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野牧蜂牧蜂记:今年的牧蜂之路,我们是这样走的!

 田野牧蜂蜂蜜 2020-11-25

我国疆域辽阔,地大物博,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最大的蜂产品出口国,也拥有着世界上最一流的蜂蜜。

春天,当云南的油菜花在原野绽放,我们就已踏上了追花的旅程,之后一路北上,到达陕西、山西、东北追逐洋槐花、枣花和椴树花。

接着,会历经新疆、青海,在地图上走完一个椭圆形,并赶在十一月份,再度启程去往四川,采集枇杷蜜的同时,也为明年繁蜂做准备。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牧蜂人永远在路上。

油菜花期是我们牧蜂的起点,但今年的牧蜂之路面临太多挑战。

2月初,中国大地疫情蔓延,与我们一样,当时有近四千家蜂场被迫滞留云南,迁徙之路被疫情切断,无法动弹。

危急时刻,交通运输部以特急明电方式为蜂场开辟绿色通道,农业部要求各地切实打通蜂农转场“最后一公里”,我们也在积极自救,以最快速度转场并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花期不等人,尽管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在以各种方式为这个行业提供帮助,但还是有许多蜂场在油菜花期遭受重创。

不管我们顺利与否,那些长在山野之间的花儿依旧盛开如故,等着远道而来的小蜜蜂去采撷。

今年云南香蜜的采集量并不多,上市不久就销售告罄,这是大自然给我们限了量。

4月,云贵高原的苕子迅速占满了山头,在风中摇曳。采集苕子花和其他山花的云香雪蜜带着山野原生的淡雅花香。

过去,在云南、贵州、江苏、浙江一带,苕子和紫云英是最常见的蜜源植物。

如今,化肥的使用,农业文明的发达,苕子和紫云英已不再是水稻秧田绿肥之用的主力军,它们被迫离开城市、秧田,逃逸到山野无人之地,野蛮生长。

而我们也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游牧方式,哪里有花开,就到哪里去。

所以,这些年,我们的蜜源地也越走越远,大都藏在云南、新疆、青海、秦岭的深山里。 

5月的季风翻过秦岭山脉,槐花就要呼啦啦的盛开了。

养蜂人靠天吃饭,虽然我们铆足了劲等待一个好收成,但是倒春寒、开花期间的风和连续两三天的小雨,使得水白蜜整体歉收五成以上。

不止我们,今年整个洋槐蜜都大范围歉收,甚至有的蜂场苦守了一个花期,到头来蜜脾还是空的。

实际上,养蜂是一个风险颇高的事业,如果养蜂技术、经验不到位,整个蜂群都随时面临灭亡,所以我们蜂场,都是有二三十年经验的老师傅。

其次,养蜂受气候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大流蜜期遇到刮风、下雨、高温,很可能会无蜜可采,而一年之中只有几个大宗蜜源,若都遇到这种天气,相当于白忙活了一年却颗粒无收。

欣喜的是,今年枣花、椴树连获丰收,扫空了上半年歉收的阴霾,蜂场的李师傅说,你看,老天爷还是很顾着我们嘛!

今年因疫情影响,我们的牧蜂路线也作了调整,不仅按原计划采集了阿勒泰蜜,还不断探索新的蜜源地,采集出青海蜜、薰衣草蜜和藏蜜,并在青海湖畔采集出高品质王浆。

这些都是在特定区域、特定蜜源环境中才能找到的蜜种,它们携带着不同的地域信息,特色鲜明,不仅丰富了蜂蜜的种类,也满足了大家对不同蜜种的探索和追求。

其实,中国国土面积非常大,从南到北跨多个气候带,孕育了不同的蜜源环境和蜜源植物。

除油菜蜜、洋槐蜜、枣花蜜、枇杷蜜等大宗蜜种外,华南地区的荔枝、龙眼,长江流域的紫云英,西北地区的枸杞、党参,新疆的葵花、棉花和内蒙地区的荞麦、老瓜头等都是具有一定产量、很有特色的蜂蜜品种。

但并不是所有蜂蜜都是口感好的,比如荆条、油菜等蜂蜜就不太好吃,那些已经被大众熟知且接受的蜂蜜,不仅是经过时间考验千挑万选出来的,也是养蜂人勤劳的付出,才将这些蜂蜜带到大家面前的。

今年,由于全球疫情的爆发,很多国家蜂产品价格一路上涨,我国今年蜂产品出口量也出现明显增长,这反应出全球人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蜂产品的信任。

如今,好蜂蜜正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我们也会以打不垮的养蜂人精神,不放弃,不言败,继续坚守甜蜜的事业。

希望未来,国内人民对蜂蜜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蜂蜜能像牛奶一样,走进千家万户,守护大家的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