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观和乐观都太简化了世界

 终身跨界 2020-11-26

今天要去服务的企业与管理层一对一交流,忙碌的一天,所以更新的时间只能放在早上了。晚上可以再次见到汪中求老师,多么充实的一天。

今天的主题是悲观和乐观都太简化了世界。

哲学认识论层面,从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再到康德,都在思考人类的思维能否认识客观世界。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康德的答案是不可知论,世界本源是物自体,人类只能认识现象,而无法认知世界本源。

正是不可知论指引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休谟认为真实世界的本质是非连续性的,人类的默认思维归纳法,建立在连续性假设之上。

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指数级提高,就是非连续性。在此之前,没有人可以预料蒸汽机的出现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归纳法思维,只能够基于历史做线性预测。第二次工业革命、互联网革命以及未来还会出现的其他变革,同样如此。

在非连续性面前,悲观和乐观的意义显得那么黯淡无光。

站在16世纪,再乐观的人也预料不到农业生产的突飞猛进,以至于肥胖带来的疾病和死亡远远大于饥饿。再乐观的人也预料不到是蒸汽机、石油、电力的出现,让牛和马彻底告别了作为生产动力的角色,然后汽车、火车、轮船的出现,让马车成为历史。站在现在,再乐观的人也无法预料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会带来怎么样的变化。无法预料人工智能、基因技术会在未来把人类改造成什么样的生物。

悲观同样如此。20世纪初的清王朝,再悲观也不会预料自己统治和缔造的王朝,与百年之后相比,是那么的落后和腐朽。改革开放之前的人们,再悲观也无法预料与四十年后的今天相比,当时度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十年前的诺基亚,再悲观也预料不到自己是功能手机时代的谢幕者。今天的燃油汽车企业,再悲观也预料不到多久之后自己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物自体的世界不可知。真实世界是由一连串突变而引发的非连续性。所谓悲观、乐观不过是人们基于现状的有色眼镜,在变革面前苍白无力。

今天最后要说的是,不要纠结于所谓悲观、乐观,这不过是给言论穿上的华丽外衣,意义有限。观点就是观点,世界就是世界。

最后是每天都有的一段话:      

如果关注了这个公众号,那就请定期来看看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觉得写得挺不容易,那就请点赞。     

如果觉得公众号的内容有共鸣或者有错误,那就写下你的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