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解析|全国一卷历史选择题部分解析

 新用户56909953 2020-07-12

作者简介:汪德超,山东德州人士,江苏师范大学2018级历史学(师范)本科生。

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周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情况,着重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以及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在材料中,我们得到“楚国国君要求进爵,遭周王拒绝后自立为王”这一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地方诸侯国对周王室权威的挑战即分封制受到挑战”这一结论,从而可以直接选择D选项。A选项“礼乐制度不复存在”,但在材料中我们只得出了分封制度遭到挑战这一结论,我们是可以进一步延伸到礼乐制度也遭到了破坏,但在材料中并不能充分得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这一结论,而且这与史实也并不符合;B选项“王位世袭制度消亡”,一、在材料中并未体现王位世袭制度;二、王位世袭制度一直延续到清王朝灭亡,与史实不符;C选项“宗法制度开始解体”中的“开始”一词在材料中我们得不出这一结论,材料仅仅体现的是楚国这一个例,而一个制度开始解体是要考虑这个制度在整个周朝时期所有诸侯国中的变化情况后才可以得出的结论,因此材料中的例子并不能体现出“宗法制度开始解体”这一结论。

具体知识点:周朝三大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着重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风格体现。联系所学知识及材料内容,我们可以得知《步辇图》是一幅以艺术形式记述唐朝与吐蕃联系这一具体历史现象的作品,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A选项,吐蕃不属于西域,更何谈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选项,一、文人意趣多指反映作者内心修养,而这幅作品更多的是体现外在现象;二、这是一幅着重反映上层建筑的写实画作,并非是反映市井风情这一世俗化现象。D选项,这是一幅写实画作,并没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在其中体现。

具体知识点:艺术风格

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唯物史观的理解与把握,着重考查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我们从材料中可以得到“两宋时期粮食作物在全国许多地区得到广泛种植”这一信息,可以得出“全国土地越来越多地成为粮食产地以及粮食产量得到提高”这一结论,可知单位土地作物生产率以及土地总体利用率得到提高,因此A选项“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是正确的。B选项,翻车是曹魏时期发明的一种灌溉工具,并不是宋代发明,与史实不符且材料中并未体现翻车以及灌溉工具这一信息。C选项,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应参考农业、商业、手工业等诸经济要素的比例及总量,在材料中只体现农业经济中粮食作物这一要素,并不能得出各区域经济间的比较情况,而且在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已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经济态势,与史实也不符合。D选项,材料只反映出粮食作物得以普遍种植,但依旧是以稻米、大小麦为主,只能反映出民众整体可利用食物总量增加,而这种情况只会使民众饮食结构趋于不变,并不会使其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具体知识点:农业经济特点、生产工具、经济重心南移、民众社会生活

27.清代,纂修亲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着重考查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及影响作用。在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清代纂修亲谱的普遍性及其修身齐国的伦理内容”,因此可得出“以伦理纲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观念在清代对于民众社会行为的影响体现”这一结论,可见B选项是正确的。A选项,科举取士是国家层面的内容,纂修亲谱主要是家族层面的内容,二者之间的关联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对于知识分子及基层民众的控制上,并不能反映出科举制度对于纂修亲谱的导向作用。C选项,首先在清代已经没有士族,其次依靠编修亲谱,主要功效是维持家族内部统一及团结,对于维持血统纯正实则影响不大。D选项,四民结构是指“士农工商”,这一社会结构在先秦时期便以出现,并且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提到有关四民社会结构的相关信息。

具体知识点:儒家思想、科举制度、士族、四民社会、民众社会生活

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间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1《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8%

17.5%

17.2%

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时空观念的把握以及史料信息的提取能力,着重考查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首先,在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时间:1876年,地点:上海,人物:英国传教士以及《格致汇编》读者,内容:报刊设置互答内容多关于具体科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现象出现与洋务运动时期为发展近代工业有关”这一结论,且在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点转向了民用工业,对于促进民间关注应用技术起到了引领作用,而且该报刊即为西学的一个代表,其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正好适应了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即实业的需求,可知C选项正确。A选项,中体西用思想在材料中可体现民众对于西用的关注,并且联系所学可以得知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可知在这一时期,中体西用思想并没有受到限制。B选项,维新思想的出现及传播是在中法战争(1884年)以后开始萌发的,与题干所涉时间1876年不符。D选项,一、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潮是中体西用思想,中体即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与伦理纲常,可知崇尚科学在这时并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二、这个报刊在材料中体现的仅仅是对其读者所做调查研究后设置的题目,受众在全体人口中比例并不大,并不能以局部民间人士的思想代替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潮。

具体知识点:中体西用思想、洋务运动、维新思想

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历史解释及史料分析的能力,着重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变迁。在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20世纪20年代时期中国度量衡不统一”这个信息,因此在货物交换的过程中需要调换多次货物衡量标准,在这之中,就会有差值产生,这种差值便会增加贸易交换的成本,所以A选项得选。B选项,军阀林立是导致度量衡不统一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而非结果。C选项,度量衡只是商品交换时的一种衡量标准,而国民经济结构是指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因此,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D选项,度量衡不统一只是在增加市场交换时的成本,并没有阻断商品大量流通,而且20世纪20年代中国实际贸易史实情况也不符合。

具体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迁情况

30.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     

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

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史料分析解读的能力,重点考查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共中央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在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1949年5月中共中央主张联合与之合作的资本家,而不是马上要消灭资产阶级”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七届二中全会中所作“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这一决议的延伸,再联系建国初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可以得知这是在建国前期中共为顺利接管城市、发展生产的一个举措,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A选项,实行公私合营要到三大改造时期,与题干时间1949年不符。C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国营经济,而是说要联合与之合作的资产阶级,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国家在鼓励私有制经济的发展,而非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选项,材料所反映的便是新民主主义政策的具体体现,而非调整。

具体知识点:中共建国前后经济政策(七届二中全会)、新民主主义政策、三大改造

3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及对于唯物史观的把握能力,着重考查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1983年部分国营企业获得了承包经营的权利”,可以得出这时期国有企业处于改革时期,并且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其中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扩大企业自主权,而国有企业承包经营便是逐渐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一种举措,可知D选项当选。A选项,在1983年,国有企业改革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仅仅处于试点时期,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才将其向全国开展,可知A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其次,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非市场经济体制。B选项,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仍处于试点时期,政企职责不分这一弊端的解决只是处于积累经验阶段,还没有获得最终解决。C选项,材料仅仅涉及到安徽一省国有企业承包经营的经济现象,在这一变化中,国有经济的公有制定位没有改变,只是经营权得以外包,因此我们得不出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这一结论,联系所学,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应该开始于1978年,但在那时我国所有制结构依旧是公有制占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比例并不大,并且是在十五大时才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具体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2.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知,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判断能力,着重考查雅典直接民主的具体体现。在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在雅典,公民陪审团掌握司法权;在罗马,职业法官进行司法解释”这一信息,可得知雅典与罗马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并不相同,可得知B选项错误。C选项,公民通过抽签选举出规模庞大的公民陪审团,联系所学,我们可以得知这是雅典直接民主的体现,是让公民作为司法审判的主体,因此C选项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是正确的。A选项,在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在雅典,公民陪审团负责审理案件,而非职业法官。D选项,联系所学知识,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的民主,而非所有人的民主,可知D选项中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与史实不符。

具体知识点: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公民陪审团

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力及史料解读能力,着重考查文艺复习时期人文主义的具体体现。在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16世纪蒙田在教育层面主张培养‘完整的人’”这一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此时正处于以人文主义为旗帜的文艺复兴时期,因此A选项得选。B选项,资产阶级革命到17世纪才逐渐发展起来,而且材料中并未也体现出蒙田教育主张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C选项,启蒙运动要到17、18世纪才发展起来,时间与题干16世纪不符,并且该教育主张并未体现生而平等这一理念。D选项,在启蒙运动时期仍存在反宗教神学的主张,可知宗教观念的束缚在18世纪依旧存在,而且蒙田的教育主张只要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并未直接体现要反对宗教观念的束缚,可知D选项不正确。

具体知识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3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时空把握能力,着重考查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弊端。材料中向我们展现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巴黎内部存在的“奢靡之城”以及“悲惨之城”之间的关系,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知“奢靡之城”代表资产阶级的统治,“悲惨之城”代表无产阶级的统治即巴黎公社,并且这一时期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处于法兰西第二帝国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交替时期,统治十分腐败,并且从“奢靡”一词我们也看出资产阶级的贪婪,因此B选项得选。A选项,波旁王朝存在时间为1814年到183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选项,在材料中并未涉及贸易中心转移的信息,并且联系所学,我们所学的贸易中心的转移仅仅涉及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而这是在新航路开辟时期,与题干时间也不符合。D选项,教会统治主要影响的是德意志地区,并非法兰西,况且材料中也未体现教会统治这一信息。

具体知识点: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波旁王朝、巴黎公社运动、贸易中心转移

35.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府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目在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着重考查区域经济集团化下各国的应对举措。在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域组织后墨西哥出台的一系列限制外资的举措,因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墨西哥在走向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同时也在维护自身国家经济安全,故C选项得选。A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要发展国家特色产业这一信息。B选项,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对外资的限制,主要是针对国内市场环境的一个举措,与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与环境并无联系。D选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区域集团化的成果是什么,也没有体现墨西哥在巩固这一成果,相反,这是墨西哥针对区域集团化给自己国家所带来的不利而进行的防御举措。

具体知识点:北美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集团化

历史教育家公众号(微信号:lsjyjlj)和历史教育公众号(微信号:lsbjlj)创办于2013年,目前有20余万全国一线教师、教研员和学生关注。公众号主要关注新课程改革和高考动态,向读者提供最新的教研成果和教学经验,为广大教师和中学生历史教育、教学和中学生学习历史排忧解难,也为广大一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