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淮安里运河:京杭运河中最早一段,遍地是古迹|里运河|淮安|古迹|清江浦楼|京杭大运河

 wangtaoyin 2020-11-27
要读懂中国古代史,怎么也绕不开一条人工河--京杭大运河。
该怎么形容这条河流呢?
它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大河,以一己之力贯通南北经济逾千年。中国古代两大最重要的人力工程,一个是长城,另一个就是京杭大运河,从影响力上来说,后者还要强于前者。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京杭运河始于春秋,成于隋唐,完于元代,盛于明清,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绵延2500年,横亘3600里,从南方的小桥流水涌进北方的广袤平原,带来了无数黄金财富,道尽了千年风流传奇。
这次到“运河之都”淮安,我第一个目的地,便是京杭运河分段之一的里运河。
里运河古称邗沟,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长170余公里。公元前486年,诸侯各国战乱频繁,吴王夫差为了解决军粮运输,便开挖河道,将若干湖泊连接在一起,由此长江与淮河贯通。
邗沟的开凿意义非凡,它不但拉开了运河的大幕,还诞生了两座历史名城:淮安与扬州。
历史上的淮安盛极一时,漕运兴盛时曾与杭州、苏州、扬州齐名,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有“南有苏杭、北有淮扬”之说。
淮安处于古淮河与京杭运河交点,为运河由南转北的关键地带,明清时漕运5大中心: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粮食储备中心、淮北食盐集散中心,皆设立于此。据记载,每年约有400万石漕粮,相当于5万4千多吨粮食由此北上。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流淌千年的里运河,荟聚了天南海北的商贾,为淮安带来了富泽与荣耀,沉淀出文化与民风,孕育出“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城市精神,无愧于淮安的母亲河。
如今的里运河被开辟为了景点,为国家4A级景区,总长度15.6公里,花260亿元投资打造。沿河岸漫步,可谓遍地是古迹,古桥、古闸、古寺、古阁依次出现,如同置身于明清画卷中。
河岸旁种满了树木,绿意葱葱,空气极佳,路边常有跑步市民,水面上偶有水鸟划过,显得静谧空灵。
在文化长廊入口,有一处清江大闸,古朴斑驳,其貌不扬。这座石闸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大运河全段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石闸,也是里运河繁忙富饶的见证。
闸门高11米,宽7.3米,用于调节水位和控制里运河的流量,使漕运船只顺利通过。清江闸是漕粮北上必经之道,每逢运粮季节,万艘漕船帆樯衔尾,绵亘数里,蔚为壮观。康熙六次南巡,每次都要到闸上走走,看过运河船只后才肯放心。
京杭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清江闸作为重要遗产点,也被列入了名录之中。
接着往东走,会看到一座朱色大气、高耸入云的古塔,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国师塔”。
国师塔为九层八面的楼阁式佛塔,高62米,攒尖式屋顶直上云霄,飞檐翘角,巍峨壮观。古塔位于慈云禅寺内,是为了纪念顺治皇帝的老师玉琳国师所建。
寺庙原名慈云庵,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是淮安名刹,民国时遭遇大火,大雄宝殿消失于火焰中,仅存天王殿、藏经殿、国师殿建筑。
玉琳国师位高权重,却在声誉日隆时急流勇退,辞归山林,为当时名僧。国师在此跌坐而逝,为佛法作了最后一次布施,去世后肉身尚存,两百年后才被人掩埋,是历史上唯一以国师身份成就肉身的僧人,星云大师为其著有《玉琳国师传》。
国师塔造型优雅,前俯香火旺盛的慈云寺,背倚川流不息的里运河,像一位得道老者,注视着万千众生。
走过国师塔不远,又有一座红色楼阁映入眼帘,它就是清江浦楼。
实际上这是一座新清江浦楼,旧清江浦楼始建于雍正七年,为方形青砖两层楼。新楼倚靠运河水,与国师塔遥相辉映,夜晚时分,灯火璀璨,光耀照人,成为了淮安地标性景点。楼内展陈有清江浦楼记、乾隆南巡错题 “清江浦”的场景,可以登楼参观,眺望绵阳不绝的运河水。
楼阁往东,有一处青砖碑墙,上写“水渡口”,这里曾是明清时漕运北上关键渡口。
因黄河夺淮入江,河流倒灌,清江闸以西的清江口经常淤塞,便在此河边开辟码头,货物至此卸载改为车运,两河之间形成车路,得名“车路口”。 后又开凿清江坝,里运河漕船可直抵坝口,免去陆运之艰,于是便得“水渡口”之名。
历史上是有过“水渡口”碑记的,这面砖墙就是对曾经的纪念。
漫步里运河沿岸,众多珍贵古迹让我留恋不已。闲逛之余我还发现了一座并未开放的“吴公祠”,心中一惊,难不成是吴棠祠堂,上前一看果然如此。
吴棠是光绪年间的漕运总督,清末著名大臣,历封疆大吏16年,担任过漕运总督、两广总督、四川总督,一度和曾国藩、左宗棠齐名。比起前两位的争议,吴棠一生光明磊落,功绩卓著,后人多为正面评价。
吴棠一生是励志范本,据记载,吴棠儿时“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月光照之下”。因家中贫穷,点不起膏火,只能在雪夜里照着月光读书,最终功成大业,让人佩服不已。
淮安因运河而兴,也因此而衰。清朝末期,清王朝内忧外患,疏于治理河道,漕运由此衰落,此时海运兴起,到同治年间,已有九成漕粮改为海运。
1901年漕运正式停办,流淌了千年的大运河结束了自己的使命,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的淮安不再是名噪一时的都市,阅尽繁华的它娴静美好,带着沉淀千年的底蕴,带着山清水秀的风光,成为了让人依依不舍的宜居之城。
可里运河不曾退下,凭借着这里水源比较稳定的特点,依旧在运行,仍是煤炭等大宗物资南运的重要通道,航道标准也较高,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
临走之时,黄昏已近,夕阳将金光洒在河面上,运河变身为金色河流,清风阵阵划开半面涟漪。两岸行人不断,常有老人唱戏下棋,偶有小情侣卿卿我我。
我看着金光粼粼的河水,忽觉得京杭运河的繁华不曾消失,它早已经化为文化和风景,潜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小贴士
地址: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化长廊不收门票,内部景点收费。
交通:乘坐11路、26路、31路公交到慈云寺站下,往北不远便是。
作者:小鹿,知名旅行家!带你游遍中国各城市冷门、有趣、免费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