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药职场,带一个新人到底有多难?!

 瑶mm75598g76sp 2020-11-27

 专栏作者/多吃肉少喝汤

 医药生产人士,吃肉不喝酒的云吸猫师。

这两天被一张家长发的朋友圈刷屏了。

看的出这位爸爸和我一样的头痛,毕竟辅导个幼儿园学童已经精疲力竭,只求有个贴心的家长能代劳一下。并且已经把责任划分的非常明确:“谁家的(儿)媳妇谁养”。

然后很快网上出现了“私人订制女婿版”。

“唯一的要求:能不能现在就接去丈母娘家,把作业一起辅导一下”,也提到了利益相关“按你家对女婿的要求订制培养”。

我感觉这家长应该是医务工作者,因为他提到了“定制培养”,这是啥?这不就是我们医院里常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吗?

而后又出现了针对最终培养受益人的“未来女婿”版。

很人性化的提出了一点,培养好女婿的最终受益人是“您家闺女”。

当然说说归说说,我就不相信,真有人愿意给你家孩子辅导功课!

您不觉得这档子事特别像企业里带新人嘛?

1

我们毕业那会还好说,一个个的能挨训能挨批评,毕竟小时候也是挨过传统家持法器---鞋底或者扫帚洗礼过的。但现在带新人真不敢这么干。

曾经有同事带制药专业的新人,发现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搞不清楚,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部门新招的实习生。郁闷之余,只能和诸位辅导孩子被卡壳想的一样:

笨不能怪孩子,毕竟亲生的。

不懂不能怪新人,毕竟是自己面试过的。

辞退?想啥呢?招个愿意干的人容易吗?能力不足?我们手把手培养!基础不好?我们手把手教育!谁还没学过“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量体裁衣、随机应变、入境问俗、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这些成语吗?

每个能教育好新人的老员工,都是落入凡尘的教育家!

在家里批评孩子不敢太过于激动,免得落下个“自己没本事,光知道对着孩子撒气”的话柄。公司里也不敢激动,一是怕说“欺负新人”,二是怕说多了闹辞职。谁家孩子要离家出走不得吓趴下父母啊?公司也一样。

2

公司老张年年带新人,每年七八月份,是收获新人的季节。公司上上下下都发现老张动不动就爱深吸一口气,还以为他年龄大了,有点哮喘啥的呢。

一问才知道,每次看到新人写的工作日报,老张都要提醒自己要克制,要豁达,要理解,要平静下心情再说话。再不然就默默提醒自己,公司发钱是让我干活的,不是让我来气死自己的。

虽然新人不好带,但HR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错觉,“这批(个)新人是个高手!”如果新人没能做出成绩,肯定是老员工属于全真七子老道士性质的,说起来头头是道,带新人还不如江南七怪。

新人好不容易上手了,老板就开始担心“不会很快就离职吧?从人情规律上讲,也应该待上一年才会离职吧?”然而随着一个辞职信,老板又开始了新手村综合教头的模式。

总有一些企业被冠上“制药业黄埔军校”、“国内制药业练手基地”、“质检员培训实操学院”的名号,原因无他,新人走的太快。

3

当一个企业新人流动太快时,不只是耗费了老员工大量的精力,还会对老员工产生一种懈怠感。

比如某职位只要练成降龙十八掌里前三式就可以胜任,老员工本来预期教给新人前六式。现在老员工只愿意传授前三式了,因为新人不一定留得住。

反过来,新人觉得学不到东西,钱又没多少,拍屁股走人。老员工看着辞职信,心里想,“辛亏没多教,否则教了也是白搭功夫。

这不还是走了?”相互影响,最终企业水准越来越低。

而HR则一脸无辜的琢磨,“这些年轻人咋了?动不动就走!这些老员工咋了?连个新人都哄不住。”

至于想着让新毕业的人,直接带着满身实操功夫来公司。大概和这次朋友圈亲家公声明一样,太过于一厢情愿了吧。

关注“思齐俱乐部”

回复以下关键字

市场丨销售丨准入

SFE丨培训丨职场丨药企

曹典君丨栋哥丨Joe丨刘唐

爱可乐的仓鼠丨六小西丨多吃肉少喝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