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启:盗墓笔记吓你,真正的古墓却能治愈你!| 剧说服饰史

 传统服饰 2020-11-26

因为最近上头一部小糊剧,《重启之极海听雷》拖了好久才去看,然而第一集就被吓(直)了(接)一(劝)跳(退)。

第一个墓,按照剧中的说法就是汉代的“吊葬古棺”。放心,汉代不存在这种墓葬,我吐槽的也不是这点,虽然我觉得吊棺竟然是直着吊,而不是平着吊,这点真的略奇葩。

我以为的把棺材吊起来▼

△ 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剧照

《重启之极海听雷》的“吊葬古棺”▼

△ 《重启之极海听雷》截屏

这尸体在里头得蜷缩成啥样啊?

这个问题还没困扰我太久,立马就出现了本文想说的槽点了——

吴邪看到了棺材上有拿着不同乐器的乐师的浮雕形象(说实话,镜头里我是真没看出来有啥乐器、像啥乐师),加上有23具棺材,就判断这是葬了一个乐队。王胖子立马表示:“这也太浪漫了吧!”

△ 《重启之极海听雷》截屏

△ 《重启之极海听雷》截屏

就算是艺术作品需要,这判断墓主人也太草率了吧!

所有古墓下葬都不是为了等着别人去盗掘或发掘,自然不会像挂招牌一样把自己的身份贴在棺材外面,更不会像说明书一样还把里面的内容预告在上头。这不是历史知识,而是最最朴素的人之常情。

比如汉墓中最有名的辛追棺材上有些什么图案呢?

首先,辛追的棺椁有好几层,最外面有椁室,里面有四层套起来的棺材。可能是基于“皇后娘娘烙大饼”的思维模式,盗墓类影视剧里往往将地宫设定得很大,通道错综,机关繁多,而棺材却总是华丽却单薄的一层,这和真实的墓葬情况正好是掉了个头(我抢答:影视剧是为了画面需要!)。

△ 马王堆一号汉墓棺椁剖面图

△ 2019年电影版《盗墓笔记》(就是鹿晗井柏然演的那部)

辛追的四层套棺是紧密得合在一起的。

最外面一层是黑漆素棺,往里第二个是黑地彩绘棺,上面绘制了潦草粗狂的云纹。

△ 黑漆素棺

△ 黑地彩绘棺

但仔细一看黑地彩绘棺,云气中有许多怪神奇兽,有的在奏乐,有的在搏斗,有的在舞蹈,完全是一个诡异神秘的世界。

△ 黑地彩绘棺 局部

从这层棺材开始,汉代人对于死亡世界的想象才开始缓缓拉开序幕。如果哪部影视剧可以将这些元素做出来,完全是可以惊煞世人的!

再往里,是朱地彩绘棺,色彩似乎开始浓烈鲜亮起来了。

△ 朱地彩绘棺

这里的图案显然细致了许多,图案工整而有装饰性。图案内容是龙、虎、朱雀和鹿这样的“祥瑞”,流动盘绕在比例夸张的玉璧、高山之间,层次分明,极有韵律,它们似乎在护卫墓主的尸身,也像是在引领墓主的魂魄。

△ 朱地彩绘棺 局部

最里面一层内棺最为华丽,用丝织物进行装饰,著名的就是在这层内棺上发现的,虽然如今看已经半剥,但这种将羽毛装饰的思路极具想象力和创造性。

△ 绢地羽毛贴花锦

这层贴着羽毛的内棺上还盖着一件更为有名的文物——T形帛画,帛画的内容我们就很熟悉了,可以说是汉代人所理解的宇宙了。

△ 帛画盖在内棺上

△ T形帛画

这个一层层打开棺材的过程中就不难发现,越接近墓主人的那层,反而越拥有生人世界的温度和色彩。这和盗墓类的作品又是相反的,这其实也是为什么,看盗墓小说吓人,但看古墓的发掘报告往往能读到温情。

虽然墓主人是死后才躺进墓葬(特例不谈),但他们是留恋这个世界的,以另外一种方式。

为什么说《重启之极海听雷》里吴邪看到拿着不同乐器的乐师浮雕就断定这是乐队墓葬很草率呢?是因为在墓葬里出现这样的奏乐歌舞场面实在是太常见了,贵族对于墓葬的想象,总是希望延续他们活着时所享受到的一切,甚至要更好,享受令人愉悦的音乐自然是很重要的部分。

综艺《国家宝藏》里就介绍过出自五代王处直墓的“彩绘散乐浮雕”,就很符合吴邪口中拿着不同乐器的乐师这个描述。

△ 五代 彩绘散乐浮雕

王处直是五代时期的义武军节度使,也是割据一方的大人物了,但他的墓室并不大。甬道进来是前室,二十几个平米,两边各有一个小耳室,两个平米多。和前室连接的是后室,也就是摆放棺椁的地方,只有17个平米,却要放王处直和他的三个妻妾,是不是感觉还挺挤的。

△ 王处直墓平面图

而这个“彩绘散乐浮雕”就嵌在后室其中一面墙壁的上,跟它相对的是一组捧着日常器物去侍奉主人的场景。

△ 五代 王处直墓出土浮雕

很明显的,出现了乐师场面的王处直墓,墓主并非乐师。这些乐师是为墓主打造的死后世界里的配角,让墓主在地下的狭小空间里也可以尽享生前的荣华。

在古墓中会出现墓主人的形象么?会,但TA一定是C位,是主角。在本号的常客徐显秀墓的壁画里就体现得很明显。

徐显秀墓只有一个墓室,大约四十平米,但墓道很长,加上报告里提到的过洞和天井,足足有二十米多。所以从墓道开始,两侧就是长长的仪仗队,人物很多,略显拥挤,顺着斜坡一直到墓室里面。

△ 徐显秀墓剖面图

正对着墓门的,是一男一女坐在了大帐中间,手中举杯,两侧有人奏乐、有人捧盘,看起来是在宴饮欢庆。徐显秀生前因为作战英勇,而被封作了武安王,这壁画的一幕可能是对他生前高光时刻的复刻。

△ 北齐 徐显秀墓壁画

在这里,主咖的一男一女并没有画得十分高大,但明显可以感受到他们是这座墓葬的主人,直视着墓门。可以想见,当年下葬时墓主夫妇的形象是如何“目送”生人的离开,而后又是如何“迎对”入墓者的闯入。

徐显秀墓中依然有弹奏乐器的人,但他们依然是配角,而不是墓主人。只是这些乐师的描画,和仪仗里飞扬的旌旗和喘着粗气的牛车一样,给了地下世界富有动态的定格。我们经常会安慰死者家属说,那个逝世的人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这句话其实很虚,只有在古墓栩栩如生的壁画和浮雕里,我们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另一个世界的肉感,是那么扎实而可靠。

△ 北齐 徐显秀墓壁画

盗墓类题材,只有天马行空才能刺激观众的眼球,只有不停地“上交国家”才能过审?对此我个人是要打一个问号的。人类凝视死亡的目光从未挪开过,因此产生过那些奇诡却世俗、阴冷却温暖的想象,我们也没有好好审视过。

明明时间带给生命的才是死亡,带给岁月是历史,但很多人回首历史的态度就像是在凝望死亡,心理上吸引,肉体上逃避,所以才产出很多奇怪认知的作品。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传统服饰】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