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做多豆棕油价差的策略分析

 大数据行业观察 2020-11-26

本文是布瑞克公司农产品期货网独家首发,任何形式的转载,必须保证图文完整性,不得删除作者及信息来源,欢迎朋友圈分享。另:以下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

由于受厄尔尼诺气候影响,东南亚棕榈油主产国去年末遭受高温干旱天气,导致棕榈油产量大幅下滑,2015/16年全球棕榈油供应量预计将减少多达200万吨。自去年八月末开始,马棕油带领全球油脂市场走出一波大幅拉升行情,豆油和棕榈油主力1609合约价差一度缩窄到468,之后随着拉尼娜天气炒作展开,美豆大幅走高以及马来西亚棕榈增产预期,豆棕1701合约价差大幅走扩至1342,7月美豆大幅回调,两者价差再次缩窄到790附近,而截至今年8月25日两者现货价差只有200元/左右,处于历史极低位置,笔者认为当前不妨考虑一下做多豆棕价差策略的可行性。

从供应角度看,棕榈油减产已是不争的事实,马来西亚棕榈油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1至7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总计为917.64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68.44万吨,从历史数据来看,马棕油产量最高峰基本都是在8到10月份产生,10月以后将进入减产期,因此产量高峰即将到来的预期将在近期限制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上涨空间。而截至8月25日国内主要港口棕榈油库30.3万吨,较上一周增加2.2万吨,但目前依然处于历史库存低位。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棕榈油进口32.22万吨,较上月环比增长35.6%,8月份进口量也有望保持在30万吨甚至重返40万吨的水平,不过由于国家加强了商检力度,进口的通关时间将会延长一个月,预计进入9月份后进口棕榈油将陆续到港,这会对棕榈1701合约形成一定的压力。

反观豆油,截至8月25日,国内主要港口豆油库存120.4万吨,较前两周减少2.38万吨,7月份中国大豆到港量为776万吨,同比减少18.35%,8月份到港量预计为715万吨,9月份到港量预计550万吨,10月份到港量预计仅在500万吨左右,由此可见后期大豆到港压力将逐步减小,豆油库存短期见顶的概率较大。

再从需求角度来看,今年夏季棕榈油总体消费较往年有较大的回落,月均消费量在4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10万吨,9月份以后国内棕榈油将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另外马来西亚将B10生物柴油项目推迟到第4季度实施,而不是早先计划的7月份,预计该项目实施后每年将消耗约75万吨棕榈油,而豆油随着传统节假日逐渐增多,下游厂商的集中备货将带动其去库存进度。另外目前豆油与棕榈油现货价差仅有200元/吨左右,处于历史极低位置,国内棕榈紧缺加之价差较低,会导致部分厂商转而购买性价比更高的豆油,从而也可以提振豆油的总体消费。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未来豆棕价差可能存在扩大机会,因此建议可以考虑豆棕1701合约价差在800以下时介入此套利组合,目标盈利300-400点,持仓时间2个月左右。当然该套利组合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点,即8-10月马来产量高峰被证伪,产量不及预期,以及后期天气利好持续,9月USDA供需报告再度大幅上调2016/17年度美豆产量预估,这些因素都值得加以重点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