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钱入门指南

 zhaok1703 2020-11-29

本文为周鲲先生原创,原标题为《宋钱收藏的纲、目、版、态》,曾发表于“古泉园地”论坛、“首席收藏”论坛、“华夏古泉”公众号,今日为精简修改版。(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并署名,否则我们保留法律起诉的权力。)

有朋友抱怨,宋版过于复杂,学不进去,对版时,一会看啥都一样,一会看啥都不一样。

问题出在哪里?

关键在于:宋钱的逻辑体系不清楚。

本文旨在建立一个宋钱的逻辑体系:纲、目、版、态,以此将数千种宋钱,提纲挈领串联在一起。

一,何谓“纲”

钱文年号国号之分,以区别年代;

材质之分,铜钱、铁钱、金银钱(礼佛钱/宫钱)

    币值之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

二,何谓“目”

同钱文同材质同币值的宋钱,还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区别。

    钱文宝文之分,“通宝”、“元宝”、“重宝”等;

    钱文读法之分,直读与旋读;

钱文书体之分,篆、隶、楷、行、草;

    钱背加字与纹饰,如星、月、祥云、背“陕”、背“上”等;

    钱型大小区别,例如西川所铸“祥符元宝”大铁钱,在大中祥符七年以前枚重五钱,七年以后重量减半。

以上这些,都是一眼的区别,具备一定基础便可区分。这就是宋钱之“纲目”,换句话说,宋钱”不等于“宋版”,“版”是“纲目”以下的分支。

为了更直观地介绍,现以宋仁宗“至和”年号与宋钦宗“靖康”年号来举例说明。

至和钱之纲目:

小平铜钱:通宝直读真篆一对2种、元宝旋读真篆一对2种、重宝旋读1种;

陕西大铜钱(铸行时为折三/嘉祐四年后改折二):重宝旋读1种;

陕西大铁钱(铸行时为折三/嘉祐四年后改折二):

                         重宝直读2种,光背、背同;

                         重宝旋读4种,光背、背坊、背虢(目前仅见铜样)、背河;

以上合计12个纲目品种。

靖康钱之纲目:

小平铜钱:元宝旋读真篆一对2种,通宝直读真篆一对2种;

折二铜钱:元宝旋读真篆一对2种,通宝直读真篆一对2种;

四川小平铁钱:通宝直读真篆一对2种;

河东大铁钱:元宝旋读真篆一对2种(目前均仅见试铸铜样,未见铁子钱);

金银宫钱:通宝直读银钱1种,通宝直读金钱1种(缺图)。

以上合计14个纲目品种。

三,何谓“版”

在同一“纲目”节点下,由钱文书法、文字笔画布局形成的不同,即不同“祖模”所产生的区别,就是“版”的范畴。

“祖模”的制作,有三种情况:

其一,整体法,祖模是一个整体,由手工雕刻而成,手工不可能雕刻出完全一模一样的产品,因此每一个成品“祖模”即是一个“版”;

其二,局部组合法(换字法),由已有的某种钱币与一个或者两个“字钉”组合印范,翻沙浇铸出“祖模”,亦称“镶置法”。沙范随印随铸,每组合一次,铸出唯一的成品“祖模”即是一个“版”;

其三,活字组合法(活字法),由外轮、内郭、四个文字字钉组合制范(类似活字印刷),翻沙浇铸出“祖模”。手工组合、字钉更换等导致这一环节中每组合一次,铸出的成品“祖模”即是一个“版”。

那么,不同的“祖模”有没有意义呢?也就是“版”有区分的意义吗?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在量产宋钱中,统计某“纲目”的版别数,与该“纲目”的存世总量做一个比值。

如果该比值趋于1,说明“祖模”是随机的,“版”是无穷无尽的,那就没有区分和研究的意义;

如果该比值趋于0,说明“祖模”是有规律的,“版”数与每个版的平均量相比,是微乎其微的,“版”蕴含着某种历史信息。

我们以“咸平元宝”小平铜钱、“皇宋通宝”小平铜钱、“崇宁通宝”小平铜钱为例来看这个问题。

“咸平元宝”小平铜钱的存世量,据前几年电子盘庄家提供的信息,至少存在50万枚以上,其“版”数在10个以内,比值低于五万分之一;

“皇宋通宝”小平铜钱的存世量,电子盘庄家最大一家收集到180万枚左右的数量(注:未区分真书与篆书),其“版”数,真书加篆书,大概在200种,比值远远低于万分之一;

“崇宁通宝”小平铜钱的存世量,目前没有人统计,个人推测为数万枚,其“版”数,加上三个试样版(目前均为孤品)才7个,比值约为万分之一。

    综上所述,比值不是趋于1,而是趋于0,说明“祖模”是有规律的。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北宋与南宋的铸币情况。

北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顶峰,货币化程度超乎今人认知,铸币量让人瞠目结舌。南宋偏居一隅,经济仍然持续繁荣,但是受制于铜源不足,货币纸币化,金属铸币成为辅助手段,铸币量远低于北宋。

    我们看一下这组数据。

北宋铜铁钱的纲目大约300种,扩充至“版”来统计为5200~5300种;

南宋铜铁钱的纲目大约700种,扩充至“版”来统计为1200~1300种。

    呃,奇怪了?

南宋铸币量远少于北宋,从“版”层面来看是符合预期的,但从“纲目”层面来看,反而增加了一倍?

南宋铸币的“纲目”数与“版”的数字比较,占比超过了一半,给人直观感受,南宋钱的版别“消失”了?

这组数据的变化,根源出在“钱背”上。

北宋铸币,早期有在钱背加“星月”符号为标记,中后期“星月”的情况减少,偶有加铸州名(钱监所在州),或钱监名简称,或行用区域简称,总的来说,光背占绝大多数。

南宋铸币,从淳熙七年开始,东南铜钱和江北铁钱,开始在钱背加铸数字代表年数;四川铁钱,从绍熙至庆元间开始,在钱背加铸数字,代表炉次,一个炉次一周年。

利州监的炉次是跨年的,类似于欧洲足球联赛;

邛州监的炉次是一整年,类似于中超足球联赛。

此外,南宋铸币,还在钱背加铸钱州名或钱监名简称。例如,

“泉”指严州神泉监,

“利”指利州绍兴监,

“春”指蕲州蕲春监......

丰富的背文信息,使得南宋铜铁钱的“纲目”品种大规模增加,同一“纲目”节点的“版”相应减少。

从这个情况可以分析出,其实,“版”包含的就是“时间”和“空间”的信息。北宋铸币大部分光背,这些信息是隐性的;南宋铸币钱背加字,隐性信息变为显性。由此引申,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南宋钱币背文与版式的关系,倒推北宋铸币的规律。

(这个课题留待下次深入)

总结,通过以上两个方面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很自信地回答,宋钱的“版”,有逻辑、有规律、有意义,可以反映和补充更多的宋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史的信息。

四,何谓“态”?

“态”是“状态”的意思,这是笔者新创的一个概念。

每一个具体的“版”,都存在不同的状态,一版多态

简单概括,以铜钱举例来说,有祖模、母模、子钱、私铸四大状态。

其中“祖模”的标本十分罕见,暂不深入讨论;

“母模”状态下,会出现母钱修整产生的变化,这种区别,有些是无意的,有些是有意的,这些“基因突变”要视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

“子钱”大规模量产以后,情况开始变得复杂,有不同的铸造批次,即“子钱”做母使用再翻铸“子子钱”,形成钱体大小、钱文隔轮与否、外缘宽细、还有文字加刀的变化;“子子钱”再往下,有钱监内部偷工减料的“小样”,有民间私铸的“薄片”,甚至还有民间私铸修模产生的各种“手类”。

总之,我把这些由同一个“祖模”出现的复杂变化,归纳为同一个版的不同“态”。

例如“崇宁重宝”当十铜钱这个纲目节点的例子,独立骨干版大概250+,加上复杂的各种铸造级加刀修模衍生的“态”变,就是700~800种。

五,介绍完纲、目、版、态,我们可以发现:

    宋版的最大问题,就在于“版”和“态”的混淆。

“版”与“版”之间,是并列关系;“态”是每个“版”下面的从属关系。如果混为一谈,首先是逻辑不清,其次是人为增加难度。

目前的宋版界,不论是日本藏家还是国内的爱好者,很大的精力都在扩充“态”这个层面,这就是旁观者认为宋钱分得太细的原因。

纲、目、版的逻辑体系没有理清楚之前,耗费太多精力在“态”这个层面上,我认为是一个误区。

    “版”,不是分得越细、越多就越成功。

    当然,“版”下面的“态”的区别,也能反映和补充铸币的历史信息,不可完全忽视。我们需要把“版”和“态”的逻辑层级分开,在书谱中介绍也好,在实际交流中也好,需要疏理清楚,什么是“版”,什么是同一个“版”的不同“态”。含含糊糊地放到一个锅里,真正稀少的“版”标一级二级;一些十级“版”的少见“态”,也标一级二级,那就让人无所适从了。

六,我们来做一个总结:

    “纲目”可以合并为宋钱的第一个层级

这个层级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从统计数据上看,北宋铜铁钱大概300个纲目,南宋铜铁钱约700个纲目。

    “版”是宋钱收藏中第二个层级

这个层级从每一个“纲目”节点开始区分。

有些“纲目”节点,目前暂时没有出现“版”的现象,例如“重和通宝”小平铜钱一对(图3“建炎重宝”篆书折三铜钱(图4“皇祐元宝”小平铜钱(图5、南宋的大部分纲目等;

一些“纲目”节点,“版”的数目在十个以内,例如北宋初年和南宋淳熙以后的纲目;

大多数北宋钱“纲目”节点,“版”的数目在十余种至一百种之间;

极少数北宋钱“纲目”节点,“版”的数目较多,例如“元丰通宝”小平铜钱,真书约300种,篆书约260种;“政和通宝”夹锡铁钱折二,真书约250种,篆书约200种等等,这正是北宋铸钱最为繁忙的几个时期。

    总计来看,北宋铜铁钱5200~5300版,南宋铜铁钱1200~1300版,合计约7000

    “态”是宋钱研究中第三个层级

如果将宋钱统计到“态”这个层面,虽然可以预见并非无底洞,因为很多不同铸造级的标本,以及局私钱与手类钱,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固定品种,但是全部统计这些区别和变化,南北宋铜铁钱加起来估计要超过四万个品种了。

七,我们应该如何以此为基础,来指导收集宋钱呢?

在收藏中国历代古钱体系中,宋钱的“纲目”是绕不开的,所以宋钱收藏也应该以“纲目”为主。然后,有些“纲目”节点中的某些著名的“版”是大家所熟知的,例如“淳化元宝”中的“缩水淳化”、“皇宋通宝-九叠篆”、“元丰通宝-飞元”(图6“崇宁通宝”当十中的“大字”与“短丁”(图7等等,这些可以作为纲目的补充入藏。

“纲目”+“名誉版”组成了宋钱收藏的第一个层级。

如果您对宋钱还有兴趣深入,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一到两个“纲目”节点作为专题收集

例如“大观通宝”小平铜钱,大概70个版;“崇宁通宝”当十铜钱,大概250个版。“庆历重宝”旋读大铜钱,13个版。

此外,也可以选一到两个门类作为专题,“纲目”+“版”进行大类收集,例如“南宋江北铁钱”,合计到“版”约400种左右;“北宋折二铜钱”,合计约500种版左右。

我们可以作个比喻。

如果将“宋钱”收藏当作一门大学学科,

“纲目”+“名誉版”相当于大学本科课程

“版”层面的收集与研究,相当于硕士研究生的进阶

“态”这一层面的深入研究,则类似于博士研究生的范畴。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精力来衡量选择。

 最后,欢迎大家进入“中国古泉大学”之“宋钱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