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山简报】2019年第5期陆丰西山曾氏宗族概况

 当归伯 2020-11-26
【西山简报】2019年第5期陆丰西山曾氏宗族概况
陸豐西山樂豐園
2019-01-08
阅读 844
关注

             陆丰西山曾氏宗族概况


         陆丰西山曾氏宗族位于海丰、陆丰、陆河三县交界处,包括陆丰市西南镇西南村委会、石艮村委会、深坑村委会(部分),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11000余亩,林地约 4.5万 亩。东至陆丰市河西镇,西至海丰县平东镇,南至海丰县可塘镇,北至陆河县新田镇。

        全宗族总人口约12000余人,另有部分后裔外迁到港澳台以及本市河西镇、甲子镇、平东镇等地。语系为客家话。产业以农业、种植业及外出经商及务工为主,主要种植的作物有:水稻、花生、蕃薯及蔬菜等。以外出经商及务工为主要收入。

         开基祖为宗圣公五十七派裔孙祖义公,于明朝正统年间,由五华县棉洋镇洛阳围迁来此地,至今约600年了,是“老三房(珪、旧、略)”中略公房佑孙公后裔。开基祖祖义公,又名祖纪,号樂豐,生于明宣德年间,具体生卒年待考。公偕廖氏妈到西山开基,尚有陈氏妈及女在故居洛阳围,后回去嫁女逝世,葬于洛阳围柏塘后背,形五脑芙蓉地。妣陈氏,生卒年待考,葬于公墓旁;妣廖氏,生卒年待考,葬于陆丰西山今之婆墓,螺形地,申山寅向。廖氏妈生子一木艮,艮生子五:廷远(渊)、廷桢(江)、廷清、廷混、廷滇。

         开基祖上接世系如下:武城曾氏总系 ——34派略公——51派惇公——53派——佑孙公——54派 广渊公——55派褓甫公——56派子仑公。现有堂号为“ 樂豊堂 ”的总祠一座,供奉开基祖祖义公妣及派下至六世列祖妣,面积约400平方米,位于西南村委会步龙(旧寨)村,坐南向北,巳山兼巽分金,建于明末,于 1985 年重修至今。明末清初,分衍族内各村寨皆建有祠堂:先寨、南山寨、石艮、石下、安楼、深坑等。其中,南山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康熙年间,寨墙尚完好。

        族内现有:小学2所(西南镇中心小学、西南镇石艮小学)、中学1所(西南中学)、幼儿园1所(西南镇中心幼儿园);文化广场四处(西山、石艮、石下、安楼,皆占地5000平方米以上)。

         西山曾族源远流长,世派分明,枝繁叶茂,克体先志,耕读传家,人才辈出,至七世财丁兴旺,历年科举颇有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按乾隆十年《陆丰县志·选举志》记载,有明崇祯庚午科拔贡曾万里,清康熙辛卯科副贡曾佐、曾位,岁贡曾朝冠,雍正贡生曾养淳,乾隆例贡曾英、曾俨、曾份、曾榜、曾养元;道光乙未恩科举人曾际中,嘉庆岁贡曾宪璋(恩进士),咸丰贡生曾作求,光绪己卯科贡元曾益光,宣统己酉科拔元曾桐,武科举人曾养滋、曾养深、曾养直等,以及曾志檠等四十多名廪庠生,还有为辛亥革命做出了贡献的近代人物同盟会成员曾享平、曾小苏以及民国曾少鲲,小说家曾石帆等,可谓簪缨满堂。解放后更是人才辈出。


                             广东省曾子文化研究会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广东版编辑部

                                   2017年3月5日

           陆丰西山曾族与曾氏人才简介          

          ——《陆丰文史》第15辑/叶良方


         西山,或称大京山,当地人习惯称大肚山。过去因山形如鲸鱼,而命名“鲸西山,或称大京山,当地人习惯称大肚山。过去因山形如鲸鱼,而命名“鲸山”。所在的西南镇位于陆丰市西部,东邻大安,南连河西、潭西,北靠新田,西接海丰县平东。境内现有西山、南山两座古城寨,是西山始祖曾祖义传下第七、八代裔孙曾万里、曾志檠父子俩兴建的。明清鼎革之际,海陆丰兵荒马乱,盗贼蜂起;为保护西山和南山曾姓族人的正常生活,曾万里、曾志檠父子不惜花费巨金先后兴建了西山寨与南山寨。至今历经几百年风雨犹坚固如初,成为陆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之一。2012年9月26日,南安寨举行被市文化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揭牌仪式。

                      西山建寨   保全家族

         西山寨,又称西安寨。为西山七世祖曾万里所建。西山寨城墙高6米,厚0.6米;为三合土夯筑而成。虽然大部分寨墙被拆毁,但靠近城门两边的寨墙依然存在。至今,西山寨四座寨门俱在。寨门城楼为二层,门口框架石柱、台阶为花岗岩。上面城楼墙以青红砖咬缝砌成。门内有楼梯可上寨门楼。北门为正门,上面寨楼中间设有以花岗岩条石为框的瞭望窗口。窗下砖墙嵌着镌刻寨门名的石匾。寨门两侧城墙各置有枪孔。门外两侧立有旗杆夹。东门宾寅门楼墙上下各置有两个射击孔。目前,东门楼墙已裂开两道大裂缝,整座城楼已岌岌可危,处于随时都可以崩塌的状态。西山全寨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寨内有三街六巷,布局横纵有序排列。今居民大都迁往寨外及外地营商。原有的民居破旧,祠堂倾坠,石梁悬挂;残垣旷地,野草丛生。寨内显得较冷清。

         西山老一辈说,曾万里兴建西山寨还有一段故事。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西山老一辈说,曾万里兴建西山寨还有一段故事。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西山名绅曾万里应新任海丰知县杨嗣震之邀,到县城学宫参加监督庠生会考。期间,杨知县因与曾万里贡爷意气相投,无话不谈。就特意告知他:京城已发生李闯之变,提醒他要早为预防之计。曾万里悚然曰:“世乱矣,强徒窃发。”遂急忙返回西山与族中乡老商量,对于即将到来的兵劫,大家都认为要未雨绸缪地做好准备,才能避过灾祸。于是,曾贡爷带头捐资兴建西山寨,以保全家族性命财产安全。建寨期间,由于经费不敷,赖其母亲“太儒人李氏复出簪珥以佐”,才得以完工。知县杨嗣震也是当时一位中流砥柱式的人物。他是云南省宣威人,号道南。崇祯十二年(1639)己卯科举人。崇祯十七年(1644),被朝廷派至广东任海丰县知县。县志谓其:“公听断绝餽遗,政暇与士子校文艺,定优劣。时值李闯之乱,喜乱者藉口勤王,啸聚剽掠,如碣石、可塘、港尾等处,在在窃发。公扫荡妖氛,间有供扳株连,得其同谋名簿,悉置不问,令反侧子自安。当日有智廉仁勇之颂,非虚美也。”顺治二年(1645)七月,梅陇港尾举人徐楷联合郭达九等借倡言勤王谋乱,杨嗣震檄乡众讨平之。被俘者供出同谋名单,他一概不问,不予株连大肆杀戮。使民心迅速安定下来,从而造福海丰百姓,受到人们广泛的赞颂。后擢升湖广监军道。在军中有小诸葛之名。清兵入境,永明帝西走,嗣震亦弃官归,途丧二子,身世潦倒。论者惜其不与永明帝共休戚焉。

         西山城寨的建成年代有两说。其始建年代,俱说是始于崇祯十七年(1644)农历六、七月间。但建成年代:一说至清顺治八年(1651)农历八月始全面竣工,时间长达八年。另一说于清顺治二年(1645)建成,时间仅两年。开建时代说法一致,但完工年期相差甚远。然而不管哪年建成,西山寨城毕竟救了全村人的生命。清顺治五年(1648)四月,李成栋占领广东省,拥立南明皇帝。至顺治七年(1650),明降将尚可喜、耿仲明为恢复粤省清朝政权统领清兵进攻广东,南明海丰参将薛进据海丰县城进行抵抗。翌年正月,清军用大炮攻破海丰城北门,薛进被杀。其部将黄熊逃入公平北部山中。十月,黄熊集薛进余党攻劫横陇、石陂、羊牯诸寨。其中离西山寨不远的石陂屯就惨遭黄熊贼众洗劫一空。只有西山依靠城寨独保安全。十二月,卫镇黄应杰派遣惠州副将李明道、李荣华,统兵征剿崎山罗輋寨。生擒黄熊、柯彪等监解上省。兵乱解除,合境始靖。或说:西山寨城的建成时间,为顺治八年(1651)八月,历时长达八年。笔者认为:此说不大可信。因为在明清兵乱之际,似乎不可能如此从容建城,来防御当时经常出没的盗寇和乱兵的骚扰。至于说是清顺治二年(1645)建成,历时两年。笔者认为:此说可靠。可举西山寨东门石匾:“宾寅门”及落款“弘光元年”为证。“弘光”,南明皇帝朱由崧年号。南明弘光元年(1645),就是清顺治二年。曾万里贡爷在寨内建有祖祠。后世子孙称为“九万公祠”。重修后,祠堂大门石匾镌刻“曾氏宗祠”四字,门外石柱联曰:“大学修身家齐国治;孝经传道地察天明。”祠内木匾联曰:

        七世衍箕裘鹅郡悉芹惟藉文章光俎豆,

         千秋承礼乐蟾宫攀桂好将笔墨振家声。

         七世展鸿猷想当年经稔行修声名不朽,

         四房承骏业喜此日秋尝春祀俎豆常新。

         清末民初,曾氏祠堂正厅祖宗龛两侧,题有陆丰辛亥革命功臣曾小苏(字兆鳌)的对联家训曰:“贫不忘本,然莫赖于兄弟;富则思源,更力济于宗亲。”

                       南安创城   见证传奇

        南山寨,又称南安寨、南安城。一说是取创建者曾志檠之号南安而命名;又一说是寄寓其“太平安定”之愿景。设有东门启阳门、西门会丁门、北门元辰门三门。均没有门楼。其中正门为北门。城墙高大坚固,高6.5米,厚0.8米。为三合土夯筑,墙体历经风雨洗刷呈黛黑色。寨门框为双层的花岗岩石柱。门上有石匾额“元辰门”三字。其上又有花岗岩框架的瞭望窗口。东门启阳门与西门会丁门呈圆拱状,与两侧城墙浑成一体。墙体全部为三合土夯筑,雄浑坚固。墙上有不规则的枪孔。据老人们说,以前墙上还砌有高约0.5米的城砖。南安寨正门内町地开阔,通面阔82米,通进深109米。正中为清康熙曾氏八世祖曾志檠所兴建的南安祖祠三栋。祠堂大门上有花岗岩石匾镌着:“曾氏宗祠”四字。门外左右侧有一对抱石鼓。祠堂墙有约1米多高花岗岩规格石基护坡。该祠曾毁于1928年大火,又于改革开放后重建。祠堂隔墙两侧有民居100多间。全寨建筑面积8938平方米。南安寨的兴建年代,有多种说法,或说八年,或说十几年,或说二十几年。南安寨的兴建年代,有多种说法,或说八年,或说十几年,或说二十几年。寨中老辈人传说,“南安寨由邻村的李时泰师傅承建,当时李时泰师傅在建南安寨时还没结婚,是在建南安寨期间赚到了钱回去娶老婆的。到了李时泰的儿子十八岁时也来帮忙建南安寨,整个工程耗时十八年。至于当时耗资多少就不清楚了。”其实,南安城建设的时间,曾南安《建置南安记》说得很清楚:“然犹虑奉先无地,裕后无基;爰创南安住场一所,营室立堡;中为祠堂者三栋,以祀祖先;周围为住房者百有余间其后。始于己卯,成于丁亥……”明确地告知子孙:南山寨及祖祠始建于康熙己卯年(1699),至康熙丁亥年(1707)全面完工,历时八年。即康熙三十八年起肇建至康熙四十六年建成。并非该村乡老所传说的历时十几年或二十几年。由于南山寨规模宏大,城墙高大厚固,足见当时耗费银两之巨。比之西山寨之建设资金,抑或过之。为什么曾南安在西山寨已有房宅,还要如此辛苦地兴建南安寨,开创南山基业呢?原来随着曾姓人口的繁衍,西山住宅已不敷人口增长的需要了。《建置南安记》曰:“追(思)丁卯年以丁口殷繁,房屋湫隘,兄弟始分居。期时也,自思旧产几何?得无未敷日费用乎!”原来曾九万有四子志春,南安,師輿,学州共生二十四孙(後世称“九万公四子二十四孙”)。因此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丁口殷繁,房屋湫隘,兄弟始分居”。康熙三十八年(1699),南安根据堪舆师的意见,选中离西山村不远的地方(今西南镇所在地),兴建南安寨。该寨设有东门启阳门、西门会丁门、北门元辰门。寨内南安祖祠建有房屋100多间,由邻村李时泰师傅承建。历时八年竣工。故此,南安寨城比西山寨更加高大坚固。至今三百多年了,寨墙还完整无损。及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寨内建南安祖祠。曾志檠撰《建置南安记》刻碑立于祠堂。并题祠堂联曰:

        开口靠人难吩咐老妻须节俭,

        励志成名易叮咛儿子效勤劳。

       该联叮嘱家内要注意勤俭持家,凡事须依靠自己。并叮嘱儿孙耕读须勤奋不懈,不可徒有虚名。《建置南安记》和祠堂联,既说明他建设南安城的用意和时间,又承载着他对后世子孙的殷殷期望和嘱咐。



                   耕读传家   人才辈出

        明英宗正統年間(1436~1445),西山曾氏开基始祖曾祖义(号樂豐),携家從长乐县洛阳围(今五华县棉洋镇)迁徙到海丰县坊廓都,在西山开基立业。西山村原称东湖村,明初是一个杂姓混居的村落。曾祖义像大多数客家移民一样,在东湖村与各姓居民和谐共处,默默地从事农业耕种和与农业有关的生意,农闲时督促子弟读书。从明中期至明末,经过曾氏六代人的耕读和科举奋斗,其第七代后裔开始兴旺起来,财富声望为当时海丰之首位。故曾志檠(号南安)贡生自谓“我家自少崖公、念庄公,世德相承,家声骎骎乎振矣。”清初,随着其他姓氏陆续迁走他方,东湖村仅剩下曾氏一姓。因所在山名西山,故易名为西山村。并随着曾氏人口的逐年繁衍壮大,曾氏子孙开花散枝般地迁居到附近南山、石艮、深坑等村开基。各村往来犹保持江西客家方言。而今,曾氏后裔已衍居到海陆丰二县十多个自然村及台湾等外地。民国曾国定所撰的《西山手稿》载:“曾姓之族渊源远大,世派分明,载之族谱。而陆丰西山曾姓于明朝由五华乐阳围出祖,至七世财丁旺盛,富盖全省。时至今日邻县之人尚知九万富翁之名。……以耕读传家为本。”明清时期,西山虽是地处偏僻、人口不多的乡村,但每年科举成绩甚至比大乡还要出色。历年科举留名者有明崇祯庚午科拔贡曾万里、清康熙辛卯科副贡曾佐、曾位,岁贡曾朝冠,雍正贡生曾养淳,乾隆例贡曾英、曾俨、曾份、曾榜、曾养元;道光乙未恩科举人曾际中,嘉庆岁贡曾宪璋,咸丰贡生曾作求,光绪己卯科贡元曾益光,宣统己酉科拔元曾桐;还有武科举人曾养滋、曾养深、曾养直等;以及曾志檠等十四名廪庠生。可以这样说,凡清乾隆《陆丰县志·选举志》表列的曾姓科举人才都是西山人。其中,曾万里、曾志檠、曾位公孙三代,对西山寨、南安寨等古村落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曾享平、曾小苏等近代人物对辛亥革命做出了贡献。

        曾万里(1600~1658),名九连,号九万。当地尊称九万公。海丰县坊廓曾万里(1600~1658),名九连,号九万。当地尊称九万公。海丰县坊廓都西山乡人。生于明万历庚子年(1600)九月,明崇祯三年(1630)庚午科拔贡生(或说副贡)。他不仅是曾氏走向兴盛时期的西山寨创建者,也是振兴曾氏科举文化的重要人物。族谱说他“勤以诵读,学足三冬,俭以治家。富過百萬。聞李闖之亂,建寨以保全族家堂,黃熊之畔,壯禦以保一方。舉人何際,有選墓誌,謂其有經濟,有機選之哲,仁義之行。”曾南安《建置南安记》称:“吾父又克体先志,冲龄嗜学,弱冠遂有声于黉序,年未五十已与明经之选,因世沧桑不乐仕进,以致赍志而殁焉。时予方髫年,即志切成立……”叙述其父九万公能够继承习儒的传统,少年时发愤读书,能撰写八股论文。20岁时考取秀才进入县学宫。未到50岁已获得贡生的功名。由于身处明清换代的战乱时期,不愿意出仕清朝。平时在家课督志春、南安、師輿、学州四个儿子读书。使他们后来俱成为海丰学宫庠生。平生经商,财过百万,成为清初闻名全省的海陆丰富翁。清顺治十年(1653),海邑饥荒,斗米千钱。族中有人饿死。九万公“恻然伤之天伦。族堂处置所得,即亲友间糜不婉至曲全。”清顺治十五年,九万公赍志而殁。

        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曾九万贡爷应杨嗣震知县之邀,到县城监督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曾九万贡爷应杨嗣震知县之邀,到县城监督学宫会考。期间,杨嗣震告知他:“京城已发生李闯之变”。曾万里悚然曰:“世乱矣,强徒窃发。”原来是年正月,李自成已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三月十八日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底,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使其离京西撤,节节败退,引兵经陕西退至湖广,不知踪迹。听了杨县侯告知李闯攻入京城崇祯自缢身亡的消息后,曾万里急忙返回家乡与族中乡老商量。决定要筑建西山寨,防备即将到来的乱世兵劫。于是他带头捐资建寨,意欲依靠城寨来保全家族和财产安全。建寨期间,由于经费不敷,赖“太儒人李氏复出簪珥以佐”才得以完工。顺治六年八月,局势平静之后,曾万里在西山寨内建祠堂。题联曰:“七世衍箕裘,鹅郡悉芹,惟藉文章先俎豆;千秋承礼乐,蟾宫攀桂,好将笔墨振家声。”墨迹流传至今。清康熙五十一年番禺癸酉科举人、海丰县儒学教谕何志有(字春寅)赞曰:“公讳万里,少嗜学,善属(文)。乃尊念庄公深期之。方弱冠游泮水;未五十襄岁,拜献大廷。值干戈扰攘,遂不乐仕进。然余近公之品量,岂为多学能文已哉?!有几先之哲,有经济之才,有仁义之行。……乃为之铭曰:‘祜于已遇,遄乎时势;英气未泯,潜处斯地。马髻永固,昌乃后裔。久而弥光,谁能抑之。’”

        曾志檠(约1650~1719)名苍柱,字圣玉,号闻安。当地尊称为南安公。清康熙邑庠生,诰封儒林郎。海丰县坊廓都西山约南山村人。为九万公次子。清初南山寨城的创建者。九万、南安父子富盖粤东,拥有田产几千亩。直至建国前,海陆丰境内有的农民还耕其后裔的田园。虽家拥万贯财产,但一生勤俭为本的南安公,仍教育儿孙务必节俭勤劳,克承家业,勤督儿孙读书成才。这是难能可贵的,也跟其特别的人生遭遇有关。康熙四十七年(1708)季春吉旦立的《建置南安记》载:“值丙辰海变,予兄弟遘难,身罹酷刑……”这段话经笔者考证,源于海陆丰的一次历史大灾难。清康熙十五年(1676)正月初五日,征潮清军尚之孝、固山、王国栋部,在郑成功部将刘进忠的强攻下,连夜溃败到海丰县境(含陆丰)。十六日,刘进忠领悍将刘国轩、何佑等率领海寇数万人,从潮阳经过海丰向惠州进发,四周百姓惊慌躲避兵寇。虽山陬海澨,咸被劫掠。曾南安兄弟就在这次浩劫中,遭受到海寇的勒索酷刑。故曾南安在记中云:“至今犹存心悸之。汝曹不可不记忆也。”也是这次铭心刻骨的惨痛经历,使他萌发了在迁居地兴建比西山寨更能防御盗寇的南山寨。因此他在《建置南安记》开宗明义曰:“男子之生,贵乎有所树立。读书成因此他在《建置南安记》开宗明义曰:“男子之生,贵乎有所树立。读书成名,置身通显,以忠君孝亲。此其上也,然而不易得也!次之则守分作家,创立基业;上足以奉先,下足以裕后也。可告无愧于此生焉。总之身为男子,务期成立,慎勿不肖自待也。”这种家风是难能可贵的。南安公在碑记末尾犹循循教导子孙说:“汝子孙念予经尽苦心,将来历久损坏,务依旧例修葺。不许偏执己见,擅为更张,亦不许售换以启寡隙。如是则善成者视夫!善创者,其所树立当不少;让也又何?有不肖自待之。嫌乎!今欲汝子孙,凛承先业,爰志其所由来。勒之于石,以垂久远云。”

         曾位(约1643~1723),又名朝宰,字立人,号台山。系九万公二房长孙,曾志檠長子。六兄弟居长,排行贞山。副贡。清康熙五十年,以明经之选任广东曲江县儒学教谕。后升任崖州府儒学正堂。时值曲江荔眼岗山寇猖獗作乱,掠劫百姓,朝廷发兵擒捕贼寇八十名。因县令离任暂缺,上司命曾位负责审讯,所察案情实状,皇帝嘉奖其“有吏治才”,以县印委授之。升任崖州府儒学教谕。之后以养亲而辞官归梓。在南安寨闲居时,喜吟诗作对。他常与堂兄清康熙辛卯科副贡、定安教谕曾佐(名朝相),堂弟清康熙岁贡曾朝冠(字朝甫)等结伴携游,吟诗唱和。他有一首《九日登西山峰顶》诗,记述康熙年间一个重阳节,兄弟们一起登高眺远,乘兴饮酒斟茶,相互唱和的情景。诗曰:

        西望双旗山色嘉,忽逢佳节兴偏赊。

        劳攀石磴九回曲,望尽川原百万家。

        云接海波罗带湿,风还岩谷角巾斜。

        羞称桓景茱萸酒,得句频烹顾渚茶。

       此诗经过几百年岁月的播迁而流传下来,抒发了诗人热爱乡土、积极向上的情怀。

        曾享平(1870~1938),原名曾国琮,陆丰坊廓都西山约石艮村人。他少时曾享平(1870~1938),原名曾国琮,陆丰坊廓都西山约石艮村人。他少时聪慧好学,深究义理。清光绪年间先后考取庠生、补廪生、拔贡等功名,任广东参军。1909年,长居广州河南的曾享平就加入了同盟会。开始在陆丰龙山小学堂开展革命活动,从进步学生中发展同盟会组织。翌年9月,支持学生罢课取得胜利,逼使校长陈月樵及县署恢复黄耀龙、欧阳衡等学生领袖的学籍。使龙山小学堂成为宣传民族革命思想的前沿阵地,为响应惠州起义作了组织与舆论准备。1911年10月30日,他与罗应平在香港接受陈炯明、邓铿指定的任务,潜回陆丰与马柳庭、曾小苏(字兆鳌,西山石艮人)等配合惠州起义。于11月10日,组织大安、石寨、西山、麓林、三溪、上埔六路民军攻取陆丰县城,进占县署。起义成功后被省政府任命为陆丰临时革命军政府县长。民国元年,曾享平当选为省议会参议员。1917年又连任参议员,并被推为省议会副议长。在省议会,他力主禁赌、禁烟。并发起议案首提筑建海珠大桥。1917年第二届议会时,省政府为地方税收计,要求议会通过开赌案,他在议会上严词驳斥,极力反对。但由于时弊所趋,终无力挽回。他一向热心创办实业,先后在河南创办过化妆晶厂、中医铺、裕华公司等,以及建造船坞码头、船厂等。1938年农历正月初七逝世于香港。张友仁先生闻讯送来挽联曰:“算岭南议会中流砥柱人才,不奈故交如雨散;是东路民工筑路开山始祖,而今何处驭风行。”国会议员何士果题相赞曰:“岁在丁己,省会重开,赌案通过,留遗祸胎,君在议坛,反对激烈,即此一端,足徵气节。”

更新于 2019-05-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