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道人憨山大师古诗中提到的两首治病良方

 愚人道缘 2020-11-30

明朝憨山大师《醒世歌》中有这么两句话: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钟和气二陈汤。

诗中提到的平胃散和二陈汤到底是什么方子,有哪些药物组成,有什么功效,值得出家的修行师傅如此器重而推崇。下面我们从中医学的道理来说说。

第一首平胃散,本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加姜枣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以下是其适应症: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方中苍术苦辛温燥,最善燥湿健脾,故重用为君。厚朴苦温芳香,行气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是为臣。陈皮理气化滞,合厚朴以复脾胃之升降;炙草、姜、枣调补脾胃,和中气以助运化,都是佐使。诸药相配,共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大凡脾胃病变,脾胃湿滞,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来治疗,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很多调理脾胃的方剂,都是从它扩展演变而来,可是说本方是脾胃病祛湿的基本方。

现代医家常用来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古人言:诸症莫逃于四因:气 血 痰 食 。本方可以燥湿化痰,可以行气健脾,可以健脾消食,可以调气而助血生,可以说是针对以上四因都有一定的治疗和调理效果。既然气血调和自然精满神足,所以说是它也是养神良方。

另外一首方子是二陈汤,方中有: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生姜。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主要针对湿痰证,证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其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也可加入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纵观此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其方也可以变裁,如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也是变化万千,左右逢源。如果服用两钟如此之效的二陈汤,是不是胸腹间气顺痰消,一团和气啊。

要是再把这两方合二为一,称为“平陈散”(《症因脉治》),治疗范围更广,可治脾胃不和,湿痰停阻,胸膈痞闷,不思饮食。

在诗中提到这2首方子,作者可能只是取其平和安神之意,但此两方确实能不管身体万般疾苦,我只采用健脾和胃调气祛痰开通脾胃后天之本而通治一切疾患之功效,以不变应万变,治病求之于本。也隐含了有时过多复杂的辨证分析和药物干预也许还不一定针对病机,以乱制乱,乱更纷陈,而舍繁从简,回到脾胃之本,却可以起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功效,让身体在脾胃生机调整协调后自我恢复自愈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