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题解析| 王帅:2020年高考全国1卷历史选择题解析和解题策略(一)

 风吟楼 2020-11-26



全国Ⅰ卷文综历史

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答案】D

【真题解析】A选项“不复存在”显然不符合春秋时期历史事实,春秋只是“礼崩乐坏”;B选项王位世袭制度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之中;C选项材料谈的是分封而非宗法,提升爵位属于分封制度内容。正确选项D所表现出来的正确选项特征就是表述相当之严谨和客观,“受到挑战”就属于这类表述。

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4 步辇图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答案】C

【真题解析】A选项 “西域风情”体现不明显且与图画核心内涵不符,“文化的交汇”无从谈起;B选项图画描绘的是太宗皇帝会见使臣这一严肃、庄重的历史事件,因此“市井风情”错误;C选项作为美术作品具备艺术审美价值,作为历史文物具备辅助研究的史料价值;D选项从图中可以看出《步辇图》系纪实性绘画作品,与浪漫主义无关。

【知识点拨】(1)阎立本生于陕西西安,长于绘画,在人物、鞍马、山水、台阁、道释画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成就最高的是人物画。流传至今的有《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像》。阁立本的人物画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政治意义。多取材于当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侧重描绘著名历史人物,用以鉴诫贤愚,弘扬治国安邦的精神,本题选取的就是反映唐代民族交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展现市井风情的绘画多出现于宋朝,宋代市坊界限被打破,夜市兴起,描绘市井风情的不仅仅是绘画,诗词也多展现市井生活。因此,宋史考题往往以经济史与文化史的结合的形式考察,考生需注意宋代经济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答案】A

【真题解析】题干以分号为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水稻种植北移,后半部分讲大麦小麦种植南移。简言之,南稻北移、北麦南移,南北方种植作物互通有无。B选项 翻车在东汉时期曹魏政权统治地区就已经出现而后普及;C选项 “均衡”这类词语是错误选项典型标志,经济发展均衡不能以题干所说的农作物物种的南北交互式推广为依据;D选项 既不符合现实也不符合材料,种什么和吃什么是两回事,因此不符合材料。南北方居民饮食结构时至今日也是南稻北麦,因此选项表述也不符合事实。第三“根本转变”这类词语需要斟酌使用,常出现于错误选项之中,与做题经验也不相符。题干主要讲了北宋南稻北移、北麦南移,南北方种植作物互通有无,再结合题干最后一句“四川土田,无不种麦”可以发现作物互通有无的结果就是单位时间内土地利用次数的增加,土地的高效利用,A选项最为符合。在地理学科中表述为“复种指数”的提高,“作物熟制”的变化。该题体现了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之间的交叉,突出了对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

【方法点拨】材料有分界就要注意不同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或递进或对比或转折或并列都分别对应不同的强调重点。题干明显是并列,对于并列关系的两部分就要注意这两部分之间是否表达了同样的含义。从材料形式来看,属于历史现象或史实陈述类,这类题目往往考查隐含在材料以外的历史结论,需要考生反复阅读体会其中的隐含意义或逻辑关系,在判断选项正误时依据就是“论从史出”,选项往往是历史结论,题干往往是历史现象,二者必须能够相互印证。

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答案】B

【真题解析】A选项 题干明确说了纂修族谱属于社会行为,科举制度属于选官制度的一种,整个题干核心内涵和科举制度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可以说是整张试卷最有趣的问题,C选项 夸大了纂修族谱的作用而且也与材料所要表达的核心内涵不符。错选的考生,以你的社会经验来说,纂修族谱就能防止越轨行为的发生保证血统纯正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是夸大了纂修族谱的作用的。D选项 忽视了时间概念,题干是清朝,四民社会在中国由来已久,选项中说清朝才“确立”显然是与史实不符。因此再次强调时间定位原则在做历史选择题中的重要作用。B选项 又一次体现了正确选项表述十分之严谨的特征,用词十分之考究,只用了“体现”一词。材料围绕族谱讲了两件事,一个是族谱编纂行为的普遍化,一个是族谱的内容。族谱编纂之所以普遍正是由于其内容的原因,族谱里的族规包含的纲常伦理、修身齐家报国正是儒家观念的体现。

【方法点拨】历史试题考察的不仅仅是考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还包括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有些选项连逻辑都说不通就不能入选。诸如“四民社会”这样的历史学概念需要考生了解。

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答案】C

【真题解析】概括材料:《格致汇编》各个栏目及其占比。A选项 强调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情况,《格致汇编》各个栏目及其占比不能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情况,与材料表达的意思不符。B选项 要注意时间定位原则,题干中是1876年,当时处于早期维新思想的萌芽阶段,谈不上深入发展,另外,材料中没有谈到中外交汇。D选项 材料中只反映《格致汇编》这一本杂志的情况,仅以一本杂志不能够反映整个社会思潮的变化。该选项属于错误选项特征之二——以偏概全。C选项 材料中的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等体现的都是西方自然科学与技术,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占比最多的“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反映了民众对于实用技术的关注,结合当时民族之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可知,对于技术的关注来源于对技术的需求,而对技术的需求又来源于兴办实业。技术的发展源于经济社会的需要,经济社会的需要又是技术传播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方法点拨】错误选项的几大特征在2020年全国Ⅰ卷中体现的比较全面。该题的D选项是明显的错误选项特征之二——以偏概全。这类错误选项常见于历史现象题、史料分析题等题型当中。本质上属于对材料的错误解读,错误原因用政治学科哲学部分来说就是以特殊性代替了一般性。某个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且史料必须丰富、可靠。

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答案】A

【真题解析】20世纪20年代因为政局动荡,军阀割据,国内缺乏稳定、统一的市场交易环境,没有统一的市场标准,因此市场交易面临着重重困难,市场交易所耗费的时间成本、搜寻成本等就会加大,因此交易成本较高,A选项最符合;B选项 军阀林立确实是当时的政治环境,但题干讲的是市场交易标准不统一导致的交易费用过高,基于可以此得出该情况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使用不同的“称”“平”“尺”就能加剧军阀林立?这显然是对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错误推导;C选项 首先需要清楚什么是国民经济结构,国民经济结构就是指不同产业的占比情况,即一二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例关系。清楚这一点就可以发现题干与C选项毫无关系; D选项 选项中“阻断”一词夸大了缺乏稳定统一的市场交易环境、没有统一的市场标准的影响,商品流通只能是受到阻碍而不可能被“阻断”。

【方法点拨】反映了错误选项的特征之三——用词不当,具体来说属于“夸大其词”一类。这类错误选项惯用一些常见的武断词语,例如本题D选项中的“阻断”、27题中D选项的“确立”、26题D选项的“根本转变”、25题选项中的“消亡”、“开始”“不复”等。与之相对应地我们也可以看出正确选项的表述一般都是最为谨慎、客观和贴近材料的。

【知识拓展】A选项的“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属于经济学术语,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他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

30.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           

   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

   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答案】B

【真题解析】此题直接体现了历史基础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读懂材料的核心内涵需要考生对建国前后的经济史有熟练的掌握。这道题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它只是说中央发了一个指示“同资本家斗争并非我党的方针政策”,那么材料中提到的在1949年5月我们党提倡的方针政策是什么,恰恰是材料的核心内涵,也是做对这道题的关键。七届二中全会以后,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建设问题党内出现了一种“左”的情绪,认为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既联合又斗争是一种阶级调和,刘少奇抨击了这种观点,指出对于民族资本主义要历史地看待。立即消灭资产阶级,不是无产阶级的路线,是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农民社会主义的倾向,是错误的,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的。按照这个指示精神,我国当时通过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在城市恢复发展生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发展公营企业的生产,第二是发展私营企业的生产,第三是发展手工业生产。因此此题选B。AC两项仍然强调时间定位原则,AC属于建国以后发生的,与题干不符。D选项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排除,一是知识二是逻辑。从知识上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策并没有调整,其经济方面的纲领还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从逻辑上来说,材料讲“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也就是说党的方针政策一直没有变,只是出现了和党的政策方针相悖的做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