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飘在舌尖上的家风

 大宝应 2020-11-27

     

  名门望族、书香门第都会留下对仗工整的家训,以激励后代,传承家风。可是家父早年去世,老母只字不识,别说是家训,连祖籍在何方也难寻。母亲一人把姊妹六人含辛茹苦抚养成人,成家立业,每逢想起她那叨叨不絮的俗语更觉得饱含着许多人生哲理,比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家训还实在,它是飘在舌尖上的家风……

  “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这是儿时母亲把我们叫醒的口头禅,每天母亲起的最早,忙了一阵再叫醒我们。冬天的热被窝正香,多想再赖一会儿床,但抗不住老母掀被子。早起是要生煤炉、挑水,买早点购物等要排队(那时,排队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不再叫了,一直至目前养成早起的好习惯,上学工作已几十年,基本上不迟到且早到,心中坦实。而现在的年轻人,晚上上网睡的迟,早上起不来,还耽误工作,常为此事发生争吵,后来也逐步明白了这就是代沟。

  “惯儿不惯学”这是母亲对子女的要求。她对子女倍加呵护,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做到无微不至的关心,但如果你因学习贪玩,那是严惩不贷。记得上小学时,出于对宝应船闸开通的好奇,几个同学结伴去参观,逃了半天学,被母亲知道后,罚跪了半天,在邻居的劝说下才消母亲心头之气,从此再也不敢。“桑树苗从小育起”这是她育儿的理念,如果不从小抓起,长大后可能就成为一棵歪脖子树,方恨晚。“再穷不能穷上学“虽然上高中每学期的学费才二元五角,还可以分三期交清,那时老师不但要教学,还兼顾催要学费,但我是从不拖欠。

  “吃不穷,穿不穷,算盘不到一世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计划经济,柴米油盐定量供应,副食品全凭票供应,一个大家庭全靠母亲一人工资维持生计,一个子儿要掰成二个。“新老大,旧老二,补补褡褡把老三”。逢年过节姊妹都能穿上新衣裳。“新三年,旧三年,补补褡褡又三年”。新布鞋未穿前先要打掌,防止磨鞋根。老棉袄不知穿多少年,每年做一件外加褂又成新的。从来不许倒剩菜剩饭。“宁可胀了肚,不能作了盆”。要是看到现在餐桌上的浪费,真要把她心疼死了。“好天防阴天”。再穷也要把米、油、煤储存足,哪怕是黑市价。在她的精打细算下,我们姊妹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过日子不能不省,待客不能不丰”。只要家中来亲戚,除了把家中好菜倾出,再穷也要想办法买点肉,那时每人一个月才半斤肉,炒肉丝都把肉丝盖在菜的上面,如果混起来炒可能就找不到了。“亲戚礼换礼,朋友嘴换嘴”。有时为出人情犯愁,借钱出人情,送毕后总是乐呵呵说“人情逼似债,头顶锅来卖”。她奉守着“你敬我一揸,我敬你五寸”,从不贪占他人的便宜。“恼个邻居瞎只眼”,和邻里关系相当好,遇到好菜让邻居尝个遍,一家有难,大家支持。那个年代喜事都在家中办,餐具、板凳、桌都是相互借,酒席也借左右四邻地方,东一桌西一桌,比一家人还亲。记得老大结婚时,“红灯”收音机也是借来装脸面。“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不像现在的商品房,连对门姓什么都不知道。

  “荒年饿不死个手艺人”。子女长大,母亲要求学一门手艺,特别是男孩,今后要自食其力,养家糊口,老大插队后学了个木匠,我分配工作学了个裁缝,“一招仙吃遍天”,她特感到心满意足。“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只要你认真去做,行行出状元。“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这是我进了法院后老母亲一直在耳边唠叨的话。那时她已退休在家,不论何时都要等我回来吃饭才安心,我懂得她的用心良苦,她希望我能做一个像包公一样的清官。在她的心目中“家中没有一个病人,牢里没有一个罪人”这个家庭就是最幸福的,其他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宁要心宽,不要屋宽”。这饱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要量力而行,“家有黄金,外有斗称”,凭公务员的死工资你是买不起新房的;二是不要做房奴,当经济影响生活是会犯错误的,老母在世一家四口人一直蜗居在六十平方的桶子楼,错过多次抄房机遇,一住就是十几年,但过的非常幸福安祥。“跟好人学好人,跟巫婆学跳神”,交朋友要慎,不要交不三不四的朋友,是母亲对我的叮咛,有时家中来朋友,她是“进门三相”,最后都要评判一番。人有恩于我,要涌泉相报,我有恩于他人,则不言酬,这是她一贯的教诲,深深的扎根在每个子女的心中。

  “养儿强似父,积钱干什么”。母亲一生乐善好施,没有给子女留下遗产,但给我们留下勤俭持家、宽以待人、邻里和睦、自强不息的家风。好家风不仅是写在纸上,而是身体力行,传承后代;好家风不是锁在抽屉、挂在墙上,而是在平常生活中不断提醒,潜移默化,口口相传;好的家风与社会公序良俗的民风戚戚相关,国泰民安、祖国繁荣昌盛是好家风之源,试想在一个亡国奴的国度里还有什么家风可谈?

  家风、民风、国风是中华民族之风,世代传承,渊远流长。

  作者/梁永胜 宝应县人民法院


无悔的青春,宝应五七工厂鲜为人知的历史

什么是石柱础?宝应泰山殿遗址础出土石柱础

荷乡大舞台,精英纷纷来

老家宝应,还是那熟悉的风景

游宝应县纵棹园

端午(组诗)

宝应学宫记忆

古老的西安丰

古韵安宜 纵棹美景

苏中碧玉,宝应纵棹园

纵棹月荷

我爱上了夏日的浓荫

雪后的宝应纵棹园 银装素裹雪景美如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