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用药,警惕药物致残

 上海药讯 2020-11-27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戚晨冬

药物的发明主要是为了治疗人们的疾病,治愈患者的伤痛。可是,无论是从“是药三分毒”的俗语,还是药物说明书“常见”、“罕见”、“非常罕见”的不良反应的类型和比例,药物存在着它的第二面,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除了因为个体差异导致的不良反应,更有很多一些药物导致的不良事件,是由于没有合理用药、适当用药造成的,正确的使用药物可以有效的降低药物致残的几率。

根据一份在儿童用药当中的统计,我国每年有3万多名儿童因为用药不当致聋,约有7000名儿童死于用药不当,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可以达到4倍,每年死于不良用药的人群中,儿童占了1/3。这是一份极为震撼的儿童统计数据,对于儿童用药家长们已经慎之又慎尚有以上这些用药不当的产生,成人间的脱离用药指导下的经验用药更为常见。所以,合理用药的宣传、规范用药过程是杜绝后天性残疾的有效措施。

根据我们对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中的定义,药物致残已经是严重不良反应的范畴,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预防药物致残事件的发生呢?

用药不当

许多情况下,老百姓们看着某个药品的说明书,觉得“差不多差不多,就是这个药,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亦或者是看了保健品的功效按照药品的疗效私自进行服用,在这些情况下也许所谓的疗效并不对症治疗,这些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因为用药不当而造成的药物致残,所以也许很多人觉得“久病成良医”或者“症状雷同用药”,但正确的做法是要明确诊断,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药物用法用量

随着目前网络的发达程度越来越高,“饿了么”、“美团”等外卖软件上都可以看到药店购买药品的链接,而“淘宝”、“京东”等网上超市早已开设网上药房。这些都方便了老百姓们取药用药,可是在药物致残的比例中有研究表明大约有29%是用法用量错误导致的残疾,所以无论是从实体药房还是虚拟药房,服药的方法、用量还应当遵循药师或者医生的指导。

血药浓度

很多人对“血药浓度”这个词还很陌生,但“血药浓度”能清楚地反应药物在我们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情况,不但能告诉我们药物是否起效还能告诉我们是不是已经接近或到了中毒剂量了。

这时候很多老百姓会想为什么会药物中毒呢?在科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研究发现药物在每个人的代谢情况极有可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同样的病症、同样的用药,有些人起效了有些人没有起效;有些人安全范围内、有些人确到中毒浓度了;有研究表明约有19%的药物致残是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血药浓度监测引起的。

所以,对于需要监测血药浓度的药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最后,我们市一药师会从治疗判断到危险因素判断,全方位的围绕着患者的周围,制定精准用药的治疗方案!

■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