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冬季菜粕行情可能会有“惊喜”!

 大数据行业观察 2020-11-26


在整个11月份全国气温自北向南全面回落,使得水产养殖业逐渐进入“萧条期”,随着市场进入12月份,我国菜粕市场价格也开始在高位有所松动。

目前港口工厂开机率提升,并且在12月份仍将逐渐增加,菜粕现货供应持续缓解,而且下游前期超买,近期执行合同为主,成交较少。全球油脂油料市场在经历了之前的强势上攻后开始显现疲态,上周价格冲高回落,而国内菜粕期货行情也是如此,截止上周五15点收盘,郑商所菜粕期货RM701收于2358元/吨,较上周2393跌35元/吨,RM705收于2422元/吨,较上周2440跌18元/吨,幅度为0.74%,而价格在周内最后触及2553元/吨。

目前国内豆粕基本面支撑良好

因油厂预售了大量合同,不少油厂11月、12月合同已基本预售完毕,年前都将以执行合同为主,终端饲料企业还在补充物理库存阶段,且因担心后期物流紧张,近期提货积极,油厂豆粕普遍无库存,基本现产现提,故国内豆粕库存量增长迟缓,绝大部分油厂豆粕库存仍处于紧张局面,豆粕紧张局面缓解尚需时日,油厂仍在挺价,近期豆粕现货无视连粕下跌仍逆势上涨,截止上周末,国内沿海43%蛋白豆粕现货主流价格在3360-3690元/吨一线,豆粕现货表现偏强,利好菜粕行情。

菜粕供应紧张局面年前预计难以缓解

由于此前中加贸易争端,中国质检总局曾规定9月1日起施行新的杂质标准,导致中国进口商基本未买船,10月份国内仅漳州中纺到港4.4万吨菜籽,广西防城港枫叶缺乏原料停机至12月中旬,大海粮油缺乏原料停机至今,福州集佳油脂公司也缺乏原料停机至今。

据悉自10月开始沿海油厂的菜籽开机率便一路下滑不足10%,绝大部分油厂无现货可销售,从目前了解情况来看,因部分船期延迟,11月份进口菜籽到港量仅29万吨,12月份菜籽到港量预计升至40万吨,明年1-3月份进口菜籽月均到港量也在40万吨左右。当前沿海地区油厂菜粕库存基本处于零库存状态,且提货需要排队,后期即使菜籽到港后油厂陆续恢复开机,但供应从紧张到宽松也需要一个过程,因而菜粕供应紧张局面年前预计难以缓解。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上周二明年3月船期加拿大油菜籽对我国港口CNF报价为462美元/吨,折合完税成本4010元/吨左右,较上周上涨60元/吨。受下游产品油粕双双价格表现强势,尤其是菜油价格连续两波大幅拉升的影响,油厂套保收益增加至361元/吨。近阶段我国进口油菜籽加工效益也是一路表现颇佳,以菜油远月报价7300元/吨,菜粕2530元/吨测算,油厂压榨盈利273元/吨,压榨利润十分可观。

根据笔者测算,我国进口加工效益值在整个11月份中从早先的接近100元/吨一直攀升至当前的200-300元/吨,而这种优异的利润表现也极大地提振了我国国内压榨商的进口积极性,据悉上周国内加工企业至少采购了8船明年到港的加拿大菜籽,目前最远的船期已经买到明年8月份,部分油厂的买船量已经能够满足全年的生产所需,未来国内菜粕和菜油的供应也将能得到保证。

展望后市,目前虽然天气转冷,水产养殖转淡,随着11月末及12月份大豆和菜籽开始集中到港,菜粕市场已经出现短线回调迹象,但由于今年运力异常紧张,节前备货提前,近期饲企提货较为积极,油厂库存多以执行合同为主,货源供应紧张,给其行情提供较强支撑。况且目前菜粕与豆粕的现货价差扩大至900-1000元/吨一线,因看好后市需求,今年市场冬储需求明显,买家大量买入明年2-4月菜粕基差,表示市场心态尚可,当前市场利多因素仍占主导地位,预计菜粕回调空间不大。目前在操作上,因市场短线处于震荡调整之中,笔者建议买家暂可观望,等待市场跌稳再考虑逢低补库,远期低价基差仍可逢低补库。(特约撰稿人志敏,文章来自农产品期货网独家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