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庄子的“以理化情”,正是我们的生活所需

 狄伦视角 2020-11-29

道家继承发扬了我国道学,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影响深远,西方有圣经,东方有道德经,而道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杨朱的第一阶段,老子的第二阶段,庄子的第三阶段,本文来说庄子,说庄子的“情”与“理”学说,情理反映生命境界。

生活中我们经常被情所困扰,这个“情”在这里除了感情,还包括消极情绪,这造成了我们精神痛苦,有时候精神的痛苦会比肉体的痛苦更急剧烈,当精神痛苦时若有旁人开导,那么我们的痛苦会有所削弱甚至消失,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可以利用理解来削弱痛苦,例如,天下雨了,不能出门,大人能理解,不会生气,但是小孩却往往生气,原因在于大人理解得多,就比生气的小孩的浮躁,恼怒少得多,用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话说:“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他们受苦。”,这也是道家的“以理化情”。

道家认为,圣人对万物的自然性有完全的理解,所以无情,可这并不是说圣人没有感情,而是说圣人不为情所扰乱,心态平和。庄子代表的是道家发展的第三阶段,是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唯心者,他绝对幸福,因为他超越了事物的普通区别,超越自己与世界的区别,“我”与“非我”的区别,他与道合一,所以像庄子这样追求精神绝对自由者,以理化情就很好解释了。

以理化情是用理性战胜感性,要表现出理性,首要你得知晓某道理,知道事情的本质,才不会产生消极情绪,经历过风雨的人一般显得比别人低调,沉稳,内心强大,这是心性的磨砺,懂得了以理化情。还有一种人,就是喜欢读书的人,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价值观,格局,也许你会反对我这个观点,但读书的作用只有读书人才能真正体会。读书多了之后,你会发现你变得敏感,容易发觉到别人言语行为背后的动机,你可能会对别人的行为表示理解,因为换你你可能也会那么做,所以你没有直接的消极情绪,而是想办法去应对,去解决问题。

人存活于世有共同的三点,对人,对事,对己。生活不是孤立,对人与对事就肯定有有摩擦,所遇问题和矛盾有它的根源和发展规律,我们需要发现和学习,需要正视自己的情绪,学会以理化情,保持一个平稳有秩序的内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