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连才——援越抗美的白衣战士 ​ ——记一 三八野战医院

 老兵原创之家 2020-11-25
       一、从战场中走来
第一三八野战医院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部队。前身是解放战争华东军区和太行军区野战医疗队合并组成的川北军区野战医院。后改为西南公安医院。1954年奉命调入蒙自军分区,改为第68驻军医院。
1958年,为支援铁道兵第五师修建贵昆铁路,全院又调入曲靖铁五师。担负筑路部队的卫勤保障任务。
1961年,为铲除国民党残匪在中缅边境骚扰,该院又奉命调往思茅(现普洱市)参加中缅边界作战任务。任务完成后,于1961年底又返回蒙自,划归第13军建制。1963年,改编为第一三八野战医院。1961年,美帝国主义在越南南方发动了“特种战争”,又于1964年制造“北部湾”事件,严重威胁我国的边境安全。全院随第1337师在红河两岸进入紧张的战备训练之中,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1965年,为适应东南亚形势的需要,医院扩编为300张床位的野战医院。分为院部机关,3个野战医疗所。每个医疗所有100个床位,干部57名,战士21名,配备1个警卫班,共90人,成为独立的野战小医院。
二、援越抗美,保家卫国
1965年起,医院划归新组建的昆明军区后勤第23分部管辖。
1966年元月,全院移交给第72医院收治伤病员,第二、三医疗所分别奔赴越南,执行援越抗美任务。其中:第二医疗所由智院长带一个工作组,从蒙自出发,经河口口岸进驻越南黄连山下一个山沟开展工作。主要担负36大队筑路部队的医疗保障任务。至19678月换防,第二医疗所奉命回国,驻扎在金平县继续执行援越抗美的任务。
第三医疗所,由杨副院长带一个工作组,从蒙自出发,经金平县金水河口岸出国,驻扎在莱州省一个山沟开展工作。主要担负34大队筑路部队的医疗保障任务。至19678月换防回到蒙自,继续执行援越抗美作战任务。
而院部机关和第一医疗所,边进行战前准备,边进行社会主义“四清”教育。随着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开展,对部队进行正面教育。
三、奠边府的白衣战士
1967年元月4日,院部机关和第一医疗所从蒙自出发,经金平县金水河口岸进入越南。院部机关驻莱州第三医疗所旁开展工作。
我随政委耿天顺、副院长王忠华组成的工作组,带领第一医疗所,经过两天行程,在开出的毛路上,向战事最紧、条件最差的奠边府省驻扎。
最初,选点在离奠边府30公里的“胡志明小道”旁一个小山坡上驻扎。工作组研究后认为:驻地太过暴露,不利于隐蔽。决定改在工程量大而利于隐蔽的大山沟驻扎,开展战场救治任务。实践证明,经过战争长期考验的“三八”式老干部王忠华的决策是英明的。一个月后,原址就被美机炸成一片废墟。
奠边府地处越南西北。气候炎热,条件艰苦。头上有敌机轰炸,地下有毒蛇猛兽、蚊虫叮咬,还有敌特骚扰……而在原始森林的大山沟里建一所野战医院,完全靠医护人员自己动手。而在医护人员中,女同志就占三分之一。从修路、平地基、砍竹子、背钢架、草片上山搭房子、铺床铺……不仅保证自己生活,还要完成100个床位伤病员的住宿。任务之艰巨,是难以想象的。大家不叫苦、不叫累,怀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仇恨,始终坚持战斗在前方。
边营建边开展收治伤病员工作,边完善医疗设施的建设。
野战医疗所除了保障筑路部队的医疗后勤任务外,更有运输部队和高炮部队的伤员不断从前线送来。医护人员不分白天夜晚、日以继夜地苦战。
奠边府是敌机轰炸北方的重点地区和必经之路。不论白天还是夜晚,经常有敌机空袭。由于作战的需要,美国把最先进的战机,包括B52、B57轰炸机,F4、F4C、F5、F105等战机和威力巨大的“菠萝弹”“子母弹”“钢珠弹”等炸弹投向这一地区,弹坑、弹片随处可见。
第一医疗所驻地两次被敌机轰炸。在1967年4月20日,警卫班战士黄永富在执行任务中,坚守岗位,被炸弹炸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时年23岁。这是医疗所牺牲的第一位烈士。
敌机的狂轰烂炸, 并没有吓倒“白衣战士”。他(她)们迎着艰苦的环境,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继续战斗在援越抗美的前线。
特别是我高炮630团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始终斗志昂扬。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与生死,同敌机展开殊死的对抗。特别是1967年9月19日的炮战,3个炮连历经早晚两次决战。只见阵地上一片火海,战士们仍然坚持重伤不下火线,顽强奋战,最终取得击落敌机17架的辉煌战绩。我方受伤78人,31位战友血洒异域。其中57位伤员送往第一医疗所。全体人员投入紧张的战伤救治中。医护人员不够,轻伤员照顾重伤员,就日夜守护。无论外科、内科,还是手术室,七天七夜连轴转:医生不够,护士上;血浆不够,为挽救伤员的生命,医护人员、警卫后勤人员就抽自己的鲜血……先后输入7000多毫升。
经过一周紧张又繁忙的抢救,伤员们都逐步稳定,创造了无一例死亡的奇迹。此举受到昆明军区的通令嘉奖。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敌机频繁轰炸中,我驻地两次被敌机轰炸。警卫战士黄永富和女军医汤芳琴同志光荣牺牲。这是我院援越抗美不幸牺牲在奠边府的两位战友。
汤芳琴医生,原在黄连山第二医疗所。为加强该所的外科力量,她在第二医疗所即将完成任务调防,将与4个儿子团聚之前,于1967年7月初奉命调往奠边府一所工作。
她不顾一路风尘、一路疲劳,很快投入伤病员的救治工作中。就在7月21日凌晨,被叛徒打死而牺牲,时年33岁。
这是我院援越抗美不幸牺牲在奠边府的两位战友。而汤芳琴军医则是越战中牺牲的唯一的女同志。
第一医疗所于1967年10月底换防回国,驻防河口县。继续执行援越抗美的任务。
四、尾声
忆可忆:
伟大的援越抗美迄今50多年,“弹指一挥间”。
叹可叹:
黑发变白发,英姿成暮年。
感可感:
许多老首长、老战友驾鹤西去,不在人世;现健在的耿政委已99岁,一所教导员段志明已93岁,我们这些幸存者,纵然青春无悔,都已进入耄耋之年。
悔不悔:
假如时光流转50年,我们依然胸怀壮志,重返战场,浴血沙场,甚至为与当年的战友一齐同生共死而高兴万分。
盼啊、盼啊,这一天终于姗姗来了。
2013年,清明节刚过,我联络20位老战友和烈士子女,激动地回归黄花别外香的战地。先后祭拜了老街省、黄连山省、莱州省和奠边府的四个烈士陵园,祭奠了182位长眠于此的战友。仅奠边府两个烈士陵园,就安葬了156位英烈。
虽说天各一方,虽说人冥两界,经我们苦苦追寻几十载,算是了却大家毕生的夙愿。
援越抗美烈士永垂不朽!
中越两国人民友谊万古长青!                        
校对:心系远山 
校对:心系远山 作者简介:张连才,男,现年78岁,山西省高平市人,1957年底入伍,1965年入党。历任138野战医院(68医院)卫生员、麻醉士、政治干事、第三医疗所政治教导员、院政治协理员等职。先后于1961年参加中缅边界勘界作战;1966年—1967年援越抗美作战;1975年参加云南沙甸平叛作战;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全过程。1983年—1984年参加“两山”即云南老山、者阴山防御作战等任务。特别是作为院工作组成员,多次深入到第二第三医疗所检查指导工作。并亲身经历了第一医疗所在奠边府战斗的全过程。回国后继续执行援越抗美任务,至1973年。由于带领本单位完成任务出色,多次受到通令嘉奖表彰。1985年转业在曲靖烟草企业(如今的云南“红云红河”烟草集团),长期从事政工党务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复转干部”等奖励。于2003年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