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这首千古名篇,很多人小时候不能理解,长大了才有深刻体会!

 读书与思考2 2020-11-26

 昨天19:50

有一首俄罗斯民歌唱到“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树叶也不再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人心神往,多么幽静的晚上”,“小河静静流微微翻波浪,水面映着银色月光”。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这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幽静的夜晚,四周静悄悄,明月照亮夜空的时候,你会想起什么?大诗人李白曾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就透过今天的月光,回溯到1000多年前的扬州那个安静的夜晚,看看李白心中泛起了怎样的涟漪?

李白25岁的时候已经走出了四川,辞亲远游去了,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四周静悄悄的,在这个月圆之夜里,一家扬州旅店里大诗人李白正在熟睡,不知什么原因,他突然醒了,在这个午夜梦回之际,李白写下了这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这首诗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十分安静的夜晚,从整首诗来看,确实是没有一点儿声响,全是作者的所见之景、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从语言上来说,这首诗清新明白,比白居易的诗还要通俗易懂,简直是找不出来比这首诗更简单的唐诗了。

由于突然醒来,睡眼朦胧,精神恍惚,所以作者才生了“错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皎洁的月光照在床上,作者竟然把它误认为地上的秋霜。古人将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成各种其它的意象很常见,这也难怪李白会有这种“错觉”。如李益的“受降城外月如霜”,把月亮比作霜;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把月亮比作钩;还有把月亮比作水的,如赵嘏的“月光如水水如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暗示了当李白回过神来,发现床上并不是“霜”,而是月光的时候,很自然抬头仰望明月,古人看见明月会想到什么呢?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乡愁和思念远方的亲人,张九龄就说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白居易也感叹“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明月是最能引起古人的相思之情的,民国时的歌星吴莺音就唱过《明月千里寄相思》这首歌。当大诗人李白举头望见明月,自然就会有“思故乡”的乡愁。

这首诗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暗含了作者李白在睡醒之后一连串的精神状态的变化,从“恍惚错觉”到“精神清醒”仰望明月,再到仔细思忖着故乡;二是从看见月光起,“疑惑”“举头”“低头”这一连串自然而然的动作让这首诗一气呵成,气脉贯通;三是这首诗余味无穷,李白他“说明”了思乡之情,但是并没有“说尽”思乡之情,这只能留待读者自己体会。可以说,这首诗语言简单,意境却很深远蕴藉。很多人小时候不能完全理解这首诗,长大了才有深刻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