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袁占舵 2022-09-05 发布于河北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选择题

1.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②                            B. ③①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④②③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包括(   ) 

①知道天文、历法  ②会建造房子   ③会制作青铜器  ④会种植庄稼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3.公元前2000年比公元前1500年(    )

A. 晚500年                            B. 早5000年                            C. 早500年                            D. 晚5000年

4.远古时代,“天下为公,选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的首长”,这一现象出现于(  )           

A. 北京人时期                     B. 河姆渡人时期                     C. 尧舜禹时期                     D. 半坡居民时期

5.“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出两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奴隶制                                 D. 分封制

6.私有财产、阶级和国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类历史的发展               B. 生产力的发展               C. 阶级斗争的结果               D. 社会规律的结果

7.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可见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           

A. 农具和酒器                       B. 礼器和兵器                       C. 礼器和用具                       D. 兵器和农具

8.我们今天的汉字渊源于(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大篆                                    D. 小篆

9.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一组是(  )           

A.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 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 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 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10.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百家争鸣                       D. 新旧社会制度更替

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开展对外活动。“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           

A. 尊崇周天子并击败周边各族的进攻

B. 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

C. 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

D. 保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

1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说明了商鞅变法的(   )           

A. 内容                                     B. 影响                                     C. 性质                                     D. 背景

13.伴随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我国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   )           

A. 奴隶主阶级                           B. 地主阶级                           C. 奴隶阶级                           D. 平民阶级

14.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

1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  )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16.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隋朝的统治类似于(    )

A. 夏朝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17.监察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朝官僚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责的是(    )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刺史

18.西汉的建立者是( )           

A. 秦始皇                                   B. 刘邦                                   C. 项羽                                   D. 汉武帝

19.汉代促进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的使者是(   )           

A. 卫青                                  B. 王昭君                                  C. 文成公主                                  D. 张骞

20.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其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省去了重新分封的麻烦                                        B. 大大增加了堵侯国数目

C.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 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

21.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 

①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传入中国

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⑤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22.下列哪一次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A. 巨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23.时代特征是某一历史阶段所独有的基本特点。与“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相适应的是(  )           

A. 夏商周时期                   B. 春秋战国战期                   C. 秦汉时期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4.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 海外贸易特别发达       D.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25.改说汉话、改穿汉服、改姓汉姓、与汉族人通婚、迁都洛阳,孝文帝这些举措对历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促进了统一进程              C. 促进了经济发展              D. 促进了文化繁荣

26.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

A. 昭君出塞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册封达赖、班禅

27.“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突出表现了大运河(   )           

A. 加强了中外文化交往       B.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C.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28.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权臣当道                     B. 隋炀帝的暴政                     C. 土地兼并严重                     D. 隋末农民起义

29.下列史实中,不能体现唐朝时期民族关系和睦的是(   )           

A. 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       B. 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       C. 张骞通西域       D. “唐蕃会盟碑”的建立

30.若给“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这三部分内容概括一个主题,下面各项中最恰当的是(   )           

A.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 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C.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D. 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31.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说:“五代藩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各藩,纵皆贪蚀,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将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B. 抽调地方精兵充实禁军

C.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 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

32.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           

A. 绍兴和议                           B. 澶渊之盟                           C. 宋辽协议                           D. 雁门关协议

33.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34.穿越时空隧道,神游北宋东京。看耍杂踢球,听说书唱曲,赏古玩字画……我们来到的娱乐兼商业场所是(   )           

A. 茶楼                                    B. 瓦子                                    C. 市舶司                                    D. 邸店

35.我国经济重心已完成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经济明显超过了北方是在( )           

A. 三国时期                            B. 西晋末年                            C. 北宋时期                            D. 南宋时期

36.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 宋代手工业的发展进步

C. 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交子”

D. 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3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封建政权是(   )           

A. 北魏                                     B. 元朝                                     C. 宋朝                                     D. 辽朝

38.元朝行省制度的作用有(   ) 

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控制     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制度的完善       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9.《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40.下列有利于加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集权的措施是(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    ④清朝设军机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41.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的发言记录正确的是(   ) 

①和平使者,扬威异域      ②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③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42.“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应了清朝(   )           

A. 设立特务机构                     B. 实行八股取士                     C. 设立军机处                     D. 制造文字狱

43.如果把“宰相制度的废除”“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 特务统治的强化              B.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文化专制的强化              D. 专制集权的加强

44.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 锦衣卫                                 B. 军机处                                 C. 中书省                                 D. 尚书省

45.“镇守台海庙建王师登陆地,门固鹿耳史留英雄驱荷图。”这副对联歌颂的是下列哪一英雄人物(   )           

A. 岳飞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康熙帝

46.我国历代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 台湾                                     B. 东北                                     C. 西藏                                     D. 新疆

47.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明清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业中心是(   )           

A. 南京                                    B. 松江                                    C. 广州                                    D. 景德镇

48.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这是因为它(   ) 

①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仕途的状况,有效地抑制了腐朽的士族势力

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能够通过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③把读书、考试、选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封建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把选才和任官的权力从地方豪门收归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黄帝                                    B. 老子                                    C. 孔子                                    D. 董仲舒

50.下列哪一内容成为汉武帝时期太学的主要教材(    )           

A. 《道德经》                       B. 《孙子兵法》                       C. 儒家五经                       D. 《韩非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C  

【考点】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打制石器是远古人类使用的工具,原始农耕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商周时期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生产,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C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打制石器是最早出现的,因此 ② 最早,只有C项符合题意。

2.【答案】 D  

【考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造房屋和种植庄稼属于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 ,D选项符合题意。

原始居民尚未掌握天文、历法, ① 错误,A选项排除。

夏商周时期进入青铜时代, ③ 错误,B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境内的原始居民,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习惯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 C  

【考点】历史时间计算   

【解析】【分析】公元前与公元前年份相距时间公式为两数相加减,公元前2000年比公元前1500年早500年。公元前的年份数值越大,年代越早。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两个公元前年份相距时间的换算。

4.【答案】

【考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 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禅让制体现了天下为公,任人唯贤的可贵精神。因此“天下为公,选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的首长”的现象出现于尧舜禹时 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有关知识。学生要分清禅让制、分封制、世袭制的区别。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 D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之下,诸侯需要履行镇守疆土、朝见述职、随军作战和定期朝贡等义务,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选贤任能的制度,A选项排除。

 世袭制的传承方式是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B选项排除。

 材料与奴隶制无关,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封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力和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6.【答案】 B  

【考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私有财产、阶级和国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早期国家的出现,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7.【答案】 B  

【考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B选项符合题意。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异常珍贵,很少用于制作农具,AC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结合青铜文明进行分析即可。

8.【答案】

【考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今天的汉字渊源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都是中甲骨文的基础上逐步演变的。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知道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使用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

9.【答案】

【考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退避三舍是城濮之战的成语;纸上谈兵出自长平之战;卧薪尝胆出自吴越之争;围魏救赵出自桂陵之战。所以A项对应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成语和相关的战争有一个明确的掌握。

10.【答案】 D  

【考点】春秋时期改革与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结果,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属于社会变革的表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

11.【答案】 B  

【考点】春秋时期改革与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尊王攘夷”的实质是利用周天子的名义来达到争霸的目的,进而控制诸侯,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是对尊王攘夷政策的曲解,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尊王攘夷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即可。

12.【答案】 B  

【考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材料“ 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强调的是商鞅变法提高的秦国的国力和影响力,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体现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商鞅变法属于地主阶级的封建化运动。

13.【答案】 B  

【考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高度发展,出现了许多公田以外的私田,各国相继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制,许多奴隶主阶级开始转化为地主阶级,B选项符合题意。

 AC选项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

 平民阶级不属于统治阶级,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铁犁牛耕的出现是导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的主要原因。

14.【答案】 D  

【考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强调的是法治,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D选项符合题意。

 儒家强调的是仁政,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AB选项排除。

 荀子强调的是礼法并治,属于儒家代表,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诸子百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法家的主张进行分析即可。

15.【答案】

【考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指的是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指的是法家;“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指的是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指的是儒家。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专题复习百家争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列表格分析比较加深理解掌握。

16.【答案】 B  

【考点】秦灭六国,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秦朝是很多伟大制度的创造时期,如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等等;隋朝也是,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等;秦朝和隋朝几乎都是在100年之内灭亡的,时间很短,它们短暂,但是它们影响深远,而且非常精彩,光芒四射。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类似与隋朝的朝代。

17.【答案】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监察职责”作为本题的关键词。本题需要掌握四个选项的每个职位的职责。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职责,属于常考的题目。

18.【答案】 B  

【考点】西汉的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邦建立西汉。本题难度不大。

19.【答案】 B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之间的关系,B选项符合题意。

 卫青属于武力打击匈奴的代表,A选项排除。

 文成公主主要唐朝和吐蕃交流的代表,C选项排除。

 张骞开辟的是丝绸之路,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昭君出塞是汉匈关系发展的重要代表。

20.【答案】 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推恩令”建议,它是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C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推恩令”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21.【答案】 D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南的占城稻传入到中国是在宋朝, 错误,ABC选项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开辟,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22.【答案】 C  

【考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之后曹操率军北渡黄河,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A项是秦军和项羽之间的战争;

B项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击败商纣王的军队;

D项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的有关知识。学生要对比学习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包括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和意义。

23.【答案】

【考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产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时期;秦汉时期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期,从东汉末年以来,知道去、隋朝统一全国,这一时期一直处于分裂时期,虽然西晋短暂统一,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总特征是政权分立,国家分裂,同时伴随者民族大融合,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掌会概括某一历史阶段所独有的基本特点 。

24.【答案】 C  

【考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魏晋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再加上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由此可知C不是江南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25.【答案】 B  

【考点】北方民族的融合   

【解析】【分析】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更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6.【答案】

【考点】北方民族的融合  

【解析】【分析】“胡人汉服”“汉人胡食”这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的景象。故选:B。

【点评】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北魏政权进行了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说明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孝文帝改革的成功,说明了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孝文帝改革对促进北方民族融合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7.【答案】 C  

【考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材料“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强调的是大运河对南北经济交往的推动作用,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中外之间的交流,A选项排除。

B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28.【答案】 B  

【考点】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不属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隋朝的灭亡,侧重对材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隋朝亡于暴政。

29.【答案】 C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张骞开通西域,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属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开通,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0.【答案】 A  

【考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材料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 强调的是中外文化交流,A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说法片面,排除。

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1.【答案】

【考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分析题文的“五代藩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各藩,纵皆贪蚀,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夺取政权的是武将,为了避免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宋太祖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即题文所说的“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各藩”。ABD与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北宋的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32.【答案】 B  

【考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宋与辽关系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宋与辽、西夏是并立的政权,他们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和是历史的主流。

33.【答案】

【考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与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和西夏,与南宋相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与金与西夏,仔细观察A、B、C、D四个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认识。

34.【答案】 B  

【考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娱乐场所是瓦子,B选项符合题意。

 茶楼不属于娱乐场所,A选项排除。

 市舶司是管理外贸的机构,C选项排除。

 邸店是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的商业发展,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瓦子具有娱乐功能。

35.【答案】 D  

【考点】宋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选项A时农民开始南迁,选项B时大量南迁,选项C末年,中原人民大量南迁,选项D时,南迁的北方人民与南方人民一道,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已使南方经济明显超过北方,我国经济重心移向南方。故选D。 

【点评】掌握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完成的时间。

36.【答案】 D  

【考点】宋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实仰东南财赋 ”可知南方成为南宋政府的财政主要收入来源,这主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完成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实仰东南财赋 ”,结合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进行分析即可。

37.【答案】 B  

【考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封建政权是元朝,B选项符合题意。

北魏和辽朝统一的是北方地区,AD选项排除。

宋朝是汉人建立的王朝,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朝的统一,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元朝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封建政权。

38.【答案】 D  

【考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控制 , 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制度的完善和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①②③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元朝的行省,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行省制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

39.【答案】 C  

【考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了文人集团的形成,C选项符合题意。

 分封制是贵族政治的典型代表,A选项排除。

 宗法制的标准是血缘,B选项排除。

 行省制是中央集权的产物,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举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科举制是文人集团形成的重要因素。

40.【答案】 B  

【考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权力较大,不利于加强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错误,ACD选项排除,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君主集权主要体现为君主和大臣、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

41.【答案】 D  

【考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AB选项排除。

是对早期殖民扩张的描述,C选项排除。

①③属于对郑和下西洋的描述,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42.【答案】 D  

【考点】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材料“ 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体现的是文字狱,属于思想文化专制,D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是在明朝时期设置的,排除。

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僵化的产物,B选项排除。

军机处的设置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体现的文字狱的兴起。

43.【答案】 D  

【考点】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材料 “宰相制度的废除”“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 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说法片面,属于专制的一种,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4.【答案】 B  

【考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材料“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是对军机处职能的描述,B选项符合题意。

锦衣卫是明朝的特务统治,A选项排除。

中书省负责元朝的行政,C选项排除。

尚书省属于执行机构,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45.【答案】 B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材料“ 门固鹿耳史留英雄驱荷图 ”是对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的描述,B选项符合题意。

岳飞是抗金英雄,A选项排除。

戚继光是抗倭英雄,C选项排除。

康熙帝主要是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门固鹿耳史留英雄驱荷图 ”,结合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进行分析即可。

46.【答案】 D  

【考点】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机构“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和伊利将军”都是对新疆进行统治的机构,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7.【答案】 D  

【考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制瓷中心是景德镇,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8.【答案】 D  

【考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因此①②③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举制,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科举制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49.【答案】

【考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孔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者爱人”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C符合题意;

黄帝是黄河部落的首领,A不合题意;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事物有对立面,而且能相互转化的。B不合题意;

董仲舒为了是儒学从低潮中走出来,积极的对儒学进行更新,开创了新儒学,为了被汉武帝采纳。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 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识记孔子在政治、教育方面的贡献。

50.【答案】 C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在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的各家学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