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恶性淋巴瘤效验良方

 循天园 2020-11-29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常是首先发病于颈部,分为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肉瘤与网状细胞肉瘤)两大类,各类依其细胞成分之不同又分许多种类型,预后颇不相同。

【病因病机】

恶性淋巴瘤多以颈部肿物为首发症状,兼见他处浅表淋巴结肿大。恶性淋巴瘤除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尚有多种临床表现,如淋巴组织肿大压迫周围器官引起的压迫症状,纵隔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胸前不适、咳嗽或气促;腹腔内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腰痛或肠梗阻等;肝脾肿大、贫血、消瘦、不规则发热等症状出现。

本病属于中医石疽、失荣、恶核等范畴。《证治准绳》:石疽肿乃“痈疽肿硬如石,久不作脓是也。”《外科证治》曰:“失荣者,其患生于肩之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隐痛,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透流血水,或泛肿如莲,秽气熏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医宗金鉴》:“石疽生于颈项旁,坚硬如石色照常,肝郁凝结于经络,溃后法依瘰疬疮。”“失荣耳旁及颈间,起嫩痰核不动坚,皮色如常日渐大,忧思怒郁火凝然,日久气衰形消瘦。”《外科全生集》认为恶核与失荣、石疽有相似之处,“不痛而坚,形大如拳者,恶核失荣也。”“恶核……与石疽初期相同,然其寒凝甚结,毒根最深。”

本病的病机在于痰结与内虚,朱丹溪云:“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清代王维德谓:“……石疽也,此等证候,尽属阴虚,无论平塌大小,毒五脏……”。由于痰结凝聚,毒发五脏,而逐渐形成恶性淋巴瘤。

【辨证施治】

脾湿痰凝 颈部或腋下肿核,皮色不变,不痛不痒,咳嗽短气,乏力纳差,面白少华,或见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细。治以健脾祛湿、除痰散结。方用四君子汤加夏枯草、薏苡仁、川贝母、连翘、海藻、昆布、壁虎、僵蚕、露蜂房加减。

痰瘀互结 颈项或体表肿核硬实累累,推之不移隐隐作痛,或见两胁积(肝脾大),胸闷气促,发热恶寒,口干苦,大便干结,消瘦乏力,舌绛、苔黄、舌下青筋,脉滑,治以消痰散结、解毒祛瘀为法,方用海藻玉壶汤(海藻、昆布、川贝母、连翘、陈皮、法半夏、当归、川芎、青皮、独活、甘草)、犀黄丸(牛黄、麝香、乳香、没药)加大黄、天南星、生半夏、壁虎、僵蚕、露蜂房等。

痰毒虚损 颈项或体表多处肿核不断增大,硬实如石,钉着肉间,表皮紧张,焮热作痛,寒热盗汗,消瘦神疲,乏力短气,颜面白,口干纳呆,或见胁下痞块,舌质暗晦,脉细无力。治以解毒涤痰,扶正补虚。方用人参养营汤(人参、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肉桂、大枣、黄芪、白术、茯苓、五味子、远志、橘皮、生姜),犀黄丸加女贞子、桑椹子、枸杞子、菟丝子、壁虎、僵蚕、露蜂房、土鳖虫等加减。

【中西结合治疗】

当前,使用化学药物和放射治疗恶性淋巴瘤,对于缩小癌块、杀灭癌细胞,效果较显。然而,化学药物在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能对机体正常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某些抗癌化学药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可对体内各个系统产生毒性,特别对生长旺盛的细胞如骨髓细胞、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生殖细胞、毛发等损害较为明显;放射治疗亦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产生生物效应和破坏作用。中医药在防治化学药物和放射治疗副作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对常见的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毒性反应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保证了化学药物和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热伤胃阴 证见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胸闷脘胀、便溏或秘结,咽焦唇燥,口干溺黄,甚则口腔溃烂,肌肤欣热,舌质红、苔黄厚或中剥,脉濡。治当益气养阴,和胃止呕。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百合、天冬、麦冬、茅根、竹茹、女贞子、墨旱莲。

脾虚蕴湿 证见口干不欲饮,怠倦乏力,短气晕眩,舌质胖或有齿印、苔厚腻,脉濡缓。治当健脾祛湿,方用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香附、砂仁、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鸡内金、白芍、糯稻根、法半夏、佩兰。

阴虚血热 证见白细胞减少,也可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下降,有出血倾向,干咳咽痛,口干欲饮,烦热易怒,纳呆失眠,舌红、无苔脉细。治宜滋阴凉血,方用大补阴丸合杞菊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熟地黄、龟甲、猪脊髓、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

脾肾亏虚 证见短气自汗,怠倦乏力,眩晕腰酸,纳呆便溏,舌质胖嫩,脉细缓无力。治宜益脾气,补肾精。方用归脾丸合左归丸加减: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川牛膝、鹿角胶、龟甲胶。

在造血系统副作用的辨证论治中,按血细胞不同成分的减少,其辨证用药可有所侧面重,如白细胞减少用黄芪、黄精、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红细胞减少用人参、党参、当归、大枣、龙眼肉、阿胶、枸杞子;血小板减少用女贞子、山茱萸、龟甲、大枣、黑大豆等。

【病案举例】

王某,男,45岁,邵阳市人,1994年3月1日初诊。诉自4个月前感右颈部胀硬不适,1个月后颈部出现坚硬肿块。经某市肿瘤医院穿刺检查,诊为“淋巴肉瘤”。患者惧怕手术切除易致癌组织扩散而行放疗、化疗,因副作用大而改中医药治疗。刻诊:形体消瘦,精神疲惫,颈部有4cm×3cm×2cm肿块,质硬,触之不疼。耳后、颈、腋下淋巴结肿大、大小不等,舌淡,苔白腻,脉细。证属痰浊凝聚之恶核,治以化痰软坚、消瘤散结为法,处方:夏枯草、海藻、白花蛇舌草各30克,法半夏、茯苓、全瓜蒌、玄参、白芥子各10克,沙参、麦冬、石斛、山豆根、鸡内金、浙贝母各15克。服药45剂,癌肿缩小。守方加减续服250剂,癌肿基本消失,存活至10余年。(石海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