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合笨公司的《蓝海战略》

 mingxiaozi 2020-11-25

有时我醒得太早,

灵魂都还是湿的。

远远的,大海轰鸣回响。

---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

01

《蓝海战略》首版于2004年,甫一面世便风行一时,让'蓝海'、'红海'成为了商业世界里的惯用语,(甚至还被衍生出了“紫海”、“黑海”),'摆脱红海'、“寻找蓝海'也成为许多创业者和转型者的共同梦想。

《蓝海战略》也是对我很重要的启蒙商业书籍之一,十几年前初读时虽然懵懵懂懂,但印象极深。优锘初创之时,战略路径的设计就有所借鉴(可参见前文《破解ToB 软件企业成功密码》),后来有次年会还曾专门以蓝海为主题,可见颇受影响。

02

本月,我读而且用了两位作者的续作《蓝海转型》。

怎么叫做用了呢?我们有一条产品线已经研发和准备了一年多,但我始终感觉按照该产品团队的思路和打法,虽然在某些功能特性上有些特点和优势,但本质上还是和同类型产品一起在红海中厮杀。如何将开发这些功能特性时意识到的客户痛点和现有市场供给的问题挖掘得更深入,用更广阔的视野,更创新的思路,打造新的定位、新的产品、新的模式,甚至,新的市场呢?

围绕这个目标,我和团队一起已经做了很多思考,开了很多脑洞,也破除了很多长期在行业中浸泡而形成的范式和执念,但如何将这些想法系统化地梳理和深化,并最终形成产品战略和行动计划,从信息和思绪的迷雾中,将零星的'灵感'火星汇聚成照亮前路的火把呢?我忽然想到了《蓝海战略》,决定用书中提供的工具框架和方法论,照样操练一次。

03

《蓝海战略》一书虽然流行,但也颇有争议,常见被人诟病的点就不少,比如:

  • 蓝海战略说自己不是差异化战略,但其列举的许多案例的本质就是差异化战略。该书攻击差异化战略将成本和价值设定为二选一的必然正比关系,是对波特的曲解;

  • 蓝海战略开辟的蓝海并不一定是蓝海,随着竞争者的进入会快速变红,不能根本解决企业的长期竞争力问题;

  • 蓝海战略不是科学的理论,只是拼凑案例说明其方法的正确,不能证明按照书中的方法就能成功;

  • 。。。

这些诟病,各有各的道理,但有点儿过于学术和苛刻了。《蓝海战略》并非什么严谨的科学理论,只是两位作者根据一些案例整理的一套创新的方法论,一套分析和思考等方法,可以看作一种技术,一种工具。

好的工具并不能保证可以做出好的活儿来,一套工具也不可能适用于一切任务,但多掌握一种工具,多掌握一种方法论,思考力、创造力就增强一点儿,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点儿。

04

蓝海战略强调的,其实是破局、创新、重构。

书中所讲的'红海',指的是在既有市场中,遵循既有规则,按照既有方法竞争。虽然我们不愿意面对,但事实上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方法,不过是在已有行业中按照大家都已经接受和默认的那套玩法儿,在同样的要素上竞争,虽然也会通过差异化来锁定不同的主攻客群,而客群划分本身也已经固化。大家都是在既有游戏场上,按照既定游戏规则来玩游戏,只是选择到底在哪个场子里,和哪些人玩。

蓝海战略强调的'蓝海',本质是要打破既有格局,实现价值创新,开辟或重构市场。突破现有的习惯玩法,重新设计场子,重新设计规则,乃至开创全新的场子和规则。

蓝海战略可能是打造新的产品定位,创造新的产品体验,带来现有差异化竞争中没有的新细分;也可能是创造全新的客户需求,打造全新的产品品类,拓展全新的客户群体,从而开辟全新的市场;还可能是在现有的产业链条中设计新的模式,实现新的生产关系,打造新的生态系统,推动整个传统产业的变革。

05

《蓝海战略》提出了'蓝海'的概念,建立了自己的分析方法、话语体系,也推出了与之配合的一套工具、框架和方法论,其续篇《蓝海转型》则是一本其工具框架方法论的使用指南和实操手册。作者希望通过这些工具框架,能让发现蓝海不再只是依靠天才的灵感,也能系统化、更易于操作,让真正愿意用心的资质普通的团队,虽然没有天才,遵循这套方法论,也有机会发现属于自己的蓝海。

《蓝海战略》书中的一系列工具,如战略布局图(战略画布)、ERRC坐标格、效用定位图、六路径框架、创意指数表等等,其实可以说都是不太严谨的,即使是其列举的关键经典案例图,上面列出的竞争要素、动作等,往往在颗粒度、维度上面都参差不齐,难说全面,也没什么特定章法可循。但或许,这正反映了粗糙复杂的真实世界。毕竟企业的价值创新和战略设计是实战性的,能解决问题的工具就是好工具,使用者谁会关心这个工具是不是最佳力学设计、最优材料设计呢?

06

聪明人读书,往往直指内核,批判性地吸收其精华,北冥神功,化为己用。对于《蓝海战略》里面这堆工具、框架、流程,难免就觉得呆板凝重,过于教条。

我们就笨得多了,不只北冥神功不会,连有毒的吸星大法都不行,只能学资质相仿的郭靖的练法,团队一起闭门,傻傻地按照操作手册,一招一式地照着比划了一遍。开心的是,虽然初学乍练,竟也真的产出了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成果。

具体成果是什么?等做出来再跟大家讲吧。至于是不是真的有用,那只能交给Shi Jian(三个同音词)去检验了。也许,会诞生一个激动人心的蓝海成功案例,也许,只是多一次头破血流的创新尝试。

但不管未来结果如何,这一次蓝海战略的Workshop操练下来,感觉对行业看得比之前清楚了一点儿,思路开阔了一点儿,思考体系化了一点儿,该产品线的创新战略,也隐隐约约摸到了形状,比过去只各自在脑子里打转终归还是强了些。

看来,我们这个团队,还是郭靖型的笨团队,学不了段誉张无忌,更学不了杨过黄药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