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家长百事答 1. 任何事,“成色”都比“斤两”重要; 有明有定,有规则有真诚,则成色纯粹; 则一分也是纯收获; 稀里糊涂,无目标无原则,则只有斤两; 纵万吨毒物有何功? 2. 遇事时, 弱者总是充满敌意; 而强者总是借机学习; 这其实也是验证老子那句话: 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3. 不同意孩子的一个看法时该怎么办呢? 否定?那不会唤起反思,只会遭到对抗; 不说?孩子不会有意识,且会巩固想法; 怎么办呢? 顺其思维延续询问! 若孩子能说服你,那是你错了; 若孩子语塞,那孩子自己会意识到错了; 此询问法,对孩子适用,对其他亦然; 4. 不平和的习气方向上必有两面性; 遇强时懦弱者,遇弱时必蛮横; 不平和的习气度量上又必有一致性; 遇强时无奈心者,遇弱时依旧无奈心; 只是, 遇强时无奈心,方向上会沮丧; 遇弱时无奈心,方向上会嚣张; 日常待事,点点滴滴,尽在习气里。 5. 李小龙致胜的心得是什么呢? 他说:面对对手,我心里毫无恐惧,没有任何事可以扰乱我的心绪,我决心已定,你最好先杀了我,否则你必败无疑。 其实,不管是文圣、还是武圣,强者都是一个绝招:心定。 6. 王阳明所说的“定”; 不是世界运转,而“我”避世于外所求一个无扰的定; 而是:“我”以良知明了世界,以良行参与世界,世间运化尽循“我”心,世间万有尽“我”所求; 这个“定”,不是“远离喧嚣”的安静,而是“内圣外王”的认同。 7. 真的进步,不是逼着自己努力,那样会掉入起心动念的误区,结果是:想着变好,却越来越有负担感,最后抵触; 正确的进步方法是:先花功夫去理清和确定自己相信的主线,再用行动去让自己渐渐喜欢和享受自己这个信。处处让心欢喜,则步步跨越向前; 如果就是不喜欢怎么办?那是没找到“信”;信的东西不会不喜欢,就像看到金子无人讨厌一样,因为信它值钱。 8. 规律和道德哪个更重要? 当然是规律了! 违背规律的道德迟早会害了世界; 公正和慈悲哪个更重要? 当然是公正了! 没有公正的慈悲早晚让群体倾覆; 9. 能早早认知自我,人生便少了大半弯路; 而“自我”这俩字这么泛泛,如何认知呢? 其实自我主要就是两块: 一个是做起来踏实有底气的那件事; 这是自己基因里“术”的方向; 一个是做起来甘愿而无犹豫的那个定位; 这是自己基因里人生的类型; 沿着这两个点去挖自己最厚的天赋和最深的渴望,则自我明矣。 10. 和气,是项大能力; 真的做到和气需要三个条件: 一、待人温和,方可有和睦亲近之人脉; 二、做事大气,方可成经事无非之信赖; 三、经营团结,方可筑同心同德之情感; 所以,以达“和气”为目标即是修德之路; 所谓: 集体和气者,无有不兴; 能创和气者,必成雄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