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凝“新贵”达比加群酯的前生今世

 上海药讯 2020-11-2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

刘敏

提起抗凝药物,既有教科书中的华法林、肝素类药物,又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凝血酶抑制剂和PAR-1拮抗剂等,抗凝药物家族不断发展壮大。若是说华法林是抗凝家族中的“老前辈”,那么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则是抗凝大家族中的“新贵”之一,今天小编带你揭开这个“新贵”的神秘面纱,看看它的“前生今世”。

达比加群酯是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发的新型抗凝药物,2008年率先在英国和德国上市,2010年10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2013年2月获C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达比加群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达比加群酯是口服凝血酶抑制剂,在体内可转化为有活性的达比加群而发挥作用,它可以与凝血酶的活化位点结合以抑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被抑制,同时活化因子 (FVa、FVIIIa、FIXa、FXIIIa),以及血小板激酶活化受体也被抑制,继而阻断了凝血瀑布网格的最后步骤及血栓形成。其抗凝过程不需要辅助因子,且与维生素K无关。

服用达比加群酯该注意些什么?

达比加群酯适应症非常广泛,尤其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身性栓塞和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上效果更突出。达比加群酯做为“新贵”不挑食,没有食物禁忌,但服药时需注意下述几点:其一、最好进食时整粒吞服,千万不要咬碎或咀嚼,因为胶囊破碎或打开后再口服,出血风险会显著增加;其二、如果出现漏服,距下一次服药时间≧6h的,可以补服一次,否则,需等到下次服药时间点再服,尽量避免漏服药;其三、需注意胺碘酮、唑类抗真菌药能增加其血药浓度,利福平则反之,中草药方面需避免服用圣约翰草外,目前没有发现其他中草药对其有影响。

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开始服用时约10%的患者会出现胃部不适,几天后常自行减轻,采用餐中服药可减少胃部不适的发生率;发生非致命性出血的患者,除采取局部止血措施外,需密切观察,必要时可口服活性炭减少药物吸收,使用利尿剂促其排泄。

特殊情况下又该如何服用?

卒中高危(CHADS2至少3分)或有卒中史的房颤患者,可以应用达比加群酯150 mg每日两次,对于出血高危的房颤患者,110 mg每日两次;如果洗牙或拔牙时,不需要停用,操作前后可以应用氨甲环酸漱口,或者操作前一天停用,操作后当天晚上开始恢复使用即可;妊娠期间不推荐服用,计划怀孕的育龄期女性不应服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Ccr)>50 mL/min时,应用150 mg或110 mg每日两次,每12个月复查Ccr;Ccr在30~50 mL/min时,应用110 mg或150 mg每日两次,每6个月复查Ccr;Ccr<30 mL/min时,则尽量不用。

总的说来,达比加群酯作为继华法林后50多年来首个被FDA批准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凭借其可口服、强效、无需特殊用药监测、药物互相作用较少等特点,成为了抗凝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缺乏特异对抗剂,缺乏有效的实验室评估抗凝效果的方法,半衰期短漏服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因其85%经过肾脏排泄,需每6~12个月检查肾功能,还有就是价格昂贵。

达比加群酯作为抗凝药物“新贵”,确实有点“贵”,其价格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好消息是2017年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降低了患者的负担,目前达比加群酯已过专利保护期,仿制药也会即将面世,从而使“新贵”不“贵”,让广大患者受益。

■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