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发展简史~东方篇

 耍赖的要不得 2020-11-25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虽然没有像西方那样对心理学的验证实验,但也孕育了自己的心理学体系和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心理学思想,为后人的继续研究提供了宝贵丰富的经验。

心理学发展简史~东方篇

距今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随着周王朝的日益衰微,分封于各地的诸侯们为了利益或其他各种理由无视周天子,展开了以土地、人口、地位为目的的长期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长达500多年。

心理学发展简史~东方篇

在这个天下大乱的时期,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对自身、对社会的反思,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说是百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发展成学派的只有10家,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心理学发展简史~东方篇

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就围绕人性的善恶问题都曾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孔子《论语》中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提出人性本善,认为人性不能理解成饮食男女一类的本能,因为这些本能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人之不同于动物在于人有先天的道德观念,但并不否认后天因素使人不为善的可能性;荀子提出“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们表现的善都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习得的。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著作《道德经》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系统,由论宇宙而论人生,再论人生而论政治,其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语如长河瀑布催人警醒,另一代表人物庄子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纵横家的苏秦、张仪则将心理学运用到了极致,利用各国君主的性格及内心想法,使用得当的语言和话术进行说服,从而达到自己政治、外交上的目的,他们的活动对于当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其他学派也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或学说,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在思想领域的禁锢及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思想家们对人性和其他社会心理问题的认识和探讨似乎再未超出过先秦时期的高度,大部分学派也随着时间湮没在历史红尘中,在宋朝时期,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全面上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

20世纪30年代,丁瓒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翻译了国外多部关于心理学的著作,使心理咨询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分离出来,使当时的中国心理学进入萌芽期,并开始中国的临床心理学以及健康心理咨询工作,可惜抗日战争的爆发使我国初期的成果毁于一旦,在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心理学再次被摧残,逐渐销声匿迹,到80年代初,我国心理学在新形势下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心理咨询已经开始职业化,完全借鉴西方文化而产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将会越来越贴近中国现代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无论在理念方面,还是在方法学方面,西方与中国的文化内涵还是有很大差距,“拿来主义”恐怕行不通,如果把西方的心理学比作矿石,那么中国文化便是冶炼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冶炼过程是在所难免的。无论是将2000年前的诸子百家学说加以升华,还是来自西方的心理学理念和方法,都必须经历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考验,这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如果说到东西方对人、事、物、世界、宇宙的不同认知和理解,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下一篇继续东西方姊妹篇,梦与人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