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家庭每年存10万,处于什么水平,高还是低呢?

 谭浩俊 2020-11-26

【原创】

一个家庭每年存10万,处于什么水平,高还是低呢?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按照央行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居民住户存款余额为72.44万亿元人民币。按照13.9亿人口来计算的话,人均住户存款约为5.21万元。也就是说,按照每户家庭3个人计算,家庭存款余额为15.63万元。

于是,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一个家庭每年能够存上10万元,在中国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呢?是高还是低呢?

我们说,存款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家庭财产的符号之一。存款多,可能意味着家庭富。家庭财富多。但是,又不是绝对的。有的家庭,存款很少,资产却很多,这样的家庭,又当如何来评价呢?同时,存款多,是否就一定代表着家庭的生活水平高呢?也不完全一定。对居民来说,购买力才是关键。如果存款数目很大,购买能力很差,这样的存款,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格局,也极有可能是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时刻。

所谓购买力,就是指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是指同样的钱,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购买的商品与服务越多,购买力越强。反之,则越差。而购买力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制约的,是经济环境的反映。影响购买力的主要因素有居民的实际收入、币值、消费者的储蓄和信用、消费者的支出模式等。也正因为如此,对每年存10万元这样的问题,就无法做出标准化的分析与判断,到底是多还是少,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需要与外部经济环境、消化环境、生活环境等紧密结合在一起。

实际上,不同的城市,购买力是不一样的。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比较来看,假如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是6万,二线城市的平均房价是3万,同样的500万资金,在一线城市只能买一套不到100平方米的房子,而在二线城市,则可以买一套接近200米的房子。显然,二线城市的购买力要比一线城市高得多。

虽然房子是相对特殊的商品,不是每样东西一、二线城市的购买力差距都这么大。但是,在生活成本、交通成本等方面,也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别是时间成本,差异也相当大。如同样的上班,在一线城市路上可能要花两三个小时,甚至更多,而在二线城市,可能只要两个小时之内,这对居民来说,就是一种节约。如果放到三、四线城市,上班路上的时间可能总计不会超过一小时。对房子来说,三四线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就更强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像十万元这样的数目,在一线城市可以说是很难列入到居民的财产构成当中的,在地段稍好的地方,连一个平方米的房子也买不到。所以,看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怎样,不仅要看收入水平,更要看购买能力,看同样的钱能够买到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

更何况,在货币超发,很多国家又在大肆发行货币的情况下,十万元能代表什么,已经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了。切不能简单用十万元的年均存款来衡量收入水平和家庭条件,在一线城市,包括生活水平较高的二线城市,都不算高。即便是普通家庭,十万元也是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只能达到小康,离现代化差距还较大。

当然,按照目前全国居民住户存款的情况来看,一个家庭的存款才十五万多元,如果能够每年存款绝对额达到十万元,应该超过平均水平不少了。但是,还是要分地区、分具体情况,更要看购买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