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铁臣——横永铁路战旗红

 老兵原创之家 2020-11-25

横永铁路战旗红

文/(铁11师53团) 杨铁臣   

        京通铁路刚刚修通交验,53团全体指战员顾不上观赏“千里冰封,万 里雪飘。山舞银蛇,原弛蜡象”的北国风光,又南下转战沟通江西至福建的第二通道横(峰)永(平)铁路。团机关设上饶地区的铅山县河口镇。

        河口镇信江北岸有九狮雄峙江边,其中一山壁立信江大王潭边。上镌刻“龙门第一关”五个1.2米见方的大字,系明万历年间河口文人费元禄所书。 

       这条铁路的修建,对铅山的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线路全长26.4公里,路基土石方193万立方米,桥梁9座996延米,涵渠120座1696横延米,正线铺轨28.25公里,工程投资5110万元,平均每公里193万元。

        信江公铁两用大桥属深水桥,是建团以来首次承担的重点难点工程。该桥全长236延米,河面宽200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为新颖的单线铁路和双线公路两用桥。副团长、高级工程师杨炳南组织指挥一个营、两个桥梁连、一个机械连的精心施工,团结协作,突破重重难关,于1983年11月主体完工,1985年铺架。经江西南昌铁路分局、江西铜业公司验收,该桥评为全优工程,并被铁道部评为优质工程。

        信江大桥建成后,结束了铅山人民历代过江乘小木船、汽车轮渡,洪水一到两岸隔绝的历史;永平铜矿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贵溪冶炼厂。

        在横永铁路施工期间,我和政治处组织股方存仁、宋威、侯清灿、李作贵、阙祖耀、周永祥等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轮流下连队,协助党委抓好立功授奖、宣传报道等工作。

       1983年5月下旬,铅山连降暴雨,信江水位猛涨,正在建设中的信江大桥4号墩下浮箱漏水下沉,浮箱上存放的600包水泥有沉入江中的危险。大桥现场施工负责人杨炳南发现这一险情后,当机立断,组织9连冒雨抢运水泥,同时安排电焊工迅速焊补浮箱漏洞。第二天雨还在下,江南岸边的10个浮箱和3条小木船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连长关伟芬、副连长普永芳带领全连人员再次投入加固浮箱的战斗,拴钢絲绳20根,确保了浮箱的安全。采访中,我将耳闻目睹的感人画面,写成事迹材料,一面为参加抢险的人员申报3等功,一面改写成新闻稿,很快被6月4日的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危急时刻冲在前”为题发表。

   2020年6月11日

校对:舒湘华

责任编辑   浪花一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