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推荐 | 超声内镜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胰腺真性囊肿的护理体会

 硬化在线图书馆 2020-11-25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25(S2):198-199

超声内镜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胰腺真性囊肿的护理体会

杨婷、邱晓珏、丁伟伟、张宝晶、倪玲芳、王俊雅、王伟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853)

摘要:

目的:对超声内镜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胰腺真性囊肿的护理干预经验进行总结。

方法:选取2016-1-2016-12在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接受超声内镜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的30位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精心护理照顾,了解护理干预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患者的满意程度。

结果:30例PTC患者无术前意外情况发生,均成功接受治疗,治疗有效率为100%;术后4例患者出现轻微腹部疼痛不适,5例患者出现低热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无并发症发生;出院时,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为100%。

结论:围术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有助于保证EUS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PTC的顺利进行,并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关键词:

内镜超声;聚桂醇;胰腺真性囊肿;护理干预

文献编号:

DOI:10.16073/j.cnki.cjcpt.2018.s2.128

胰腺真性囊肿(pancreatitic true cyst,PTC)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约占全部胰腺囊肿的10%[1]。随着影像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辅助检查的普及,PTC的检出率较前明显增高。PTC的治疗多采用外科手术行囊肿局部切除或胰腺中段/尾部切除的手段,但术后易发生出血、胰瘘等并发症,且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引导下对囊肿进行穿刺活检并向囊腔注射药物以达到定性诊断和治疗的方式逐渐开展起来。2016-1-2016-12,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PTC30例,配合围术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经B超和(或)CT检查诊断为PTC的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5.2±6.8)岁;囊肿位于胰头部7例,胰颈部9例,胰体部14例,直径3.1~5.3(3.8±0.9)cm;14例因体检发现而无临床症状,7例因食欲减退伴腹胀不适就诊,6例因轻度腹泻伴腹痛不适就诊,3例因巩膜黄染就诊。所有病例既往均无急慢性胰腺炎病史,无严重出血倾向及全身麻醉相关禁忌症。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常规全身麻醉完成后,在EUS下进一步检查胰腺病灶,明确病灶的大小、位置,按照探头与病灶最近距离以及避开血管的原则,选择穿刺点并确定穿刺路径。以22G穿刺针穿刺进入低回声病灶中央,固定并拔出针芯,用10mL注射器抽取囊液并计量,取5mL囊液送常规及病理检查。内镜超声下确认穿刺针仍在囊腔内,生理盐水置换囊液,每次5~10mL不等,共10次,直至囊液澄清;向囊肿内缓慢注射聚桂醇注射液(10mL:100mg,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并抽吸,每次10mL,共3次,最后保留2mL于腔内。注射完成后插入针芯退针,观察穿刺点无明显渗血后,吸气,退镜。术毕,待患者清醒且病情平稳后送回病房。

1.2.2 术前护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做心理评估,以面对面交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的形式向患者讲解PTC的相关知识,并介绍超声内镜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PTC的具体操作过程及这种治疗手段的优势及不足,消除患者及家属对这种治疗方式的顾虑。详细告知术前需做的准备工作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临床大夫如何应对处理此类问题,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避免因术前焦虑不安、极度紧张等负面情绪而导致应激性高血压等情况出现。通过术前详细耐心的讲解,多关心和鼓励患者,使其明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协助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如心电图、血型、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详细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告知患者手术当日禁食8h,禁饮4h,保证胃内清洁而利于操作,并防止术中胃内容物反流造成误吸。

1.2.3 术中护理 手术操作过程中,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将治疗巾垫于患者嘴角处,叮嘱患者咬住牙垫并用胶带固定。全麻后给于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及生命体征平稳。操作过程中密切配合术者进行穿刺、抽液、注射等操作。术后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待患者彻底清醒且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将其送回病房,做好相关的护理交接工作。

1.2.4 术后护理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每天测量患者的呼吸、心率、体温4次;经常看望、询问患者,了解有无腹痛、腹胀、黑便等症状,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一线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他们术后出现轻微腹痛、恶心、低热等情况属于常见术后反应,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以清淡低脂易消化饮食为主,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出院时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并按时到医院进行复查,确保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前准备、术中治疗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2

 结果 


2.1 术前准备情况

经过耐心详细的术前讲解教育,所有患者均于术前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准备工作,无偷偷进食和(或)饮水情况发生,无术前彻夜难眠、应激性高血压等情况出现,均按照治疗计划被送至内镜中心接受治疗。

2.2 术中治疗情况

全麻后,所有病例均成功在内镜超声下探查到胰腺真性囊肿并完成囊肿穿刺、抽液及聚桂醇注射治疗,治疗成功率为100%。操作时间为39~64min,平均为(45.2±11.6)min;无漏液、器械掉落等护理配合失误情况出现;无急性出血、心率失常、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发生。治疗显效24例,有效6例。

2.3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例患者出现腹部疼痛伴恶心不适,5例患者出现低热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均给于对症处理后好转,无感染、高热、迟发性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无复发。

2.4 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情况

统计患者出院时对《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调查表》的填写情况,20例非常满意,6例比较满意,4例满意,无不满意情况,护理满意率为100%。

3

 讨论 


PTC的临床发病率较低,约占胰腺囊肿发病的10%。其以囊壁衬有一层来自胰腺导管或腺泡的上皮细胞为病理特征,仍有一定的分泌功能[2]。PTC的临床症状与囊肿的大小、部位等因素相关,并无特异性表现,且大多数(50%~75%)患者无明显症状,多于查体或其它疾病诊治过程中发现[3]。近年来,随着腹部B超及CT检查的普及,PTC的检出率较前明显增高。PTC的传统治疗手段主要为外科开放性手术切除治疗,但这种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高等不足[4]。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普及和新型内镜治疗设备的不断研制,超声内镜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PTC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聚桂醇作为硬化剂,具有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阻塞血管的作用。向囊内注射聚桂醇,可引起炎症和机化反应,破坏囊壁内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并发生粘连、纤维化,进而闭塞、硬化囊腔,使囊肿消失,达到硬化治疗的目的[5]。本组研究资料显示,超声内镜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PTC的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均无急性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平均住院日为(7.1±2.4)d。随访截至2017-3,复查均未见囊肿复发。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求手术医师要有熟练、高超的技能,还需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高度的责任心: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做好充分的评估,并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术中娴熟地配合术者并密切监护患者体征变化;术后精心护理、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重要环节[6]。本组研究中,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按治疗计划成功接受治疗;术中无漏液、器械掉落等护理配合失误情况出现;术后仅30.0%患者出现轻微腹痛伴恶心、低热等不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出院时对于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率为100%。

总之,EUS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治疗PT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围术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及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有助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并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硬化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