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兔肉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火爆单品吗?

 爱吃酸酶的狮子 2020-11-27

  近年来,单品特色餐饮大行其道,牛蛙、小龙虾、酸菜鱼等先后成为大热爆品,从原来的地方小众食物逐渐演变成了大众皆爱的美食。吃兔肉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四川更是有名的“吃兔圣地”,兔子是否有机会成为下一个火爆单品?

  如果要让“吃兔”走出川渝,如何让大众尝试并接受吃兔肉呢?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兔子不是用来吃,而是用来宠和玩的。要使“吃兔”被大众接受,首先要改变的是这一消费者认知,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

  这个问题需要从市场教育、品牌塑造、营销推广上狠下功夫。观察君认为,可以借鉴其他品类的成功经验,例如牛蛙、小龙虾等,这些品类的走红路径已经非常清晰明了,总结其中的关键要素,或许对推广“吃兔”有帮助。

  看准年轻人的口味需求,改造、包装菜品

  川菜里兔肉的做法有几十种,从兔头到兔腿到内脏都有相应的吃法,但这些吃法和菜式多没有经过包装,略显粗糙原始。可将这些兔肉菜式结合典故和产生背景,以故事形式做包装,传达给消费者。

  也可以结合年轻人的口味和消费习性,开发更多的菜式菜品。如兔入江湖这个品牌就将兔肉和其他热门菜品如甲鱼、牛蛙搭配,组合成新的爆品,并为这些菜式取了好听的名字:甲鱼和兔肉做一起叫龟兔赛跑,牛蛙和兔肉做一起叫美蛙爱上兔等。

  让吃兔也变成一件趣味性的事情,更利于打消大众对吃兔的芥蒂,提高接受度。

  制造营销卖点,在宣传上狠下功夫

  一个品类的兴起,已经离不开营销宣传,有话题度才能激起群众的好奇心,进而引诱他们尝试。兔肉可引发的话还挺多的,“兔兔那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这句电影台词都可以成为金句梗,调侃四川人这么多年。

  吃法上,手撕兔、跳水兔、缠丝兔的做法和吃法都很有意思,符合年轻人想要好吃又想好玩的心态。而吃法上最特别的当然还是兔头。大部分外省人咋看兔头,第一印象都是可怕,但只要被说服着尝试一次,大概率是“真香”现场。这一次消费行为前后的对比差异,就是很好的宣传卖点。

  而在文化上,不管是地方习俗还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兔子的典故和意象很多,这些地域、文化背景,大可以作为整个品类和品牌创作发挥的宝库。

  但是,营销不是一昧讲故事,年轻人不爱沉闷的叙述,必定是内容+好玩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所以在如何营销上,不差素材,但能不能玩出多大新意,制造多大话题,吸引多少人,全看品牌功力。 此外,从兔肉本身营养价值上来说,也有话题性。

  兔肉脂肪含量少,胆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到0.1%,相当于鸡肉碳水化合物含量的1/4,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仅是牛肉的1/2,但兔肉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从营养价值上看,比猪牛羊鸡肉更好。而这一代年轻消费者越来越看重食物的营养价值,因而兔肉的健康性,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需要敢于”吃螃蟹“的人,打造兔类品牌标杆

  品类的发展,头部品牌的作用也很重要。一个有魄力的品牌能为品类开辟前路,引领整个品类的发展。

  以牛蛙这个品类为例,最初它是长沙夜宵市场上的一道名菜,外地也有吃牛蛙的但并不那么广谱。罗清兄妹俩将牛蛙从湘菜里面提溜出来,加以聚焦打磨,打造出“蛙来哒”这个品牌,才一路将牛蛙这个品类推向全国,成为如今一个非常大众的菜式。

  到现在,也还是有人忌讳吃牛蛙,但爱吃的人也成为了死忠粉。所以很多时候,人的对食物的心理防线是要靠外界推倒,必须要一个现象级品牌出来,把兔肉这道美食送到消费者嘴边,他们才有尝试的可能,才有进一步爱上和成为死忠粉的可能。

  而这样一个品牌,也需要一位有魄力的领导者,能忍得住前期摸索道路的苦闷和市场教育的冷寂,慢慢去等品类渗透到大众消费层面,才可能出现一个恰当的时机乘风而起。这就很考验品牌领导者的耐心和洞察力。

  就像蛙来哒创立于2010年,直到2015年进入购物中心之后,才开始火起来,其中5年的慢跑,除了磨练企业内功,其实也是在等待时机,等风来。

  政府扶持龙头企业,推广兔肉美食

  从兔产业相关报道中,可以查到,近年来政府对兔子产业的指导和扶持基本集中在上游养殖领域,提高了兔养殖的科学化、规模化水平,但是对兔肉深加工,以及销售方面的扶持较少。

  如果地方政府可以扶持龙头企业,树立兔肉及制品品牌,开发小包装、旅游等适应现代消费习惯的方便食品,地方官媒对此加以推广,必定能大大普及市场教育。

  想想小龙虾的走红,其实就是始于官媒为“小龙虾是害虫”辟谣之后,消费者心中疑虑打消,才开始放心吃虾。而近几年湖北、江苏政府将小龙虾列为重点推荐农产品,推广小龙虾的养殖,打造“小龙虾节”,成立小龙虾学院,专门培养烹饪小龙虾的厨师等等,一系列措施更是促进了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如今,小龙虾几乎变成了湖北省的代表美食,现在年轻人一说到湖北美食,首先想到的都可能不是楚菜、热干面什么的,而是香味十足的小龙虾。

  回到兔肉,如果四川政府有意,应该也能如法炮制。四川是旅游大省,成都又是美食之都,光今年国庆黄金周就接待了2300多万游客,其中大部分是外地游客,如果可以把兔肉作为特色美食产品打造,加以对外推广,输出省外,市场空间无疑能扩宽很多。

  只是,四川“宝物”实在太多,而美食里火锅、串串等大热品类又占据了主要位置,以致无暇顾及兔肉,也是可惜。

  总 结

  麻辣味型在国内大行其道,火锅、串串、冒菜、酸菜鱼等单品先后从川菜中分离出来,且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川式兔肉也属于麻辣型,口味好,做法也足够多,虽然目前相对来说“小众”,但是有话题度,有吸引力。

  只是国人对兔肉消费认知不足,导致兔肉发展受限。如果要推广,前期需要做好足够的市场教育,让消费者接受并爱上吃兔肉。这需要时间,需要机遇,更需要有魄力的开拓者。

  如果你是餐饮人,你觉得兔肉是否有发展成为全国性单品的潜力?理由是什么?如果你是消费者,你家附近开了一家兔肉餐厅,你是否愿意尝试吃兔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