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智慧旅游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阅读美丽星空 2020-11-25

中国智慧旅游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涉外导游知识库 2020-11月10日

张凌云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 2014-08-06

近几年智慧旅游在旅游业界风生水起,风起云涌。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城市,此类热词在媒体频频曝光,成为流行时尚。但在旅游学界和业界,对于智慧旅游的理解,见仁见智,各执一辞。

智慧旅游概念的起源

智慧旅游(Smart tourism),这一名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2000125日,戈登·菲利普斯(S.Gordon Phillips)在加拿大旅游业协会举办的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智慧旅游与加拿大国家公园”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将智慧旅游定义为,“智慧旅游就是简单地采取全面的、长期的、可持续的方式来进行规划、开发、营销旅游产品和经营旅游业务,这就要求在旅游所承担的经济、环境、文化/社会等每一个方面进行卓越努力”。

智慧旅游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与发展趋势

智慧旅游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信息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智慧旅游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因此目前智慧旅游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旅游企业对于创建智慧旅游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申报项目和争取资金的工作上,重设施设备投入,轻管理流程再造;重部门体系建设,轻社会资源整合;重增量设施建设,轻存量数据分享。不少地区智慧旅游建设一哄而上,以邻为壑,各地纷纷独自开发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和数据库,既不整合已有的数据资源,对于自行采集的数据也不提供分享。数据接口标准不一,不能互联互通。有的设施设备在项目验收后,就被束之高阁,闲置弃用;有的变成了形象工程,专供上级领导视察时演示用,平时还是按传统管理方式行事。从宏观上看,在建设智慧旅游的同时,又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出现了信息处理的碎片化、分散化、表面化趋势。事实上,智慧旅游也好,旅游信息化也罢,都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如果没有体制机制的配套改革、没有发展理念观念的变革、没有企业流程再造、没有营利模式的创新的话,仅仅添置一堆设备和开发一套系统是无法达到智慧旅游的发展目标的。有些智慧旅游景区虽然投资上马了许多项目,但并不是以游客为中心,游客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和体验到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便利便捷和增值超值,更没有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要。

因此,智慧旅游的建设必须首先在发展理念观念和体制机制上实现改革创新,以游客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大旅游、大资源、大数据、大产品、大服务、大管理的宏观视野来构建智慧旅游的发展体系和发展平台,全方位、全要素、全领域、全社会、全产业的数据整合集成和协同分享。总之,智慧旅游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旅游者得实惠,实现旅游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可以预料,借助智慧旅游应该能够实现最大程度地满足个性化需求和提供定制化服务,实现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享与资源的系统化、集约化、协同化管理,以及线上线下(O2O)的资源整合。智慧旅游的发展可以推进旅游市场的分工重组和交叉融合,延长旅游产品链和产业链,促进现代旅游服务外包业务,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产业集群,从根本上改变旅游经济格局。智慧旅游可以实现旅游产业由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向系统集成经济的转变,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由交叉、渗透、融合到一体化的进程。智慧旅游可以催生和培育旅游新型业态和现代服务业,如游客位置服务(数字导览解说、消费指南、救援服务、需求挖掘、需求表达、意见反馈、满意度调查)、数据外包服务(游客数据挖掘和分析)、文化创意产品(旅游文化的深度开发)等,形成一批服务于旅游产业的IT企业和文化企业集群,其中大多是专业化的中小企业,甚至是小微企业。此外,智慧旅游将颠覆传统旅游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和商业盈利模式,实现对传统旅游业的“底层格式化”,从而达到旅游企业流程再造和旅游产业链重组。特别是大数据将会在旅游业内引发大资源、大产业、大科学的大融合和大集成,最终催生旅游产业的一场“大变革”。

张凌云,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管理、旅游经济和旅游信息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