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道亦人道,人道亦心道

 方略书院 2020-11-30

原题:茶道与人道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有关文献资料显示,我们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漫长的饮茶史,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这个文化称之为茶道。世界上真正有茶道精神的国家不多,一个是日本,其茶道精神为“和、敬、清、寂”;一个是朝鲜,其茶道精神为“清、敬、和、乐”。这两个国家的茶文化均源自中国。

中国的茶道精神为“和、静、怡、真”。其中“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怡”是指中国茶道的独特享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人道,是人们普世的人生价值观,是做人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做人的底线和遵从。下面,我来讲讲茶道与人道的关系。

“和”是儒教、佛教、道教共通的哲学理念,意味着宇宙万物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茶道所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其意思是,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二要素构成,要生存发展,需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

儒家根据“大和”的哲学理念推出“中庸之道”。在儒家思想里,“和”的意义相当丰富,相当于“中”、“度”、“宜”、“当”,意为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表现为:泡茶时,“酸甜苦辣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为中庸之美;待客时,“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为明礼之伦;饮茶时,“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为谦和之礼;而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则“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为俭德之行。现在国家倡导的公民道德规范中的“团结友善”所指的便是“和”。

说完“和”,再说“静”。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说:“至虚静,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可见老子和庄子认为,“虚静观复法”能使人明心见性,领悟世间万物真理的妙法,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则虚怀若谷、内敛含藏、洞察秋毫。

诸葛亮讲:“宁静致远。”“静”是中国茶道修身养性、追寻自我的必由途径。只有“静”,才能通过淡淡的茶汤口味人生的真谛;才能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才能通过小小的茶壶去领悟宇宙的奥秘;才能通过茶道修习来锻炼人格、超越自我。

古往今来,众多高僧、儒生,都异曲同工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途径,可谓“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在这浮躁的社会,一个“静”字能使人悟出多少人生大道,能使人做多少自己喜欢之事呀!

再说“怡”字。怡,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日本有严格、繁复的仪式,而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它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融为一体,各层面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茶道,并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

如文人学士饮茶,重在“茶之韵”,在饮茶之中,吟诗作对,修身养性,寄托情怀,交朋结友;佛家饮茶,重在“茶之德”,利用茶来提神,辅助参禅悟道;道家饮茶,重在“茶之功”,利用茶叶的药用价值,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最终羽化成仙;王公贵族饮茶,乃追求“茶之珍”,因名茶非一般人有喝,同时也是为了附庸风雅。可见茶道满足了各个阶层的需要,是名副其实的雅俗共赏之道。

中国茶道的“随意性”还表现在品茶方式的多样性方面。中国茶人品茶时,可寄情山水之中,可观月赏花,还可和其他活动相结合,如弹琴、吟诗、作画、下棋等。这就叫“君子和而不同。”“各取所需,从心所欲。”如同在人际关系中表现为尊重他人的爱好和习性,包容人的个体差异,甚至某些缺点、不足,相互认同、相互欣赏、相互促进。

最后说说“真”。“真”意味着真理、真性、真诚。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真理”是指在品茶中领悟“道”,实现精神的升华;“真性”是指品茶时表露真正的自我,无拘无束,任由思想海阔天空;“真诚”是指茶人在品茶中坦诚相见,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理解对方。俗话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人活着除了具有衣食住行等生存必备的物质外,更应该注重精神追求,要让自己的有限人生活个明白、活出滋味、活出价值,肯定需要探求人生之“道”。陈寅恪先生所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很多知识分子对“人道”的最高追求,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中国茶道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中国人的中庸智慧(温、良、恭、俭、让),反映了对“和谐自然”的认识和追求,将儒家“修、齐、治、平”的伟大哲理融进品茗的日常生活中。茶道如人道。儒家认为,茶可以自省、养廉、修德。唐代刘贞亮总结出茶有“十德”,除了对人体有药理作用的六德(尝滋味、养身体、散郁气、驱睡气、养生气、驱病气)外,还注重茶道精神的四德,即“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有人说,中国人的性格像茶,清醒、理智、平和、做人处事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和”具有个人、家庭和社会多重意义。和谐社会是人们的向往,和睦家庭是人们幸福的基础;国和享太平,家和万事兴,与人为善,待人和气,人缘便好、生意便兴、事业便旺。

“静”是人的内心状态,是人的修为、涵养,人能静方有慧;“怡”是人的心情,是人的生活态度,怡情于自然,则心旷神怡,怡情于事物,则收获欢喜;“真”是人与生俱来的秉性和道德追求。能做到“和、静、怡、真”四个字,人性的真、善、美也就体现出来了。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