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才女很惊艳的一首诗,送友人却暗藏“暧昧”,28字流传1000年

 南山友 2020-11-27

文/顾无

【引子】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是我学吉他的第一首歌,也是我唯一会弹的一首。也是从这首《送别》里,我读到了李叔同先生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春秋,分别,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

每走到一个新地方,走过一个新阶段,你的身边都会聚集起新的一批人,而当你经历完这个阶段,那群人就会慢慢的散去。

不需要去留,留也留不下。

在一次次的离别中,在一次次的大浪淘沙中,或许才能明白旅程的意义,找到几个相似的灵魂,圆满这一生。

唐代才女很惊艳的一首诗,送友人却暗藏“暧昧”,28字流传1000年

【临其诗境】

即使身处现代,交通便利的人们有时也要经历刻骨铭心的送别,80岁的奶奶送孙子去国外留学,妻子送丈夫去当兵,去到抗疫前线等等。

在交通没有那么方便的古代,生离死别也就格外的多。

薛涛作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在当时的文坛上堪称一朵“交际花”,是很受当时文人欢迎的,薛涛本人也豪放,结下的朋友多,因此送别诗写的也多。

在这许多的送别诗篇中,尤以今天这首最为著名,流传度也最高。然而,这首诗并没有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一切的具体信息都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唯一留下的,只有薛涛写在诗里的浓浓深情。

这样的情绪,一直到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仍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薛涛讲述的,是每一个经历过离别的人,每一个即将要离别的人心中没有说出的话。

唐代才女很惊艳的一首诗,送友人却暗藏“暧昧”,28字流传1000年

【经典原文】

送友人

唐代: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唐代才女很惊艳的一首诗,送友人却暗藏“暧昧”,28字流传1000年

【条分缕析】

有人说,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结合了《诗经》中《蒹葭》一篇的意境,由此提高了整首诗的文学格调。

我却觉得,这样的说法不太好,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诗文内容中出现了“蒹葭”“苍苍”这样的字眼就给它扣上《蒹葭》的帽子。

这首诗的意境真的像蒹葭吗,感觉不像。首先从背景上来看,这首诗写夜晚,《蒹葭》写白天,这首诗写送别,《蒹葭》写爱情,仅仅是字眼上的相似并不能说明问题。

我们先从第一句的写景看起,水国的蒹葭,夜里披上了一层寒霜;月光也是冷色的,和远处漠漠山色相映衬,构成苍苍茫茫的夜色。

这一句就是普普通通的写景句,在文学意义上并没有多深的延展。然而,水国秋天的夜晚,在薛涛的笔下是如此的令人向往。水里的蒹葭,天上的月亮,远处的寒山,还有一层白色的霜铺满大地,简直就像一幅高水准的水墨画,听来娓娓动人。

唐代才女很惊艳的一首诗,送友人却暗藏“暧昧”,28字流传1000年

讲完了景色,第二句开始转入主观抒情。

谁说我们相隔千里的分别会从今晚上开始呢?可是离别之后,就连梦境也都没有到达过对方的地方,这千里之隔呀,就像绵绵的关塞一样悠长,竟连离梦也无法相通。

这一句我个人觉得还是挺难理解的,主要是薛涛在这14个字中的心境变化一层又一层,实在难以拆解。

从刚开始不甘心的劝勉,到后来梦魂不通的痛苦,这一句足以写成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其中曲折,只好自己理解。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这种刻骨相思的人,才能明白薛涛的深意。

唐代才女很惊艳的一首诗,送友人却暗藏“暧昧”,28字流传1000年

【顾无说】

《艺概·诗概》中说:“绝句于六艺多取风兴,故视它体尤以委曲、含蓄、自然为高。”意思是绝句这种文体,强调的是委曲,含蓄,自然,也就是唐诗一贯的蕴藉,“不着一字而尽显风流”。

这首诗虽然是女儿作品,但诗中的情绪收敛而含蓄,薛涛用回环反复的层层曲折将自己的痛苦深深藏在诗中,随着一遍又一遍的阅读,这情感才慢慢的向读者展现出来。

极深刻的情感会引发广泛的共鸣,这也是薛涛这首诗何以流传千古,成为不可多得的送别佳作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