同服。贫者可用野台参21克代之。柿霜饼研末冲服,或服药时同嚼服。神志昏迷者,用麝香一

味,先置鼻闻之,再冲于汤液中灌服。

【功效】开窍醒神,扶正祛邪。

【方解】真中风者极少,类中风证极多,外风引动内风之证亦不少见,且常为痰热壅闭证。本方重用防风以

引麝香深入脏腑搜风;尤恐元气不足,不能运化药力以逐风外出,故用真辽人参大补元气,扶正以祛邪也;风

蕴脏腑多生内热,人参补气亦助阳生热,故用生石膏甘寒清热;痰涎壅滞,阻碍呼吸,用半夏以降之,柿霜饼

以润之;妙在僵蚕同类相使,引祛风之药至于病所而化痰奏功,乃从治之法。

【主治】外风引动内风,虚实夹杂之证。五内大虚、或禀赋素虚、或劳力劳神过度、又受凉风、表证未解、

又内生痰热者;或猝然昏倒、言语蹇涩、二便自遗、肢体痿废偏枯者。可用于脑血管意外急性期。

【加减】五内大虚者,不宜用高丽参代替真辽人参;若其人元气不虚,偶为风邪所中,可去人参,加蜈蚣、

全蝎。若二便不通,脉象郁涩者,可用大黄通闭。

19煎厥汤

【来源】《李聪甫医案》

【歌诀】煎厥汤里生地黄,山苁麻玄当归身,

百芍秦艽生黄芪,连翘贝母牡丹皮。

【组成】生地黄10克,淮山药7克,肉苁蓉10克,胡麻仁10克,润玄参7克,当归身7克,杭白芍7克,宣百合

10克,生黄芪7克,左秦艽7克,连翘壳7克,牡丹皮5克,川贝母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滋水降火,熄风消痰。

【方解】煎厥属阴虚阳实经络失荣之证,当滋阴血以制亢,水升则火降,风熄则痰消。熄风当用柔剂,柔以

制刚,故方中以生地黄、淮山药、润玄参、杭白芍、宣百合等滋阴血为治其本,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以左秦

艽、连翘壳祛风;肉苁蓉、胡麻仁润肠;牡丹皮、当归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生黄芪益气运脾,川

贝母消痰肃肺,治水泛之痰,兼治其标。合而用之,其效甚佳。

【主治】阴虚阳实之煎厥,症见热甚神昏、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眼角流泪、语言蹇涩、大便秘

结、小便涩。可用于阴虚阳亢之中风证。

【加减】胃虚者,加鲜石斛、川木瓜;震颤者,加龟板、珍珠母、龙齿、朱砂等重剂。

治脑血管意外(中风)秘方

20 通脉汤

【来源】杨百茀,《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黄芪30克,当归、白芍各15克,桃仁10克,生地15克,川芎、丹皮、桂枝、茯苓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3次温服。

【功用】益气活血、逐瘀通络。

【方解】主治症状,均属“中风”的范畴,古今皆称重症,对其发病原因及其机理的认识,历代争论颇大。唐

、宋以前侧重于外风,多从外风立论;从金、元起侧重于内风,多从内风立论。如刘河间主“心火暴甚”;李

东垣主“正气自虚”;朱丹溪主“湿痰生热”;张景岳主“内伤积损”;尤在泾则进一步主张:“无论贼风邪

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应”,从内外二因立论,这与《内经》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

论是一致的;王清任则认为中风“实因气亏”。当然,中风并非只因气亏,治疗时还必须活血化瘀。

本方是从张仲景之桂枝茯苓丸和王清任之补阳还五汤二方化裁而来,根据气为血帅,血随气行的理论,以黄芪

为君,重在补气;配桂枝、桃仁、川芎、丹皮为臣,以活血通脉;用当归、生地、白芍、茯苓为佐使,以养血

安正,使瘀去而不伤正,活血而无耗血之虑,共奏益气活血之效。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脉迟缓或浮弱,舌苔薄白。

【加减】气血亏虚者,加党参,丹参;神志不清者加石菖蒲、远志;口眼歪斜较甚者加全蝎,蜈蚣;头昏者加

菊花、蔓荆子;失眠者加酸枣仁、女贞子、旱莲草;语言不利较甚者加胆南星、石菖蒲;血压偏高者可倍用黄

芪,再加入龙骨、牡蛎、磁石、珍珠母之属以重镇熄风(均为先煎)。

【疗效】临床屡用,对中风后遗症属气虚者有良效。

【附记】凡中风初期实证者忌用。

21 加味补阳还五汤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黄芪120~240克,赤芍15克,归尾、川芎、桃仁各10克,红花5克,地龙10克,丹参24克,水蛭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益气活血。

【主治】中风后遗症(偏瘫),外伤性截瘫。

【疗效】临床屡用,多获良效。

【附记】又《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载周信有的愈瘫汤:大黄芪40克,赤芍9克,淫羊藿20克,红花、秦艽、僵

蚕、广地龙、归尾、川芎、续断、川牛膝、桑寄生、骨碎补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偏瘫,语蹇,口眼

歪斜,见于脑血栓者。用之多效。

上列二方,组成各有侧重,一重在益气活血,一重在兼补肾虚、祛风湿,故附方主治偏瘫复感风湿之邪而又肾

虚者,用之为宜。

22 豨莶至阳汤

【来源】任应秋,《中医专题讲座选(二)》

【组成】九制豨莶草30克,黄芪9克,天南星、白附子、川附片各6克,川芎、红花各3克,细辛1.5克,防风、

牛膝各6克,僵蚕3克,苏木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扶阳熄风,活血通络。

【方解】阳虚证有阴盛、有阴不盛的。大抵治疗阳虚,药取其气,气重在辛。因为阳虚血必凝,不活血无以拨

其机,是为紧要处。故方以九制豨莶合芪附汤扶先后天之阳气为主;再以细辛领天南星、白附子、防风、僵蚕

行气分以熄风;川芎引红花、苏木、牛膝行血分以熄风,则三阴三阳诸经气调血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风的病

变。故而用之多效。

【主治】中风(阳虚证),多见突然口眼歪斜,皮肤麻木,言语失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甚至卒然昏仆,不

省人事,目合口张,汗出肢凉,呼吸微弱。

【加减】如见清窍闭塞(牙关紧急),先用辛温开窍法。以细辛3克,煎汤化开苏合香丸3克。灌服,3小时内灌两

次,待清醒并有饥饿感时,再进本方。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23豨莶至阴汤

【来源】任应秋,《中医专题讲座选(二)》

【组成】制豨莶30克,干地黄9克,盐知母12克,当归、枸杞子各9克,炒赤芍12克,龟板6克,牛膝、甘菊花、

郁金、丹参各9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降火,活血通络。

【方解】阴虚有阳盛、有阳不盛的,大抵治疗阴虚,药取其味,味重在酸。阴虚血必凝,不活血无以通其经。

方用豨莶草合大补阴丸以滋养肾脏亏损的阴精为主;并以当归、枸杞、牛膝温养阴经外泄之气;赤芍、郁金、

丹参、甘菊花以活血平肝;庶几阴精复,阳气固,火以宁,风以息矣。故用之多效。

【主治】中风(阴虚证),多见头晕耳鸣、目眩少寐、突然发生舌强言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两手握固、肢

体强直、时或抽搐、面赤身热、烦躁不宁,甚则也呈突然昏迷状态、言语失利,尿闭,便秘等。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24涤痰熄风汤

【来源】谭日强,《谭日强医案》

【组成】法半夏、胆南星、云茯苓、明天麻、白僵蚕各9克,建菖蒲、远志肉、广陈皮各5克,双钩藤15克,水

牛角30克(刨片、先煎)、水竹沥2匙(兑服),生姜汁1匙(兑),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3次分服。

【功用】涤痰开窍,镇痉熄风。

【方解】本方主治痰热阻窍之中风,故方用半夏、南星、白僵蚕、竹沥化痰散结;陈皮理气,气顺则痰降;茯

苓健脾渗湿,湿化而痰无由生;生姜降逆化痰,兼制半夏之毒;天麻,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水牛角可代

犀角之用,有较强的平肝熄风作用,又善清热;菖蒲、远志清心宁神,开窍豁痰。诸药配伍恰当,丝丝入扣,

临床投之,对挽救痰热阻窍的危重病人有一定效果。

【主治】中风偏瘫。症见痰涎壅盛、神志不清、舌强不语、一侧偏瘫、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风阳内扰、

痰热阻窍之证。

【疗效】屡用效佳。

25通络活血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石决明、黛蛤粉各30克,旋覆花、代赭石各9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地龙各10克,生穿山甲、僵

蚕各9克,豨莶草、竹茹各12克,鸡血藤20克,知母、黄柏各9克,蟅虫、全蝎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平肝豁痰、通络活血。

【方解】方中桑寄生、威灵仙、豨莶草皆为疏通活络之品。鸡血藤活血通络,加入穿山甲、地龙、蟅虫等活血

通络之力更强;石决明镇肝熄风;旋覆花,代赭石平肝降逆;竹茹、黛蛤粉清热化痰;知母、黄柏滋水泻火;

全蝎、僵蚕专熄肝风而治口眼歪斜。如再加羚羊角粉、牛黄清心丸、活络丹等效果更好。此方活血之味较多,

古人虽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其实活血通络,使血栓疏散,血脉流通无阻,偏瘫自能痊愈。

【主治】中经络为中风证之较轻者,多为脑血栓形成。实证多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脉象弦滑而

数。

【加减】若湿痰盛,加清半夏9克,广皮6克,茯苓12克;言语不利,加羚羊角粉1克,九节菖蒲、天竹黄、川郁

金各9克;如不语或兼饮水即呛者,为会厌麻痹,除加上四味外,再加入天麻、白附子各3克;脉数大有力,加

生石膏30克,龙胆草、栀子各9克;头重脚轻,加白蒺藜10克,钩藤12克(后下),杭菊花、龙胆草、牛膝各9克

,羚羊角粉0.6克(冲服)。

【疗效】临床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26通络益气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黄芪、党参、鸡血藤各18~30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10克,豨莶草12克,当归、白术、地龙、僵蚕

各9克,熟地、杭白芍各12克,全蝎3克,白附子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补气养血、宣通经络。

【方解】古人曾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也就是说血为气的物质基础,气为血的循行动力。气为阳主动

,血为阴主静。血必须由气的推动才能循环不息,营养全身,然又必须有脾的健运,肝的条达疏泄,这样才能

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若患者体质素弱,气血不足,必大补气血方能收功。方用党参、黄芪、白术补气以健

脾;当归、杭白芍、熟地养血以柔肝;再配以活血通络之品,俾正气充足,循环旺盛,其病自易恢复。

【主治】中风(中经络虚证),多见半身不遂,四肢麻木等证。脉象弦软无力或濡滑。

【加减】若头晕,加生海蛤30克,白蒺藜10克,菊花9克,何首乌10克,或加麻桑丸30克(布包同煎),或加鹿角

胶9克(烊化)。腰腿无力,加川续断、狗脊、枸杞子各12克,虎骨1克(研细冲服);口干,加石斛30克,麦冬12

克;大便干燥,加肉苁蓉30克,或加郁李仁、桃仁各9克;精神倦怠,加白人参(或西洋参)、鹿角胶(烊化)各9

克,何首乌12克;湿痰盛,加清半夏9克,广皮6克,茯苓12克;言语不利或声音低微,加九节菖蒲、巴戟天、

山茱萸各10克,远志6克,天麻3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

【疗效】屡用皆有良效。

27中风先兆汤

【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生黄芪、童子参(即太子参)、茯苓、白芍、生地、玉竹、竹茹各15克,白术、甘草、当归、牛膝各10

克,白茅根、鲜桑枝、赭石粉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5剂为1疗程。

【功用】益气、凉血、泻火、消瘀、降逆、化痰。

【方解】前人以风从外入,发生半身偏瘫为真中风,如风自内生,发病为类中风。无论真中风或类中风,皆以

气血亏虚、痰多热伏所致。故方用参、术、苓、草、黄芪、玉竹以补气;归、芍、生地以养血;白茅根凉血消

瘀;赭石平肝镇逆;牛膝添精益髓,强筋补肝;鲜桑枝治风气拘挛,久服可预防偏风;淡竹茹凉血除热,寒滑

利窍,清燥化痰等药为剂。本方系从十全大补汤化裁而成,若能及时按方药连服数剂,多能收到预防之效,但

须注意休息。

【主治】中风先兆。

【疗效】屡用皆效,一般连服5剂即安然无恙。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凡人过五十或六十后,自觉手指或单侧上肢或上下肢半身发麻或木,皆为中风先

兆,当急为预防,不可忽视。从师传经验及临床体会,无论左手或右手,自觉一指发生麻木,五年之内须防中

风;两指麻木,应在四年内;三指麻木,应在三年内;四肢麻木,应在二年内;如五指俱麻,应在一年内;若

半身上下(或左或右)手指和脚趾连肢体麻木,更加头目眩晕,上重下轻,行动飘然不稳,应在短期一月、长则

半年之内;倘再加舌蹇、语涩、唇舌发麻,应在数日之内,如能及时治疗,尚可防止,否则必然中风,累见不

爽。

28通脉舒络汤

【来源】张学文,《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黄芪30克,红花、川芎各10克,地龙、川牛膝各15克,丹参30克,桂枝6克,山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活血、通脉舒络、排滞荡邪、祛瘀生新。

【方解】本方从清·王清任之补阳还五汤加减而成。方中黄芪为补气要药,健脾益肺,补气通阳,配合诸活血

之品,其行气、补气活血之功更甚,乃方中君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其性辛香走窜,可温通脉络,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走而不守,既能上行头目,又可外彻皮毛、旁达四肢,更可通行血海。红花活血祛瘀行滞之力甚

强,二者相得益彰,共司臣职。地龙咸寒走窜,入络剔邪,畅通血气,熄风止痉;川牛膝味苦重于甘,攻破之

力甚强,非但可活血通络,祛瘀,亦可引血下行,走而能补;丹参功似“四物”,善活血凉血,养血益心,祛

瘀生新,安神定志;桂枝则可温经行瘀,通阳化气,此四者相伍,可佐君臣,增其活血祛瘀止痛之效。山楂入

血分,不但消食化积之功甚强,且其活血散瘀消肿之力亦佳。故而独领使命,该方能补能攻,能下能上,且寒

温之品并施,以防辛温走窜之品伤及阴血,共奏益气活血,通脉舒络,排荡滞邪,祛瘀生新之功。同时一味山

楂既可奏活血散瘀之效,又可消解诸药之腻,健脾和胃。

【主治】中风、痹证等偏于气虚血瘀者。

【加减】如意识、语言障碍明显,属气郁或痰湿内阻者,加郁金12克,菖蒲、法半夏各10克,茯苓15克;语言

障碍,吞咽困难者,原方去桂枝,加胆南星、郁金各10克;头痛甚者去桂枝、红花,加僵蚕10克,菊花15克;

眩晕明显,属肝阳上亢者,去桂枝、川芎、黄芪,加珍珠母30克(先煎),茺蔚子10克;纳呆胸闷、舌苔白腻、

湿浊明显者,加白术、茯苓各10克,苡仁20克或藿香、佩兰各10克;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各10克;便秘、

口臭者,加大黄12克(后下);抽搐者去桂枝,加僵蚕、钩藤各10克。

【疗效】临证屡用,每获显效。

29发郁通络汤

【来源】田成庆,《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羌活3~6克,葛根15~30克,川芎15~30克,地龙10~15克,白附6~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发郁化痰、通络祛瘀、熄风解痉。

【方解】中风之源不外是“痰、瘀、风”三者凝聚郁结阻塞经络脉道,郁生诸病、经络区域广泛,《内经》言

:“火郁者发之,木郁者达之。”心属火,主血脉,心脑一体,血郁发之;肝属木,风象肝,风郁达之,古有

“发郁汤”、“达郁汤”方中有羌活、葛根、川芎诸药,故以二方化裁变通。葛根通经络、化瘀滞、疏阳明、

理筋脉为君;川芎化瘀血、透巅脑、通经隧为臣;地龙柔血脉、达气机、熄风热;白附入经络、化痰结、解痉

挛,熄风掣为佐;羌活达太阳、透营卫、行气血、消结滞,通畅周身,发挥发郁通络以致熄风之最高效用为使

。田教授用此方加减治疗中风各期及所谓心脑血管系统疾患不下数百例,得心应手。

【主治】风眩、风厥、风瘫等中风各期之证,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加减】风眩眩晕、风阳上亢、高血压者,加牛膝、车前子、肉桂引火归原,导龙入海;热者加夏枯草、菊花

、元参;痰湿盛加南星、半夏;风盛者加代赭石、磁石、龟板;阴虚加元参、草决明;阳虚加淫羊藿、仙茅;

瘀血者加桃仁、红花、当归、赤芍、郁金、土元、水蛭诸物;风厥期昏迷、高热者加牛黄安宫丸,寒者加苏合

香丸。风瘫期加白薇、泽兰、甲珠、全虫、蜈蚣。本方有四味药常常加入,作用各异。菊花,清头目、散风热

、柔血脉、益肝肾、解毒气、降血压;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治冠心病、气管

炎;郁金,入心化瘀、舒肝利胆、开郁行气、宽胸止疼,降低血脂、胆固醇;山楂消内积、柔血脉、溶血脂、

降血压、进食减肥。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30丁氏七妙汤

【来源】丁伯荪,《浙江中医杂志》(11~12)1982年

【组成】生黄芪30克,生石决明(先煎)20克,金银花15克,夏枯草12克,全当归、赤芍、防风各9克,生甘草5

克,鲜桑枝1尺。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扶正、抑制血热沸腾。

【方解】中风一证,致因诸说纷云,丁氏认为:本病多由气虚不摄、血热沸腾、痰瘀胶结,导致机体阴阳平衡

失调,甚至离决,故当以益气摄血、凉血泻火、化痰消瘀为治疗原则。此方系由黄芪赤风汤合四物汤复方加减

而成。方用黄芪、甘草补中益气,气壮自能摄血;当归养血抚乱;赤芍凉血散瘀;石决明平肝潜阳;夏枯草清

泄肝火,缓肝之急;金银花清络中风火湿热;桑枝、防风祛风通络。合奏益气扶正、抑制血热沸腾之功。其中

黄芪一味,别有妙用,看似与中风之证相悖,实则根据有关实验证明,本品具有镇静降压作用,故用为主药。

对于气虚患者尤宜。

【主治】中风,或中风先兆。

【加减】若血热甚者,加丹皮9克,倍夏枯草;手足麻甚者,加太子参30克,豨莶草15克;手足木甚者,加牛膝

15克,淡竹茹12克;口干舌燥者,加大生地30克,石斛9克;气不顺者,加沉香3克(冲);心悸不寐者,加枣仁9

克,珍珠母(先煎)30克;便秘者,加生大黄6克(后入)。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良效,对中风之预防,尤有妙用,轻证每月服3~5剂,重证可酌情加服数剂,自可防

止中风之发生,效佳。

31 山花汤

【来源】叶仕宏,《新中医》(6)1991年

【组成】山楂、赤芍、玉竹、路路通各12克,红花3克,地龙、当归尾各10克,丹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

【功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方解】本病之因,概之为“瘀、风、痰”,三者而以瘀为主,即血失度。本方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

循环的改善,降低血中黏稠度,溶解血液中的固体物质,改善血管弹性等作用。方中山楂活血化瘀,且有扩张

血管,降低血脂的作用;红花活血化瘀而质轻上行;赤芍活血而凉血;路路通祛风通络;地龙滋液通络;玉竹

养阴增液,津血同源,能缓解血中黏稠度。并随证加减,共奏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功。血瘀得化、邪风得祛

、脉络调和、血流通畅则筋脉得养,故用之疗效满意。

【主治】中风先兆(小中风),类似现代医学的高凝血症。

【加减】若脾虚纳差加茯苓15克;血压偏高加桑寄生15克,天麻10克;血压偏低加川芎、升麻各10克;手足麻

木加鸡血藤、牛大力各40克;舌蹇、语言不利加蜈蚣3克,僵蚕9克;反应迟钝和记忆力减退,加石菖蒲10克;

久病体虚加黄芪30克。

【疗效】治疗189例,用药1疗程,最多2疗程后,没有出现停药后的反跳现象,并随访1年多,无一例出现缺血

性脑中风。

32二仙芎归汤

【来源】汤宗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仙茅15克,仙灵脾、巴戟天、川芎各12克,当归18克,知母15克,黄柏12克,牛膝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补肾和血。

【方解】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阴阳双补,填补精血,为温柔之品,可使精血得充

、肝肾得养则肢体不酸;当归养血补血,配血中气药川芎以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与

川芎一升一降,调和气机;知母、黄柏既可润燥滋阴,又可防止过温,补中有泻,泻寓于补中。诸药配伍为用

,共奏补肾和血之功。

【主治】中风后遗症。

【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小便多加益智仁;肢体疼痛加鸡血藤、赤芍;重着或肿胀加苡仁、防已;拘挛加

龟板、鳖甲、白芍;语言不利加天竹黄,石菖蒲;血压增高加夏枯草、钩藤、石决明,或复方罗布麻片;舌苔

变黄腻加竹茹,重用黄柏。

【疗效】治疗48例,基本治愈(症状消失,肌力正常,并能自理生活)21例(占44%);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肌力

未完全正常)19例(占39%),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83%。

33镇肝益阴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石膏、生石决明、黛蛤粉各30克,龙胆草、栀子、天竹黄、九节菖蒲、旋覆花、代赭石、知母、黄

柏、牛膝、川郁金各9克,竹茹、滑石、磁石各12克,安宫牛黄丸1粒(吞服),羚羊角粉0.6克(冲服),犀角粉

0.6克(冲服,如无犀角粉则用广角粉或水牛角粉代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镇肝,豁痰开窍。

【方解】中腑、中脏多同时出现,因此合为一型。然中脏腑必然兼中经络,而中经络可以不兼中脏腑。如属闭

证,治宜清热镇肝、豁痰开窍,故方用石决明、龙胆草、羚羊角粉镇肝熄风,泻肝胆之火;旋覆花、赭石镇肝

潜阳,牛膝引热下行;生石膏专清胃热,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胃热清则五脏六腑自无热邪熏蒸;栀子泻三焦火

,能引热从小便而解;知柏育阴兼清下焦。以上皆是清热泻火、镇肝熄风之药。火性炎上,使火不上炎,则气

血自不上行,且泻火即所以育阴。黛蛤粉清热化痰;竹茹和胃降逆;天竹黄清热豁痰,凉心安神;郁金入心,

凉血解郁;犀角粉凉血解毒,再配以石菖蒲、安宫牛黄丸之类芳香通窍,可清神志而化痰涎。本方以清热育阴

为主,镇肝豁痰为辅,芳香开窍,宣通经络,以为佐使,俾热净则风熄,阴复则肝平,豁痰开窍以清神志,宣

通经络以利偏瘫,平肝潜阳以降血压,补肾强筋以健腰膝。但必须灵活运用,辨证加减,如稍露虚象,此方即

当禁用。

【主治】中风闭证(中脏腑即为脑出血之类),多见突然倒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痰

涎壅盛,口眼歪斜,半身瘫痪,脉弦滑而数,或沉弦而缓。

【加减】如突然昏仆,脉沉弦而缓者,必然四肢不温,面色苍白,此为气血郁闭之象,可先用苏合香丸以开之

,或于方内去安宫牛黄丸,加入苏合香丸,如服后脉转滑数,面转红润,再去苏合香丸,改用安宫牛黄丸。如

患者牙关紧闭,不能服药者,可用乌梅一个,温水泡软,塞于腮内,牙关即开。如肥胖人湿痰素盛者,加清半

夏9克,广皮6克,茯苓12克;如痰涎壅盛,加竹沥水30克(兑服),猴枣0.6克(冲服),或先用稀涎散(白矾、皂

角)1.5克,白开水送下,痰涎即顺口流出。神志清醒后,去安宫牛黄丸、犀角粉,加桑寄生30克,威灵仙10克

,鸡血藤30克,地龙、生穿山甲各9克,蟅虫3克以及大活络丹等,活血通络以治偏瘫;脉弦滑有力、头晕甚者

,石决明可用至60~90克,加菊花、白蒺藜各9克,天麻1.5克;面赤烦躁不安,脉数大有力者,生石膏可用至

60~90克;舌强言蹇,加全蝎3克,僵蚕9克;大便燥结,加瓜蒌30克,大黄、芒硝各9克;大便溏加黄连6克,

芡实30克;如四肢已灵活,腰膝尚觉无力,加狗脊18克,续断、杜仲各12克;若偏瘫部已见活动,惟觉无力,

脉象滑大之象已衰,可加黄芪30~120克,党参30克,以及活血通络之类。然必须风痰已净,热势已平,方可加

入参芪,以免闭邪于内,而遗终身之累;舌赤少苔,为阴液不足,加川石斛20克,北沙参、麦冬各15克;如热

势不重,脉弦滑而不数,去石膏、石决明,改用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珍珠母30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甚佳。

【附记】余治疗此类病例,皆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以救急恢复神志为主,第二阶段,神志已清,再以

治疗偏瘫为主。在临床上闭证病例比较多见,故用本方的机会亦较多。

34固脱保元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黄芪、党参、熟地、山萸肉、桂元肉、山药各30克,枸杞子15克,茯神、枣仁各12克,白术9克,生龙

骨、生牡蛎各12~3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补气固脱。

【方解】方用党参、黄芪、甘草大补元气;熟地、枸杞、山茱萸、山药大补肾阴;桂元肉、茯神、熟枣仁强心

;山药、白术健脾;生龙牡敛精固脱。共奏补气固脱之功。

【主治】中风脱证,多见卒然昏仆不语、口开、眼合、手撒、遗尿、鼾声,或四肢厥冷,汗出如油,或面赤如

妆,脉浮大无力,或沉细欲绝。凡五绝俱全者死不治。五绝之中心脾两绝(口开、手撒)最为严重。如再兼四肢

逆冷,汗出如油,危在顷刻。为了挽救万一,可用参附汤以回阳救逆,扶正固脱。凡五绝中出现肝(眼合)、脾(

手撒)、肾(遗尿)三绝者均可用之。

【加减】如四肢清冷,汗出如油,脉微细者,加附子15克(先煎),干姜5克,待四肢转温即去之;药后病情好转

,但仍昏迷时,加十香丹1粒(方见《肘后积余集》),分2~3次服;如天柱骨倒(证见头不能直竖),系督脉虚损

,加鹿茸0.6克(冲服),或用人参鹿茸丸1粒,分2~4次;大便燥,加肉苁蓉30克,或火麻仁20~30克。

【疗效】屡用皆效。

35克瘫灵丸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蜈蚣3条,全蝎6克,乌梢蛇(蕲蛇尤佳)、土鳖虫、穿山甲、桑枝、桂枝各9克,干地龙15克,水蛭粉3

克,丹参、鸡血藤各30克,桃仁、红花各9克,黄芪90克,赤芍、海桐皮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冷开水、白酒各半调和搓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服5~10

克,温开水送服,如用对证汤药送服更佳。

【功用】益气活血、搜风通络。

【方解】中风之病,致因虽有气、血、瘀、火等因不同,皆可化生内风,故前人有“风自内生”之说。内风相

召,风邪乘虚而入所致。至其中风后遗所致的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症,与肝主筋膜有关,其主要原因是气

血运行不畅,风入经隧,血行受到障碍所致,治宜益气活血、搜风通络为主。故方用蜈蚣、全蝎、乌梢蛇、土

鳖虫、干地龙、穿山甲、水蛭等大队虫类之品,性善走窜,合用之,其搜风活络、活血化瘀、软化血管、疏通

经隧之作用甚强,故以为君;臣以黄芪,宜重用,通过补气来加强活血行血;又用丹参、鸡血藤、赤芍、红花

、桃仁活血行血化瘀,“血行风自灭”,佐以桑枝祛风湿、利关节,治偏瘫尤宜;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又

桂枝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且横通肢节,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益气活血、搜风通络之功。

【主治】中风偏瘫(脑血栓形成所致偏瘫),症见半身不遂或偏瘫,神志清而语言不利、口角舌体向对侧歪斜、

鼻唇沟变浅、肌体肥肉松弛、握力消失、足软无力,甚则不能提,舌质瘀点或瘀紫斑,苔白或腻,脉弦滑或涩

【加减】若症状或兼证严重者可加用对证汤剂内服。

【疗效】笔者验证30例,病程在3个月~3年左右,疗程在30天~1年之间,结果痊愈25例,显效2例,有效2例,

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痊愈率为83.33%。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据临床观察,本方对于中风偏瘫康复和伴随症状的改善均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三十多年来,本人治验甚多,疗效显著。临证一般应用本方服用即可。若有高血压病史,或证兼阴虚阳亢者,

本方去黄芪、桂枝,加生石决明、珍珠母各30克,知母、黄柏各9克,熟地30克。待阳亢潜降,阴复证平后再用

原方疗之。只要坚持用药,多能奏效或痊愈。

36正舌散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白附子、石菖蒲、茯苓各15克,远志、川芎、广郁金、胆南星各9克,蜈蚣3条,全蝎3克,冰片15克。

【用法】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每日服3次,每服3~5克,以温开水(或温白酒)送服。或取本散(适量)

外擦牙颊处,每日搽5次。

【功用】祛风化痰、活血熄风、通络开窍。

【方解】中风不语之症,属脑血栓形成范畴,主要是风邪中于经络,导致脑血管血行受到障碍阻遏清窍所致。

与肝主筋膜有关。治宜祛风化痰,活血熄风通窍,方中君以白附子善祛头面之风疾,臣以石菖蒲善宣气祛痰、

开通心窍、聪耳目、发声音;远志祛痰开窍安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消生痰之源,又能宁心安神;川芎、

广郁金解气郁、散血瘀、活血通络;胆南星善化经络之风痰;蜈蚣配全蝎,性善走窜,其熄风止痉、舒经活络

、软化血管的作用尤著;冰片芳香开窍,又能醒脑解毒,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共奏祛风化痰、活血熄风、

通络开窍之功。

【主治】中风失语(脑血栓形成),证见中风舌强不语,或言语不利。

【疗效】治疗中风后遣失语或言语不利35例,结果痊愈32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其中痊愈率

91%。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

37秘方虎骨丸

【来源】李浩安,《四川中医》(9)1987年

【组成】虎骨(炙酥)15克(或倍豹骨代之),朱砂、血竭、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15克,金钱白花蛇2条,全

蝎18克,马钱子200克,大枣500克。

【用法】先将马钱子加水1500毫升,加小黑豆50克共入砂锅内,用火煮至易剥去马钱子皮时为度,去净马钱子

外面的皮毛及生长点,晒干用砂或土炒焦,同上诸药共研细末。再将大枣加米醋1500毫升,入砂锅内以火煮至

醋尽枣熟为度,去净皮核,取肉捣烂如泥,和入上药末调和成丸如黄豆粒大小,晒干密封,勿泄气备用。每日

早、晚各服3~4丸,女用黄(米)酒,男用白酒为引,不会饮酒者用开水送下,但药力稍弱。如常服3~4丸无知

觉可渐增至6~8丸。

【功用】祛风寒湿邪、健脾活血、通络止痛。

【方解】方中以虎骨、马钱子、白花蛇、全蝎祛风活络止痛;血竭、乳香、没药、朱砂有活血化瘀,熄风镇痛

的作用;食醋、小黑豆壮筋骨滋补肝肾;大枣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固其中。诸药合用,使风寒湿邪得祛;脾健血

活经络通畅,故用之每收良效。

【主治】中风不语、瘫痪、麻木不仁及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无论病程长短均可用之。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甚佳。

【附记】服药期间,忌食大蒜、猪头肉、母猪肉、公种猪肉及鸡、鱼、虾、白糖、甘草、绿豆等。此药有毒性

,服用一定不要过量,如见牙关过紧、四肢抽动、烦躁不安等症状,可急服白糖凉开水或甘草水,一饮即解。

此药对风湿热证效果不佳。

38化痰通腑饮

【来源】王永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全瓜蒌30~40克,胆南星6~10克,生大黄10~15克(后下),芒硝10~15克(分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改制成冲剂。

【功用】化痰通腑。

【方解】中风之因,从古至今,代有论述,不外“风、火、虚、瘀”四端。王老对中风研究有素,临床经验丰

富,独辟蹊径,提出了对中风病机的新见解——痰热腑实。用自创化痰通腑饮取得了满意疗效,从而为治疗中

风病创立了全新治法。本方系从大承气汤化裁而成,并以全瓜蒌、胆南星代厚朴、枳实。方中全瓜蒌清热化痰

散结,利大肠,使痰热下行;胆南星熄风解痉,也有清化痰热的作用。二味合用,能清化痰热,散结宽中;生

大黄苦寒峻下,荡涤胃肠积滞;芒硝咸寒软坚,润燥散结,助大黄以通腑导滞。诸药合用,共奏化痰通腑,清

热熄风之功。

【主治】中风,若证兼见便干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者均可用之。

【加减】临证应用,硝黄用量一般掌握在10~15克左右,以大便通泻,涤除痰热积滞为度,不宜过量,等腑气

通后,再予清化痰热活络之剂,如全瓜蒌、胆南星、丹参、赤芍、鸡血藤、威灵仙等,针对中脏腑而见痰热腑

实证的重证病人,还可加用竹沥、清开灵等。竹沥苦微寒,具清热化痰之功,可单用或兑入汤剂中服,每服30

~60毫升,日服2~3次。清开灵针剂40毫升加入250毫升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每日1~2次。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如用本方治疗中风急症患者158例,治疗半个月以内,结果痊愈39例,显效者42

例,有效者49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82.3%。

39三化复遂汤

【来源】焦树德,《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生大黄3~10克,枳实、川厚朴、羌活、半夏、防风、桃仁泥各10克,全瓜蒌30克,钩藤20~30克,元

明粉6~9克(分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通腑化痰,活血通络。

【方解】仲圣有“邪在于经,即重不胜”之说,后世医家又有邪中于经,必归于腑之论。证之临床,中风病,

邪中于经者,除半身肢体不遂,不能自己活动外,又多出现大便秘结,阳明经痰热结滞,腑气不通之证。常须

同时通其阳明腑气,使大便通畅,半身不遂之情也常随大便的通利,而随之明显好转,活动度一日比一日增强

,而渐恢复正常。如大便不通,腑气闭阻,全身气血运行也因之不畅,故半身不遂之症也多不见好转,所以前

人制订了三化汤(大黄、枳实、厚朴、羌活)以专主此症。然而本证不仅腑气不通,而且还有痰浊瘀血阻滞,经

络血脉不通之证,故在三化汤中加入化痰降浊,活瘀通络之品,而成本方。方中以大黄荡涤肠胃,下燥结,除

瘀热推陈致新;枳实行气降痰,除痞消积,二药一走血,一走气,共为主药;以厚朴行气除满,消痰化食;半

夏除湿化痰,下逆止呕;羌活搜肝风,理游风,共为辅药;以全瓜蒌降气化痰,润肺滑肠;桃仁泥活血润燥,

通大便血秘;防风搜肝散风行滞气;钩藤舒筋活络,平肝熄风,共为佐药;元明粉咸能软坚,通腑泻热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通腑化痰,活血通络之功,故用之有效。

【主治】中风病(中经证)。表现为神志清楚,半身不遂病侧肢体不能活动,肌力0度或1度。大便秘结,数日甚

至十余日不能自行排大便。可兼见口中有热腐气味,舌苔厚腻而黄,脉沉滑,重按有力等症。或渐渐出现神识

恍惚,有欲向中腑证转化趋势。

【加减】上肢不遂者,加桑枝30克,片姜黄、红花各10克;下肢不遂者,加桑寄生30克,怀牛膝12~15克,川

断15克;大便通畅后,去元明粉;去元明粉后大便仍一日二三次者,可减少大黄用量,但不可去掉;去元明粉

后,大便虽能一日1次,但感到排便不太通畅,腹部略感胀满者,可另加焦槟榔10~12克消滞行痰,通降腑气。

时日稍久,病入血分,瘀血症明显者,加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川芎6克,患肢感到有感痛者,加红花10克,

地龙9克,地鳖虫6克,络石藤20~30克,伸筋草20~30克;舌苔厚腻,食纳不香者,加苍术9克,藿香、佩兰各

10克,陈皮3~6克,茯苓10克;兼有言语不利者,加全蝎6~9克(或蝎尾10~20条),菖蒲、远志各10克;有欲

向中腑证转化者(神识有些恍惚),加菖蒲、远志各12克,天竹黄10克,或再加服牛黄清心丸。

【疗效】临床屡用,随证加减,每收良效。

40镇肝复遂汤

【来源】焦树德,《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生石决明25~35克(先煎),生牡蛎、生代赭石各20~30克(均先煎),胆南星、制半夏各10克,化橘红

12克,茯苓15克,钩藤30克(血压高者后下),全蝎6~9克,桑枝30克,红花、桃仁各10克,赤白芍各12克,菖

蒲、郁金各10克,炙山甲6~9克,竹沥汁50~60毫升(临服前滴入生姜汁二三滴),分2次随汤药同服。羚羊角粉

1~1.5克(分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镇肝熄风,化痰结络。

【方解】本方系由安魂汤和导痰汤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以生代赭石镇肝降逆;生石决、生牡蛎养肝阴,潜肝阳

,共为主药;以南星、半夏、钩藤、全蝎、羚羊角化痰熄风;牛膝(配代赭石)引风阳下行,以交于阴中,共为

辅药;白芍养血柔肝;郁金舒郁化风;橘红、茯苓健脾化湿;菖蒲开窍涤痰;红花、桃仁、赤芍活血行瘀,以

应血行风自灭之理;桑枝祛风活络,通达四肢,竹沥善祛经络之痰(滴入生姜汁既助辛通之力,又防寒滑伤胃)

,共为佐药;以炙山甲通经活络,直达病所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镇肝熄风,化痰活络之功,故用之效佳。

【主治】卒然中风,神情烦躁,半身不遂,口面歪斜,言语不利,神志尚清楚,或兼患肢抽动拘挛,属肝阳旺

,肝风盛之证。适用于西医之脑血栓形成刚发病后,或突患脑溢血轻症(出血量少,未出现神志昏迷者),可即

服此方。

【加减】半身不遂主要在上肢者,减郁金、赤芍、加片姜黄9~12克,葛根10克,羌活6克;半身不遂主要在下

肢者,减药同上,加桑寄生30克,怀牛膝、川续断各15克,地龙9克;言语不利明者,加羌活6克,改全蝎为9~

12克;口眼歪斜较重者减药同上,加白僵蚕9~12克,白附子6克,白芷6克;大便不畅通者,加川军3~6克,全

瓜蒌30克,把桃仁改为桃仁泥;患肢有时拘挛者,加伸筋草,生苡仁各30克,鸡血藤15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41活瘀复遂汤

【来源】焦树德,《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桑枝30克,地鳖虫6~9克,红花、桃仁各10克,皂刺6~9克,赤芍9~12克,蜈蚣2~3条,钩藤30克,

半夏10克,化橘红12克,茯苓15克,地龙6~9克,川续断15~18克,怀牛膝15克,炙山甲6~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活血通络,化痰熄风。

【方解】方中以桑枝通利四肢关节,祛风活络;地鳖虫破血逐瘀,搜剔血积,通经活络,共为主药;红花,桃

仁破瘀通经,行血润燥;皂刺搜风通络,溃散壅结;赤芍散瘀,行血中之滞;蜈蚣入肝经祛风,并善走散;钩

藤除风舒筋,共为辅药;半夏、化橘红、茯苓化痰祛湿和胃健脾;地龙性寒,祛湿清热,以防瘀血久郁化热,

并善通下肢经络;川断补肾肝,壮筋骨;怀牛膝益肝肾,强筋骨,起足痿,共为佐药;炙山甲活血通络,引药

直达病所为使药。因久病入血,故用多种破瘀,行血,活络,祛风之品;同时又配以化痰祛湿,健脾胃、补肝

肾之品,使之祛风不燥血,破瘀不伤正,标本同治,提高疗效。

【主治】中风病(中经证)恢复期。症以半身不遂为主,其他症状不明显,中风后已数月(或更长时间),半身不

遂之症迟迟不见恢复者。

【加减】

大便经常干燥者,加全瓜蒌30克,洒军5克,或加当归9克,生军3~5克(体胖痰盛者,用前者,体瘦、血虚者,

用后者);

上肢不遂明显者,去地龙,加片姜黄9~12,桂枝6~12克;

言语不利者,去蜈蚣,加羌活6~9克,全蝎6~9克;

兼有头晕者,去地龙,加天麻9~12克,泽泻25~30克;

症情较痼者,加水蛭3~6克;

下肢不遂明显者,加重川断,牛膝用量,另加杜仲15克,补骨脂(或巴戟天)9~12克;

足部浮肿者,加重地龙、茯苓用量;

患侧脉象明显小于健侧脉象者加黄芪15~30克,当归9克;

见人易哭者,去赤芍、地龙,加天竹黄9克,合欢花6克,节菖蒲9克,远志9克;

吞咽时容易发呛咳者,去赤芍、蜈蚣加代赭石15~25克9(先煎),旋覆花10克(布包),羌活、全蝎各9克;

健忘者,去地龙、赤芍、蜈蚣,加菖蒲、运志肉各9~12克,生龙骨15克(先煎),炙鳖甲15克(先煎),水蛭3克

肢体沉重,舌苔厚腻,痰浊壅盛者,加竹沥汁60毫升(兑入生姜汁二三滴)分冲。【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42.[处方名称]地龙丹参汤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熄风通络。主治中风。 

[处方组成]地龙20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生地20克、没药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阴虚阳亢者加角版20克、丹皮15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痰湿阻络者加半夏15克、陈皮20克、茯

苓20克。 

[疗程疗效]治疗32例,显效4例,有效27例,无效1命名,总有效率为96%。 

[处方来源]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二人民医院曲海流。 

43.[处方名称]资寿解语汤 

[功能主治]功能祛风除痰,镇静宁神,和调阴阳通窍。主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及牙关紧闭症。 

[处方组成]防风9克、附片6克、天麻6克、酸枣仁9克、羚羊角4.5克(刨片):上桂心3克(研治冲服)、川羌

活9克、甘草3克、玄参9克、石菖蒲6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再投入竹沥I毫升、姜汁I毫升混和,分2次

服,每隔1小时期1次。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3例,均服2克之后病愈。

[处方来源]刘作桃 

[处方备注]凡中风脾缓舌强牙关紧闭症,大都是由风邪痰结壅塞所致,特别是肺脾二经的影响,刘氏应用本方

有40余年经验,认为本方有一定的疗效。 

44[处方名称]赵氏中风方 

[功能主治](1)方功能驱风化痰,温经通络;主治风痰流窜型中风(多见于缺血性中风)。(2)方功能益气

温阳,活血化瘀;主治气虚血瘀型中风(多见于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中风后遗症)。(3)方功能育阴潜阳,熄

风活络;主治肝阳上亢型中风(多见于出血性中风及部分缺血性中风)。 

[处方组成](l)秦艽9克、防风9克、桂枝9克、葛根15克、当归9克、川芎6克、丹参9克、白附子9克、茯苓9克

,水煎服。 

(2)生黄芪15克、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6克、红花6克、丹参9克、地龙9克、桂枝9克,水煎服。 

(3)天麻9克、黄芩9克、钩藤9克、生牡蛎30克、石决明30克、生地12克、玄参9克、怀牛膝9克、丹参9克、夏

枯草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若痰盛者加陈皮、竹茹、天竺黄、竹沥、胆南星;若抽搐较重者加全蝎、僵蚕、钩藤;如出现痰盛

阴闭者则加服苏合香丸;纳呆者加砂寇仁、神曲等;阴虚者则加麦冬、北沙参;热盛者则加龙胆革、生石膏;

若神志不清、痰迷清窍、阳闭者则加菖蒲、郁金、翔羊角粉,或口服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若口臭便秘者则加

大黄、枳实、芒硝;若出现阴闭时则服涤痰汤加减及苏合香丸;若出现阳虚气脱者,以参附龙牡汤加减。 

[疗程疗效]治疗106例,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行动恢复正常,或有些自觉症状但能继续工作,失语现象基本

消失)17例,占16.0%;显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但手足活动仍有不便,生活一般能自理)29例,占27.4%

;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改善,个别症状无改善,需扶持才能步行)46例,占43.4%;无效14例,占7.5%;总有

效率为86.8%。 [处方来源]新疆中医医院赵琨。 

45[处方名称]中风醒神合剂 

[功能主治]功能平肝熄风,清心开窍。主治急性脑血管意外。 

[处方组成](1)郁金5克、菖蒲5克。用蒸馏法,按1:l水取蒸馏液,每瓶10毫升.(2)钩藤20克、桑寄生20

克、黄芩10克、地龙10克,共为粗末,每袋15克。(3)水牛角1.5克、人工牛黄1.3克,共研极细末,为1次量

。 

先煎(2)方15分钟,后兑(1)、(3)方灌服(吞咽困难者鼻饲给药),每日早、中、晚各1次。 

[辨证加减]凡中风高热者加服甘露退热散(银花20克、生石膏20克、夏枯草20克、桅子5克,共为粗末,每包15

克),与(2)方同煎;中风痰多者加服中风豁痰煎(胆星6克、远志10克、桔红10克,共为粗末),与(2)方

同煎。 

[疗程疗效]治疗66例,显效(2一3天内神清,生理反射恢复,症状、体征明显好转)5例,有效(5天内神清,

生理反射恢复,症状、体征大部分好转)29例,好转(5一7天内神清,生理反射恢复,症状、体征大部分好转

)23例,无效(7天以上神态无变化,生理、病理反射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9例,总有效率为86.36%。 

[处方来源]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赵建淇等 

[处方备注]本方宜于中风中脏腑之闭证者。(1)方重在开窍,(2)方重在熄风,(3)方重在清热,三者合用

则增强熄风开窍清热之功效。 

46大小续命汤治中风

1.中风预兆方--续命煮散

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45克肉桂(紫油桂较好)、附子(生附子比较好,我这次就用的生

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原来只有细辛,我感觉辽细辛还是比普通的细辛效果好)、人参、防风,各30

克.透明生石膏75克、白术60克(一两等于十五克)

打成粉,一天14g,绢包,煮出来的汤如白开水,药出不来,我就改成两层纱布,我考虑绢包,是但取其气,不

让药末漏到汤里,但是我感觉漏出一点来问题不大。加生姜45g,1000ml水煮到500左右,一天分四次服。3小

时一次,如果病很重,就可以加倍。24小时不断药。对于出现中风的预兆,或手指麻木,或肌肉跳动抽搐,比

较重的麻木,就可以用它预防。可以治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孙思邈方

2.大续命散:

麻黄、乌头、防风、油桂、甘草、川椒、杏仁、石膏、人参、芍药、当归、川芎、黄芩、茯苓、干姜等分,研

末,酒服方寸匕,(2.7g)3g,不知稍加,加到以知为度。出现一些轻微反应为度,口舌麻木,不至于引起其

他问题。可治:中风后遗症,类风关,癔病,各种精神神经症状(与鬼神交通,鬼来收录),男子阳痿,女子

宫寒无子,各种抑郁症(可以使肝阳升发,少阴的阳气得到升发)。

3.孙思邈“续命煮散”(《千金方·治诸风篇》)----李可

 组成:

麻黄 川芎 独活 防己 甘草 杏仁 各90克    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 生附子 茯苓 升麻 辽细辛 高丽

参 防风 各60克 透明生石膏150克 生白术120克  .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用法: 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

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连饮7-10日。

加减法:

1、口眼歪斜。加清全蝎90克,大蜈蚣100条,僵蚕90克。

2、失语。加麝香0.3克/日,另冲服。

主治:

1、中风急重症

2、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

3、风痱(原因不明之瘫痪)

特别说明:

1、此方为大小续命汤类方,为唐代孙思邈自拟自治方,孙真人方后有注云:“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

,处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我用此方治愈了自己的中风急症。大小续命汤也是我十几年

来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没有任何副作用。

2、方中,生附子所占比例极小,绝无中毒之虞!方用绢包,意在但取火气。

3、方中有大量生石膏反佐,对高血压无碍。

我中风以后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就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到目前的程度。

治 疗 

一、内 治 

1.荆芥穗15克,薄荷叶15克,豆豉50克,白粟米100克。先煎前三味,去渣取汁,入米煮粥,每日

空腹服之。用治中风言语不清,精神昏愦,口眼歪斜症。 

2.黑豆适量,洗净,加水煮汁,煎至稠如饴膏状。用时先含于口中不咽,片刻后再饮下,每日数次不限。治

中风不语。 

3.大蒜数瓣,将蒜瓣去皮,捣烂如泥,涂于患者牙根上。治中风不语症。 

4.葛根粉200克,荆芥穗50克,豆豉500克 

。后二味以水煮沸后片刻,去渣取汁,再将葛根粉加水和成面团,擀成面条状,用荆芥、豆豉汁煮熟,空腹食

之。治中风言语不清,精神昏愦,手足不遂症。 

5.桑叶5克,水煎服,日服2次。治摇头不止,吐舌,自语不清,口流涎水。 

6.乌龟3只,冰糖5克,将乌龟头切下,取血入碗中,放入冰糖,隔水炖熟食之。治中风后半身不遂,四肢

麻木。 

7.芝麻壳(荚果之壳)25克,黄酒适量。用酒煎煮芝麻壳,趁热服用,然后立即盖被卧床,以微汗出为度

。治中风后遗半身不遂症。 

8.鲜姜汁1杯,白矾6克。用开水冲化白矾后兑姜汁灌服。治中风不省人事。 

9.黑松叶500克,捣烂,白酒1000克浸泡2日。温服1~2盅,渐增至30毫升,至头面部出汗为止

。适用于中风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 

10.水蛭粉3克,三七粉2克,每日3次,温开水或黄酒送下。或每日早和晚上睡前,空腹单独服用三七粉

0.,每日1次,自用本方开始,即停用血管扩张剂,并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如口服金施尔康等,每日1粒。

身体虚弱者,可适当给予补气血虚的中药以加强疗效,如配合使用归脾丸、补中益气丸。平时应注意每天按摩

肢体,加强肢体功能锻练。 

11.将1000克大蒜浸于2000毫升优质白酒中,2周后即可服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食蒜1~2

头,饮酒每次50毫升。化血栓效佳。 

12.金银花、全蝎各10克,白附子、僵蚕、防风各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早晚饭后服用。孕妇

忌用 

13.组成:黄芪60~120g,当归10~20g,丹参30g,赤芍30g,地龙15g,炮山甲10g,水蛭6g,鸡血藤30g。 

功能: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复瘫。 

主治:中风偏瘫的初中晚各期,尤以初中期为佳。症见半身不遂,肢体乏力,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 

用法:每日水煎服3次,每次200ml。水蛭、炮山甲亦可研极细末冲服,用量稍减,一般用水蛭和炮山甲末各4g

混均冲服,每次4g,1日2次。 

方解:本方系当归补血汤与补阳还五汤化裁锤炼而成。方中以大剂量黄芪益气生血,使气旺血足而血易行;当

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通络;炮地龙、山甲、水蛭为虫类蠕动之品,灵动迅速,可活

血逐瘀通络,以搜别络之邪瘀,疏通被阻络道,起到一般草木药所不及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活

血化瘀、通络复瘫之用。 

14.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 天麻 三七 山楂 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

)坚持吃3--5个月的。缺血性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栓塞及腔隙脑梗塞。 

15.偏方一: 

中风救急汤 

[偏方用料]:鲜桑叶250克,黄米酒250克 

[制作用法]:黄酒煎煮鲜桑叶,留200克左右,趁热一次服用 

[功效]: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16.偏方二: 

治中风秘验方 

[偏方用料]:生木耳不拘量(开水浸发) 

[制作用法]:水煎服,同时饮黄酒3至4杯,盖被捂出微汗 

[功效]:中风眼珠上翻,手足抽搐 

17.偏方三: 

木耳桃仁偏方治中风 

[偏方用料]:黑木耳,桃仁,蜂蜜各120克 

[制作用法]:将黑木耳泡发,去杂洗净,与桃仁共捣烂如泥,调入蜂蜜,隔水蒸食。分4日食完。孕妇不可食。 

[功效]:活血祛风。用治中风,四肢麻痹。 

18.组成:槐枝、柳枝、桃枝、椿枝、楮枝、茄枝、东白艾各500克。 

炮制及治疗方法:将上味共入大锅中加大量清水煎熬30分钟,以此热水给病人泡澡(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

,每泡10分钟至病人大量出汗为止。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年久瘫痪。 

疗效:有奇效。  

禁忌:受风受凉。 

19.组成:大豆50克,黄酒1瓶。 

炮制及服用方法:将大豆入铁锅炒黑,乘热倒入酒中,待酒放温时灌饮,每次1两。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风痹,瘫痪,口噤。

20.组成:农村土黄狗脊,黄酒2000克。 

炮制及服用方法:将狗宰杀洗净,取狗脊切片,用纯黄酒煮熟,然后以粗布包裹深埋于黄土中祛火气7日,每次

空腹喂食数片,数日即可下地行走。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中风瘫痪。         

疗效:据书中记载,有瘫痪十余年不能行动者使用数次后痊愈。

中风偏方; 

方一) 

       天麻 20克,钩藤30克,全蝎10克,白蜜适量。天麻、全蝎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后入钩藤煮10分

钟,去渣,加白蜜混匀,每服100毫升,日3次。     

       本方熄风止痉,通络止痛,适用于中风。 

(方二) 

       石斛、天麻、川芎、仙灵脾、五加皮、牛膝、萆薜、桂心、当归、牛蒡子、杜仲、制附子各20克,虎胫

骨(涂酥炙黄)32克,乌蛇肉(微炒)、茵陈、狗脊、丹参各20克,川椒(去回闭口者微炒出汗)25克,好酒1500毫

升。将药共捣碎细,酒浸瓮中密封,7宿饮用。日1小杯,不计时候温饮,常令有酒力相续。 

       本方育阴潜阳,熄风。适用于中风手足不遂,骨节疼痛,肌肉顽麻,腰膝酸痛,不能仰俯,腿脚肿胀。 

(方三) 

       葛粉250克,荆芥穗50克,豆豉150克。葛粉作面条,荆芥穗、豆豉共煮沸,去渣留汁,葛勖嫣醴乓┲

兄笫欤崭故场?/br>     本方祛风,适用于中风,言语蹇涩,神昏,手足不遂。 

(方四) 

       人参5-10克,附片30--60克,粳米50--100克。将人参、附片合煎1小时,取药汁与粳米煮成稀粥,缓缓

喂服,或加用l小碗鸡汤,与药汁,粳米1并熬粥,继续将人参、附片煎取二汁,煎1小时以内,取浓汁再与粳米

1两煮粥喂服。 

       本方益气回阳、扶正固脱,适用于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胸微欲绝。 

(方五) 

       秦艽10克,当归9克,甘草6克,羌活16克,防风12克,白芷、熟地、茯苓各9克,石膏15克,川芎12克

,白芍15克,独活10克,黄芩12克,生熟地黄各12克,白术9克,细辛1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祛风通络,活血化瘀,适用于经络空虚所致的中风。 

(方六) 

       淮牛膝12克,龙骨20克,生白芍12克,天冬10克,麦芽15克,代赭石500克,牡蛎30克。玄参10克,川

楝子9克,茵陈蒿10克,甘草6克,龟板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育阴潜阳,镇肝熄风,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所致的中风。 

(方七) 

       白附子15克,僵蚕、全蝎各1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祛风、除痰、通络,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以口眼歪斜为主者。 

(方八) 

       当归尾12克,川芎、黄芪各10克,桃仁、赤芍、红花各10克,地龙15克。水煎服,1日1剂,2次服。 

      本方益气养血祛瘀通络,适用于半身不遂。     

(方九) 

       附子10克,石菖蒲12克,远志、天麻各10克,全蝎15克,羌活、南星各10克,一木香6克,甘草5克。水

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本方祛风豁痰,宜通窍络,适用于中风后遗症而以语言不利为主者。 

(方十) 

       稀莶草若干。将其晒干研末,炼蜜为丸,日服2次,每次12克。 

       本方适用于中风后遗症。 

(方十一) 

       熟地12克,巴戟天、五味子各10克,肉桂6克,附子、菖蒲各9克,远志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服。 

       本方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以语言不利为主者。 

(十二) 

       熟地、枸杞、山萸肉各12克,橘红10克,半夏9克,茯苓15克,石菖蒲10克,郁金12克,丹参、赤芍各

15克,鲜荷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本方为山西著名中医畅达验方,功能益肾填精,化痰清脑,临床上主要治疗病症如下。 

       脑动脉硬化,中风先兆、中风后遗症。症见头闷不清、昏眩不定、语言蹇涩、痰多涎盛、胸闷纳呆、腰

膝酸软、失眠健忘、足如蹈絮、夜尿频数、舌苔厚腻、脉弦滑。 

       本方在临床运用中当分痰饮之寒热,辨肾虎之阴阳各异随证加减。若畏寒肢冷,阳痿尿频,脉沉弱,偏

肾阳虚者,可加仙灵脾、菟丝子;若五心烦热,面色红赤,脉沉细数,偏肾阴虚者,可加丹皮、女贞于、旱莲

草;若烦热少寐,便秘呕恶,舌红苔黄厚,痰热盛者,可加胆星、瓜蒌、栀子;若痰清涎稀,舌胖苔白水滑,

痰饮偏寒者,可加苍术、白术、干姜、白芥子;若肢体麻木;活动受限,舌质瘀暗,痰瘀阻络者,可加桃仁、

红花、丝瓜络;若眩晕耳鸣,肢麻不仁较甚,血压升高明显,兼风阳上扰者,可加天麻、钩藤、地龙、代赭石

。     

       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腔隙性脑梗塞、美尼尔氏综合征及神经衰弱患者,临床多见痰盛于上,

肾虚于下,上盛下衰证。笔者以本方随证化裁施治,对改善头闷不清、昏眩不定、语言蹇涩、失眠多梦、腰膝

酸软、步履蹒跚诸症,效果明显。 

(方十三) 

       南蛇肉段1000克,蘑菇、香菇各25克,猪瘦肉、火腿、鸭肉各100克,笋片250克,料酒、精盐、味精、

白糖、姜片、胡椒粉、陈皮、鸡油、猪油、芫荽、高汤适量。蛇段洗净后放人瓦锅内,加入姜、陈皮、笋片、

清水,煲1个小时左右取出,除净蛇骨,将蛇肉切成4厘米长的条块,放入炖盅内,加入姜汁、猪油、高汤,加

盖密封,上笼蒸2个小时取出待用。将瘦猪肉、鸭肉下沸水锅氽一下捞出,和火腿分别切成条,放人大炖盅内待

用。将蛇肉取出放人大炖盅内,加入高汤、蘑菇、香菇、原汤、猪油、鸡油、味精、白糖、盐、胡椒粉、料酒

、加盖密封,上笼蒸1小时取出,撤上芫荽末即成。 

       此汤菜用祛风、通络、止痛、清热除烦、定惊的南蛇肉,配健脾益气、治风、破血、化痰的蘑菇、香菇

、笋片与补中益气、养血的猪肉、鸭肉等品组合而成。此汤重在补正祛邪。具有补气养血,祛风湿、强筋骨、

活血通络、化痰止痛的功效。此外,双菇还具有抗癌的作用。此汤莱常可作为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半身不

遂、手足拘挛或各种痛症的保健食品。 

(方十四) 

       母鸡300克,熟鸡油15克,鸡蛋白5克,味精O.5克,猪油O.4克,干团粉5克,料酒7克,上等糯米10克

,精盐0.15克。把糯米洗净浸着备用(约浸2小时),将鸡剔骨,剁成4大块,在鸡肉的另一边用刀划成宽约3毫

米的十字型刀花,再切成2.5厘米见方的块状,先放精盐、味精、精酒等浸泡半小时,使之人味;蛋清与团粉

调和成蛋糊状;把预先浸泡好的糯米平铺在盘上,把腌好的鸡块蘸上蛋糊,放在成糯米盘里滚上米粒,滚动时

应注意均匀,滚好后把鸡块逐一放在涂有一层猪油的盘上,上屉旺火蒸约3--4小时,取出,然后把滤出的鸡汁

和鸡油再淋在鸡块上即成。 

       本方含蛋白质77.1克,脂肪24克,糖81克,热量848仟卡,钙55毫克,磷726毫无,铁11.3毫克,硫胺

素0.28毫克,核黄素0.31毫克,尼克酸26毫克,维生素C微量。 

       此雪花鸡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营养不良以及肺病、贫血等疾病患者食用。 

(方十五) 

       大对虾300克,高级龙井茶叶10克,料酒、精盐、味精、鸡清汤适量。将对虾去头,剥去外皮,取出脊

背屎肠洗净,用刀片切成小薄片。将龙井茶叶放在茶杯中,用煮开的鸡清汤沏好,备用。坐锅,倒人鸡清汤,

烧开,放人虾片烫透,捞在汤篮子内。再将沏好的鸡汤茶倒人锅内,加精盐、味精、料酒烧开,撇净浮沫,倒

人汤盘子内,另选少许嫩茶心放在汤内即成。 

       对虾,为珍贵诲鲜,其性味甘,咸温。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镇静的作用。龙井茶为我国名特茶晶

,上等的饮料。历代“本草”医著中均说到它具有止渴、除烦、去腻、消炎、解毒、轻身等多种功效。此汤两

物相合使用,重在补肾壮阳,化痰开胃、精神益思等功效。常用于肾阳不足,性机能减退、阳痿、神疲乏力,

腰膝酸痛、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

中风中药方剂 

(1)风中经络型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肌肤不仁,发热恶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滑或弦。 

方药:肉桂6g,炮附子5g,麻黄5g,防风、防己、当归各12g,人参、川芎、白芍、杏仁、黄芪、甘草各10g,

生姜5片。 

(2)腑气不通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赤黄,或见头晕烦躁,舌红,舌苔黄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厚朴、大黄、枳实、甘草各10g 

(3)气虚痰阻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萎黄,语言骞色,痰稀而白,或见头晕目眩,舌质淡有齿 

痕,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甘草各10g,茯苓、白术、陈皮各15g,半夏、竹茹、胆南星各15g。 

(4)气虚血瘀型 

症状:肢体缓纵不举,或见挛卷,或见疼痛,舌质淡或紫暗,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涩。 

方药:补阳还五汤:生黄芪30g,当归、桃仁、赤芍、川芎、炙地龙、红花各15g。 

(5)气滞经络型 

症状:肢体瘫痪或口眼弯斜,胸胁胀满,叹息为快,脘腹满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方药:八味顺气散:人参、白术、白芷、乌药、青皮各10g,茯苓、陈皮各15g,甘草8g。 

(6)邪热壅盛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潮红,口渴喜冷饮,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药:川芎、白芍、白术、菊花、桔梗、荆芥穗、连翘、黄芩、寒水石各10g,当归、石膏各15g,砂仁、

薄荷、滑石、大黄各5g。 

(7)气血两虚型 

症状:肢体缓纵无力,或见苍白肿胀,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气怯,或畏风自汗,舌质 

淡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方药:八珍汤:人参、白术、川芎、白芍、甘草各10g,熟地、茯苓、当归各15g。 

(8)肝风挟痰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头晕或头痛,急躁易怒,或见多痰,肢体麻木,舌红苔白腻,脉弦或滑。 

方药:白术、茯苓、天麻、橘红各15g,半夏、甘草各10g,生姜3片,大枣3枚。 

民间偏方; 

1.槐花茶防中风 

[配 方] 槐花6克。 

[制用法] 开水泡。当茶饮。 

[功 效] 预防中风。 

2.牛胆汁绿豆粉汤防中风 

[配 方] 牛胆汁120克,绿豆粉60克。 

[制用法] 混合拌匀,晒干研细粉。开水冲泡,频服。 

[功 效] 可预防中风症。 

3.莲芯茉莉花茶防中风 

[配 方] 茉莉花茶适量,莲子芯2克。 

[制用法] 开水冲泡。频服。 

[功 效] 可预防中风。 

4.芹菜汁治中风 

[配 方] 芹菜适量。 

[制用法l将芹菜取汁。每次服1酒杯,每日3次,连服3-4日。 

[功 效] 用治中风。 

5.白鸭血治中风 

[配 方] 白鸭血2小杯。 

[制用法] 每日服1次,早、晚饭前1小时饮服。 

[功 效] 用治中风。 

6.猪牙皂角治中风 

[配 方] 猪牙皂角6克,细辛1.5克。 

[制用法] 共研细末。少许吹人鼻孔,即醒。如无细辛,皂角一味亦可。 

[功 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牙关紧闭、痰涎壅盛。 

7.乌梅冰片治中风 

[配 方] 乌梅6克,冰片3克。 

[制用法] 加水少许,捣烂,搽牙龈即开。 

[功 效] 用治中风口噤不开、牙关紧闭、不省人事。 

8.乌梅天南星粉治中风 

[配 方] 乌梅6克,冰片1.5克,天南星3克。 

[制用法] 共研末。搽牙齿。 

[功 效] 用治中风口噤不开、牙关紧闭、不省人事。 

9.皂角白矾粉治中风 

[配 方] 皂角6克,细辛1.5克,白矾3 克。 

[制用法] 共研细末。少许吹人鼻孔。 

[功 效] 用治中风牙关紧闭、不省人事。 

10.桑叶汤治摇头风 

[配 方] 桑叶3—6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服2次。 

[功 效] 祛风,安神。用治摇头不止、言语不清、口流涎水之摇头风。 

11.冬麻子粥治中风偏枯 

[配 方] 冬麻子30克,荆芥穗10克,薄荷叶6克,白粟米100 克。 

[制用法] 先将芥穗、薄荷叶煎汤取汁,用此汁研麻子仁,滤过后下白粟米煮粥。空腹食之。 

[功 效] 祛风,润肠。用治中风偏枯、言语蹇涩、手足不遂。 

12.龟血炖冰糖治半身不遂 

[配 方] 乌龟3只,冰糖5克。 

[制用法] 将乌龟头切下取血,碗中放人冰糖隔水共炖熟。服食。 

[功 效] 养血通脉。用治腰肌劳损,中风后半身不遂、四肢麻木。 

13.蒜泥治中风不语 

[配 方] 大蒜2瓣。 

[制用法] 将蒜瓣去皮,捣烂如泥。涂于牙根部。 

[功 效] 宣窍通闭。用治中风不语。 

14.黑豆膏治中风不语 

[配 方] 黑豆适量。 

[制用法] 将黑豆洗净,加水煮汁,煎至稠如饴膏状。用时先含于口中不咽,片刻后再咽下,每日数次不限。 

[功 效] 除热、活血。用治中风不语。 

15.古方“豆淋酒”治产后中风 

[配 方] 马料豆、黄酒各适量。 

[制用法] 将豆放入锅中炒焦,冲人热黄酒半杯。趁热服,服后盖被卧,得微汗则愈。 

[功 效] 利水,祛风,活血,解毒。用治妇女产后中风之四肢麻痹、口眼歪斜。 

16.细辛末治中风 

[配 方] 细辛(又名杜衡)适量。 

[制用法] 研为细末。吹人鼻孔。 

[功 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 

17.当归荆芥治中风 

[配 方] 当归、荆芥各等份。 

[制用法] 炒黑,共研细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许,煎服。 

[功 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手足拘挛、产后风瘫。 

18.当归全蝎粉治中风 

[配 方] 当归36克,天麻9克,全蝎去尾7.5克。 

[制用法] 共研细末。日服2次,每服6克。 

[功 效] 用治中风半身不遂。 

19.陈艾木瓜酒治中风 

[配 方] 陈艾、木瓜、酒、醋各250克。 

[制用法] 加水煎汤。熏洗偏瘫部位,每日熏洗3-5次,不拘时洗。 

[功 效] 用治中风半身不遂。 

20.蛇蜕治中风 

[配 方] 蛇蜕1.5克,黄酒120克。 

[制用法] 用酒1杯,将蛇蜕点燃烧灰。用热黄酒调服。 

[功 效] 用治中风牙关紧闭、两眼流泪、胡言乱语;产后风瘫。 

21.羌活姜汤治中风 

[配 方] 羌活6克,煨干姜3克,黑芥穗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用治中风牙关紧闭、两眼流泪、胡言乱语、产后风瘫。 

22.穿山甲川芎汤治中风 

[配 方] 穿山甲3克,川芎、当归、羌活各6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通络搜风止痛。用治中风四肢拘挛、半身不遂以及 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 

23.葱白治中风 

[配 方] 葱白适量。 

[制用法] 煮葱白食之。 

[功 效] 用治中风麻痹不仁者。 

24.鳝鱼治中风 

[配 方] 鳝鱼1条100-150克。 

[制用法] 手拿鱼头,向上拖,左歪拖右,右歪拖左,视正即停, 否则,向反方歪斜。 

[功 效] 用治中风口眼歪斜。奇效。 

25.白附子全蝎粉治中风 

[配 方] 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份。 

[制用法] 共研为细末。每服1.5-3克,开水冲服,避免风寒。 

[功 效] 用治中风口眼歪斜。 

26.天南星治中风 

[配 方] 大南星、生姜汁各适量。 

[制用法] 将天南星研细末,生姜汁和匀,摊于纸上。左歪贴右,右歪贴左,正则洗去,免得其反。 

[功 效] 用治中风口眼歪斜。 

27.荆芥薄荷丸治中风 

[配 方] 鲜荆芥、鲜薄荷各500克。 

[制用法] 同捣绞汁,煎熬成膏,余渣取 2/3,份晒干研末,以膏和为丸。日服3次,每服4-6克。 

[功 效] 用治中风口眼歪斜。 

28.黄芪蜈蚣治疗脑中风 

[配 方] 黄芪120克,赤芍、地龙各15 克,蜈蚣1条。 

[制用法] 水煎口服,每日2次。 

[功 效] 适于半身不遂兼有面色萎黄,肢体无力者。 

29.四枝一皮汤治中风年久瘫痪 

[配 方] 槐枝、柳枝、椿皮、楮枝、茄枝各500克。 

[制用法] 煎水3大桶,大盆当洗,水冷添热,洗后覆被取大汗,禁风3-7日,如未愈再洗。 

[功 效] 治疗年久瘫痪。 

30.巴豆醋糊治疗脑中风昏倒 

[配 方] 巴豆50克,食醋适量。 

[制用法] 将巴豆研末,取药未约15克与食醋拌和,调成稠糊状,备用。用时取巴豆醋糊填脐孔中,上加薄姜 

片,放上艾炷,点燃灸之,至患者苏醒为止。 

[功 效] 祛风通络,开窍。适用于中风闭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不开,手足厥冷,面目昏暗,两手握 

固,或大小便失禁。 

31.黑豆独活汤治疗中风后遗症 

[配 方] 黑豆100克,独活15克。 

[制用法] 加水500毫升,煮至黑豆“开花”后,将独活洗净切片放人,小火再煮20分钟,去渣取汁,分1—2次

冲 

酒服。 

[功 效] 适用于脑溢血后遗肢体强直,瘫痪,活动不便,语言障碍。 

32.鸡血藤稀莶草治疗中风 

[配 方] 稀莶草、鸡血藤各20克。 

[制用法] 水煎口服,每日2次。 

[功 效] 适于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伴有手足麻木,肌肤不仁之患者。 

33.人参附子治疗脑中风 

[配 方] 人参、附子各10克。 

[制用法] 水煎灌服,每日2次。 

[功 效] 适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张口伸手,二便自遗,肢体软瘫者。 

34.太子参治中风后遗症 

[配 方] 太子参30-50克,生水蛭15克,当归20克,川芎、川地龙、鸡内金各15克。 

[制用法] 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 效] 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容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失禁。 

35.黄芪治中风半身不遂 

[配 方] 黄芪30-100克,当归10-15克,地龙、穿山甲、全蝎、僵蚕各10克,水蛭粉单包5克。 

[制用法]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每次前6味加水200毫升,文火煎煮,取汁100毫升,冲水蛭粉温服。 

[功 效] 治中风病、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眼歪斜。 

36.白芍治脑血管疾病 

[配 方] 白芍60克,桃仁、生甘草、当归、赤芍各10克,生地 20克,全蝎3克,蜈蚣1条,木瓜12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治脑血管病恢复期,半身不遂、肢体僵硬拘挛。 

37.马前子炙治脑出血后遗症 

[配 方] 马前子炙、全蝎、水蛭、僵蚕、黄芪各30克,白花蛇 3条,川芎30克,蜈蚣10条。 

[制用法] 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药粉约0.3克。每晚睡前开水送服1—5丸,服后即卧床。 

[功 效] 治脑出血后遗症、脑血栓后遗症。 

38.川乌半夏子治中风后遗症 

[配 方] 川乌30克,白附子60克,南星90克,半夏210克。 

[制用法] 上4味药研极细,细袋盛置磁盆泉水摆出粉尽,俟澄清则换水,漂。露晒3、5、7日,阴干,糯米煮稀 

糊丸如绿豆。每服20丸,姜汤下。 

[功 效] 治口眼歪斜,痰涎上涌,惊风。 

39.天麻蝎稍治小儿中风 

[配 方] 天麻15克,白附子9克,蝎梢15克,麝香3克,白花蛇肉酒炙,天竺黄6克,青黛6克,朱砂9克。 

[制用法]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薄荷汤下。 

[功 效] 治小儿中风,昏闷呵欠,手足微冷。 

40.红葡萄酒治脑血栓后遗症 

[配 方] 红葡萄酒400毫升。 

[制用法] 每次饮20-50毫升,日2~3次,可随饭—起饮服。 

[功 效] 治脑血栓后遗症,轻度偏瘫。 

41.松毛酒治中风 

[配 方] 松毛1千克,酒1.5千克。 

[制用法] 将松毛在酒中浸7日。每饮1杯,日服2次。 

[功 效] 用治中风口眼歪斜,症见两脚疼痛、腰痛、两足不能立地。 

42.朴硝木瓜汤浴治中风 

[配 方] 补硝、木瓜、透骨草、柏子仁各100克。 

[制用法] 煎汤洗浴,每日2-3次。独活15-30克,桑寄生30 克,水煎内服。 

[功 效] 用治中风半身不遂,卧床不起。 

43。老姜韭根治中风 

[配 方] 老生姜1500克,红糖250克,白酒500克,韭菜根适量。 

[制用法] 将姜、韭菜根切碎,纳入锅内,炒至冒青烟为度,人白酒,加盖片刻,取出去火气。睡时敷于患处,

— 

夜去之。 

[功 效] 用治中风口眼歪斜、四肢抽搐、产后风瘫。 

中风食疗; 

    1.治中风,芹菜洗净后打取汁,每服3、4汤匙,1日3次,连服7日。 

  2.治中风闭证,牙关紧闭,气粗痰喘,两手握拳,用老姜汁、童便灌之最妥,盖姜能豁痰开闭,童便能降

火下气故也。 

  3.治中风仆地,大蒜1把,路上热黄土搀和研烂,以新汲水和之,去渣,撬开齿灌之。 

  4.中风身直不得反复、槐皮(黄白者)30克切细,酒2盏煎1盏,稍稍服之。 

  5.治卒中不省人事,生白矾9克,研末,姜捣汁调灌。 

  6.治暗风猝倒不省人事,细辛末吹鼻。 

  7.治中凤中痰不省人事,香油1杯,生姜汁半盏灌之。 

  8.中风不省人事,得病之日便进此药,免成废人。柏叶1把,葱白1把,连根研细如泥,无灰酒1大盅煎一二

十沸,去渣温服,不饮酒者,分作四五次服。 

   9.治中风、痰厥、昏迷卒倒不省人事,气欲绝者。用巴豆去壳,纸包捶油出尽,去豆,用纸作捻,或加牙

皂末捻烧熏人鼻内即醒可治。 

  10.中风痰厥。香麻油1盏,灌人口中,仍用鹅毛探吐,痰涎立出。 

  11.治中风不语,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等。用威灵仙一味,冬三月丙丁、戊已日采,洗净,焙干,为末。好

酒和,令微湿,入竹筒内,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洒之,以白饭和捣为丸,如桐子大。每服2O丸至

30丸,温酒下。或用威灵仙,阴干为末,每日空心温酒调二钱匕服,可渐加至六钱匕,利过两行则减之,病除

乃停服。 

  12.治中风身直不能伸屈者,刮取枳树皮1升,酒3升,渍1宿,服5合至1升,酒尽再造服。 

  13.治中风,腹痛,用好酒煎羌活,取汁饮之。 

    14.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兼治诸厥,急用针刺十指角离甲1韭叶许,出血立苏。 

  15.治中风角弓反张,鸡屎白9克,酒5杯,用竹筷顺搅一千遍,饮之,小儿减半,日服2次。 

  16.治中风、中气昏倒者,仓猝之际,急以手大指,拾其人中即醒。如不效,用通关散吹鼻,即提起其头,

有嚏可治。 

  17.地龙10条,捣汁,加白糖调服。 

  18.猫肉炖服,可治半身不遂。 

  19.桑叶6克,水煎服,日2次,适于摇头不止,言语不利,口流涎水者。 

  20.治中风昏迷,高热不语,下肢不温,用生附子(或盐附子)研末,醋调如饼,敷足心涌泉穴。 

  21.治中风不省人事,痰涎上涌,白茅根1束,矾未9克,茅根煎水,冲明矾,频频灌服。 

  22.治如上,用竹沥3克与生姜汁数滴和匀,用调羹频灌。 

  23.治中凤昏倒,不省人事,生姜嚼碎,不拘多少、向患者面上天庭等处频擦,又以生姜汁滴(男左女右)眼

角内。 

  24.治脑出血、脑内血肿,水蛭焙干为末,每次3克,1日3次口服,连用4周为1疗程。 

二、外 治 

1.巴豆50克,食醋适量,艾炷(如黄豆大,不拘量)。先将巴豆研末,取药末15克,与食醋拌调成糊状

备用。用时取巴豆糊填纳脐孔内,上加薄姜片,再点燃艾炷放脐眼上灸之,至苏醒为止。适用于中风昏迷。 

2.制马钱子25克,芫花、白附子、白僵蚕、金蝎梢各10克,白胡椒3克,川乌、雄黄、胆南星各5克。

将诸药混合研末过筛,瓶贮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10~15克以黄酒调拌成浓膏,敷贴于患者脐窝中央和牵

正穴上(耳垂前5分至1寸处),外以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3.口眼歪斜者可用皂角刺焙干,研细末,加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向左歪贴右侧,向右歪贴左侧,直到复

位。 

4.蓖麻子15克,冰片1克,将蓖麻子去皮捣烂,再加入冰片,拌匀后再贴敷患处(向左歪贴右侧,向右歪

贴左侧),一般贴3次即可见效。 

5.鳝鱼血抹面,抹歪斜的面,至复位。 

6.老陈醋调芥末面成糊状,敷盖在歪斜面,至复位。 

7.治疗中风嘴张不开验方 

到中药店买1个“乌梅子”剥开,往嘴上一擦就能张开嘴,如擦在牙上则更快的张开嘴。   

偏瘫治疗十二法。 

一、疏散风寒法 

适应证:年高气衰,冬季感受风寒后(多在由暖处猝至冷处或汗出受风寒时发生),猝然偏瘫,舌苔薄白,脉浮

紧者。 

方药:续命汤加减:麻黄10克,石膏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人参(或党参)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

川芎5克,杏仁10克,千年健10克,威灵仙10克,老鹳草10克。 

病例:刘×,男,65岁,农民。雪夜披衣开门时,突然左侧偏瘫摔倒在地,前医以补阳还五汤治疗10日无效。

邀家兄前往。审其脉浮紧,舌苔薄白,神识清楚。诊为风寒客于半身之腧。以续命汤加减1剂证减,10剂诸证消

失而愈。 

二、益气活络法 

适应证:气血俱虚,络脉瘀滞,偏瘫不用,脉患侧弦大,健侧弦缓或沉弦。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30一60克,当归10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木瓜10克。 

若头目眩晕,疲乏无力,脉迟弱者,加味补血汤。黄芪30克,当归15克,龙眼肉15克,鹿角胶9克,丹参10克,

乳香6克,没药6克,甘松6克。 

病例:赵××,女,68岁。一个月前睡眠过程中突发偏瘫。先在某院治疗效果不明显。审其除左上下肢不能活

动外,神志清楚,伸舌偏歪,苔薄白,脉左弦大,右缓。诊为气血俱虚,络脉瘀滞。拟补阳还五汤加味方。4剂

后好转,40剂后诸证消失。 

三、理气疏肝法 

适应证:肝郁气滞,枢机不利,阳气不能外达,头晕头痛,胸满心烦,心悸失眠,轻度偏瘫,口苦咽干,舌苔

薄白或薄黄而润,脉沉弦涩或结或弦紧者。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茯苓15克

,大黄3克,甘草6克,大枣5枚,龙骨15克,牡蛎15克。病例:耿××,男,68岁。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3年

,脑血栓形成后遗症2年。曾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细审前医所用诸方多为平肝熄风,养阴清热,益气活

血之剂。察其证见头晕头痛,胸满心烦,心悸阵作,左侧偏瘫,活动不便,舌苔薄白,脉沉弦而结。诊为肝郁

气结,阳气不能外达一证。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4剂,诸证俱减,60剂后诸证消失而愈。 

四、理气活血法 

适应证:气滞血瘀,筋脉失养,瘫痪拘挛,疼痛难伸,胸胁苦满,心烦易怒,头晕头痛,舌质暗,苔薄白,或

有瘀斑,脉沉或沉涩。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丝瓜络10

克,连翘10克,木瓜10克。 

病例:高××,女,60岁。右侧偏瘫3年多,前医以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及针灸、西药治疗,不但无效,反

见日渐疼痛拘挛,难于伸展,头晕头痛,心烦失眠。转邀李翰卿先生诊治。云:两脉沉弦而涩,舌质稍暗,头

晕头痛,心烦易怒,此气滞血瘀,筋脉失养所致也,宜逍遥散加减治之。一周后疼痛拘挛果见好转,继服一月

疼痛、拘挛、瘫痪均消失大半,又服一月诸证俱失而愈。 

五、平肝潜阳法 

适应证: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目胀耳鸣,头中热痛,偏瘫麻木,面赤如醉或仅印堂穴附近红赤,舌苔白舌质

红,脉弦长有力或寸脉大,甚或上人鱼际。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克,代赭石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龟甲15克,生白芍15克,玄

参15克,天门冬15克,川棟子6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甘草4克,桑枝30克。 

若脉弦数,舌红,头晕目眩,有时震颤等肝火化风者,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9克,钩藤15克,石决明25克,栀

子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12克,桑寄牛24克,夜交藤15克,茯苓15克。 

病例:赵××,男,成。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头中热痛,烦躁失眠,左上下肢活动不便1年。某院诊为动脉硬

化,脑血管痉挛。中、西药治疗8个多月无效。审其面色红赤,尤以额部为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大上人鱼

际.诊为阴虚阳亢,予镇肝熄风汤加减,]O剂后诸证大减,30剂后走路基本恢复正常,头晕亦随之消失。 

六、柔肝熄风法 

适应证:真阴亏损,虚风内动,瘛疭瘫痪,神疲乏力,或自汗盗汗,手足心热,舌绛少苔或光剥无苔,脉虚大

无根或虚而无力。 

方药:大定风珠加减:白芍18克,阿胶9克(烊化),龟甲12克,生地18克,火麻仁6克,五味子6克,生牡蛎12克

,麦冬18克,炙甘草12克,生鳖甲12克。 

病例:李××,男,79岁。在开会发言时,突然昏迷偏瘫.急住某院,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西药治疗2个

多月无效。审其意识朦胧,失语,右侧偏瘫,手足心热,并见时时瘛疯,舌质红绛无苔,脉虚大。综其脉证,

诊为阴液亏损,虚风内动,筋脉失养,予养阴柔肝熄风,大定风珠加减。一周后神志转清,右上下肢微能活动

,又继服2月,上肢能上举至头,手指亦稍能活动,并能在他人搀扶下走30步左右。 

七、益气散风法 

适应证:气血俱虚,寒湿内蕴,外受风寒,偏瘫身重,心中寒,气短乏力,手足厥冷,舌苔薄白,脉沉细弦。 

方药:侯氏黑散加减:菊花40克,白术10克,细辛3克,茯苓3克,牡蛎3克,桔梗8克,防风10克,人参4克,明

矾3克,黄芩5克,当归3克,干姜3克,川芎3克,附子5克。共为细末,一日3次,一次1一3克,黄酒少许,冷服

。 

病例:李翰卿先生治一男性患者,右侧轻度偏瘫1年,四肢沉重,行路困难,有时翻身亦感困难,畏寒怯冷,纳

差神疲,舌质淡苔薄白,指厥脉微。予侯氏黑散2月而愈。 

八、苦寒泻火法 

适应证:肝胆实火,筋脉失养,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轻度偏瘫,恶热,尿黄赤,舌质红苔黄或黄白,脉弦数

者。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

木通10克,当归10克,防风10克。 

若大便干燥,舌苔黄燥者,去车前子、泽泻、木通,加酒军6—10克。 

病例:胡××,男,成。高血压、脑血栓形成3个月来,虽经针灸、中、西药物治疗有效,但仍左半身活动不便

,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询之,除上症外,并见目赤口苦,便干尿黄,舌苔黄,脉弦数。予龙胆泻肝汤加减20

剂而愈。 

九、化痰通络法 

适应证:气滞痰郁,络脉不通,偏瘫挛急,难于屈伸,疼痛,痴呆,或无故悲哭,舌苔白或黄白,脉沉滑。 

方药:癫狂梦醒汤加减:桃仁24克,柴胡9克,香附9克,木通9克,赤芍9克,半夏9克,大腹皮9克,青皮9克,

陈皮9克,桑皮9克,川芎9克,苏子30克,甘草15克。 

若仅轻微偏瘫,头晕,口干,脉弦滑者,熄风通络汤:钩藤30克,地龙10克,桑枝30克,木瓜10克,枳壳10克

,香橼10克,佛手10克,连翘10克,丝瓜络10克。 

病例:高××,女,60岁。脑血栓形成4年多来,痴呆妄语,右侧偏瘫,翻身站立等均困难,饮食尚可,舌偏歪

,舌质红苔黄,脉沉弦滑。诊为气滞痰郁,脉络瘀滞,予癫狂梦醒汤加减10剂,偏瘫、妄语、痴呆等好转。20

剂后翻身自如.并能在他人搀扶下走路。 

十、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法 

适应证:气血俱衰,痰浊阻滞,痰多或不多,昏迷或失语,或瘫痪缓纵不收,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舌苔白或

黄白而膩,脉虚大弦滑。 

方药:十味温胆汤加减:黄芪15克,当归9克,丹参15克,麦冬9克,人参9克,五味子9克,竹茹9克,枳实9克

,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9克,甘草6克,川芎9克,知母6克。 

病例:岳××,男,71岁。脑血栓形成2个多月来昏迷、瘫痪不见改善,审其证除昏迷、瘫痪外,喉中痰声漉漉

不止,发热,舌苔黄白厚腻,脉虚大弦滑。诊为气阴俱衰,痰火郁结,络脉瘀滞,心窍被蒙。予十味温胆汤加

减10剂神志转清,偏瘫好转,继服1个月后上下肢活动明显改善,但行走仍略感不适,半年后诸症消失而愈。 

十一、补气养阴法 

适应证:偏瘫数年久久不愈,气短乏力,汗多口干,舌质红,苔黄白,脉虚大。 

方药:芪脉地黄汤加减:黄芪15克,当归10克,麦冬]O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苍术10克,生地15克,茯

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 

病例:徐××,男,69岁。偏瘫9年,翻身困难,虽两人搀扶亦仅能走六七步,气短乏力,疲乏思睡,食欲正常

,自汗盗汗,舌质红少苔,脉虚大。诊为气阴两虚。予芪脉地黄汤40剂后能自如的翻身,60剂后能在放下拐杖

的情况下走路四五百米左右。 

十二、培补肾气法 

适应证:肾气虚衰,筋骨失养,瘫痪久久不愈,脉沉细弦或虚大无根者.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熟地30克,肉苁蓉15克,巴戟天10克,山萸肉10克,石斛10克,麦冬10克,茯苓10克,

附子10克,肉桂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薄荷1.5克,生姜3片,大枣4个。 

脉细数,舌质红或舌尖红赤,尿黄者,虎潜丸加减:酒黄柏6克,炙龟甲30克,知母3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

,陈皮10克,锁阳10克,干姜1克。 

病例:商××,男,50岁。右侧偏瘫,语涩5年多。审其脉微弱,指趾厥冷。子地黄饮子加减2年,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