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指肠间质瘤影像表现

 腹部医学影像 2020-11-27


十二指肠间质瘤影像表现

1.   十二指肠间质瘤多为单发 ;

2.   发病年龄15-62岁,平均47岁 ;

3.   免疫表达: CD177、CD34,、Dog-1;

4.   部位:第二段最常见>其次为第三段; 

5.   溃疡常见 ;

6.   钙化少见 ,囊变可见;

7.  生长方式:混合性 、腔外型、腔内型(少见)。  腔外生长、紧贴十二指肠 。在文献上有把腔外生长的间质瘤误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报道,因此,必须注意完全位于腔外,并与十二指肠相贴的肿瘤。相比之下,胃间质瘤更易腔内生长, 而十二指肠间质瘤多腔外;

8、增强扫描:富血供肿瘤十分常见,这一点必须注意。发生于胃及十二指肠的间质瘤常富血供,但其余小肠和结肠的血供常不丰富。其中,十二指肠的间质瘤血供最为丰富,不要误诊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血供较胃的更为丰富

 强化方式多种多样:不均匀强化、均匀性强化、环形强化最为常见 。

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脏和肠系膜大网膜、卵巢、胆囊及肾 。

肠系膜转移大多数是因为腹腔种植所致。需要注意的是肠系膜转移病灶常远离原发灶而容易漏诊。因此,可以手术的病例不推荐穿刺活检。

所有的间质瘤认为是恶性潜能。5cm以上者认为恶性,小于2cm者认为良性。

供血动脉

供血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十二指肠球部来自十二指肠上动脉),

回流静脉:多数至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并且均存在动静脉短路,即动脉期扫描即可见引流静脉。因为引流静脉较动脉更易观察,因此应重点观察引流静脉

借助供血动脉的不同可以来鉴别间质瘤和腹膜后肿瘤十二指肠癌、淋巴瘤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般见不到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可用于鉴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