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突破瓶颈,让你的人生更进一步!

 个人发展精英会 2020-11-26

大家好,我是刘sir。

有很多粉丝留言问我如何在朋友圈营销变现,我们个人发展学会最近出版一本新书《影响力变现》专门教你在互联网时代全方位实现个人价值精准变现。

这本让朋友圈价值翻倍,体面赚钱的红宝书,现已在当当火爆热卖中,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买回来读一读哦。

好了我们开始今天的节目,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在职业发展上遇到了问题,来找我希望我能给他一些建议,他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人都有可能会遇到,所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他今年32岁了,是他们公司的管理层,家庭、事业都不错。

但是,最近他发现曾经没有他混的好的那些同学现在都比他强了,有的升任高管,有的创业,事业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而他自己这些年就停在这里,相比之下没有什么大的进步。

他有些沮丧,觉得他的人生就这样了,离这些同龄人差距越来越大,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很理解我这位朋友的想法,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惯性思维,就是人到30多岁,有钱的人这一辈子就有钱了,没钱的人,也就没钱了,人生的下半场定型了,然后陷入到了自己有限的空间格局里。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真正拉开差距的时间,恰恰是人生的下半场。

年轻人刚出来奋斗,起点差不多,所以30多岁的时候差距并不会很大,人与人的差距也就是20%和80%的差距,但是到了35岁之后的日子,大家的差距就会慢慢拉开成为1%和99%。

之前属于20% 的那些人会有19%的人向那些80%的人靠近,从而形成1:99的差距。

为什么会在35岁之后才开始产生这么大的差距呢?

这跟你手上积累的财富,或者你占有的资源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是取决于你的思维。

取决于你是否能摆脱“我就这样了”的固定性思维陷阱,是否还能始终保持自驱成长的心态。

就像我们公司合伙人石姐是我很尊敬的一位前辈,她的职业生涯我也在之前的案例里面跟大家讲过。

她在40岁的时候才开始自己创业,是放弃了广州养尊处优的生活,那时候她是上百亿集团公司的高管层,生活也过得很好。

她从一个被人艳羡的生活状态里走出来,扔掉高跟鞋,开始追求自我的过程,从而更上一层楼,越变越精彩,就在于她拥有成长型思维,追求自己的成长。

这是一条很多人都不敢再去走的路。

在人生的下半场,我们要有的一个心态,就是跟自己较劲。

那么,我们如何破除固定型思维的陷阱,始终保持一颗追求自我成长的心呢?

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3点建议。

警惕把责任当作借口的陷阱

大众传统的观念是30岁,成家立业。上一辈的父母们大多都告诫我们30岁你应该稳定下来,结婚生子。

甚至周围也会有很多声音说:你已经折腾得够可以了,不要再去折腾了。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即使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充满斗志,也会因为有了家庭,因为有了孩子的束缚,会慢慢被这样的环境所影响,进入既困顿又现实的幽暗时刻。

就像日本历史上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康有一句话说的: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致远。

我们到30多岁这个年纪,上有老人,下有学生,背负的行囊越来越重。

我们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大,我们就很容易拿这些责任当做借口,觉得自己每天要陪孩子,没有以前那么多精力工作,从而让自己对事物的心智认知从成长型思维状态转变成固定型思维。

很显然,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平衡,只需要我们合理的安排好时间,压力是可以成为动力的,鱼与熊掌完全兼得,所以这不能成为我们放弃进一步发展的借口。

想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实现高效沟通和工作可以跟我们的职业辅导师聊聊,他的微信是gerenfazhan018,让他帮你一对一分析现状,制定详细的提升计划,和完善的发展建议。

摒弃比较心理

当我们发现别人混的都比自己强,看到自己比身边人落下的差距时,很多人就开始自暴自弃,陷入到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

过分的比较心害死人,很多的朋友觉得自己已经比不上别人了,认为自己已经赶不上别人,为时已晚,从而丢失了斗志。

但是,那些大器晚成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说吴胜明。

2003年出狱后,成为一名厕所保洁员;

2006年,重新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而后,81岁高龄的她拥有几家农业公司、鸡种鸡场、连锁聊吧、饭庄等,身价上千万。

还有70多岁开始写书的姜淑梅。

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得到中央电视台"读书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 等专题推荐,并入选新浪好书榜年度三十大好书。

她们都是很厉害的人,是自己跟自己比的人,也是永远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

所以,人生下半场,要比也是跟过去的自己比,跟未来的自己比,你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对手。

摆脱与外在的表象比胜负的比较心理,静下心来雕琢自己,要相信,只要愿意,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

发现并利用好自己的优势

30多岁的年纪不像20多岁,没有那么多选择,但阅历是岁月给你最好的馈赠。

这个年纪的优势在于我们不再那么浮躁、也不再有那么多的妄念,比20岁的时候更理性。

可以用更成熟的心态面对人际关系,也更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也比更年轻的年轻人有更多的耐力和静气。

这些都是这个年纪的我们所拥有的优势。

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优势利用得好,就可以从批判走向建设,让自己成为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使得自己三十多岁后的每一步更稳当、实现精准制胜。

就像石姐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

“你不应该只是现在这个样子,虽然你已经比一些人做得好,比他们对事情的认知度要高,但你值得成为更厉害的自己”。

专心追求自己的成长和精进,是我们个人发展学会提倡的价值理念,也是我本人向前的动力。

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们人生的差距其实是1%和99%的差距。

这个差距与你的财富、资源无关,而是取决于你是否保持成长型思维。

那我们如何打破固定性思维,始终保持一个追求自我成长的心呢?

第一个警惕把责任当作借口的陷阱;

第二个摒弃与外在的一切过度比较的心理;

第三个,发掘和利用好自己的优势。

作者介绍

刘sir

个人发展学会会长

磨铁前首席战略官兼运营副总裁

《见识:为人生赋能》、《思维的精进》作者

财经实用成长类图书品牌“黑天鹅图书”创始人

26岁做总经理,29岁当总裁,33岁融资千万创业。他与李开复、时寒冰、宋鸿兵、陈志武、罗振宇、乐嘉、李德林等众多大咖深入合作,带领团队为他们策划出版了《自控力》《拆掉思维里的墙》《人生不设限》《罗辑思维》《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等超级畅销书……是业内公认的“畅销书金牌推手”!

👇

想要

找到个人优势,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搞定高薪有价值的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

提升工作能力,避免无效努力?

快速突破职业瓶颈

提高个人情商,拯救职业危机?

打破职业倦怠期的魔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