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的根本,是利用人性激发出人性的美好|彭剑锋访谈海尔杨绵绵

 华夏基石 2020-12-01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2020年新年特辑



激发人的时候,既要有一个基本条件,还要有一种激励的机制,这个激励机制最主要的是激励他的自驱动能力。一个是自驱动能力,一个是价值观。在一个组织里,一个组织就一定是一种价值观。     

——杨绵绵



制度要建立在满足和尊重人的需求上

彭剑锋:海尔创业早期真的有员工在车间大小便这种现象?

杨绵绵:确实是有。早期为了引进项目,盖了新工厂,改造了新厂房,它就是没有基础条件,车间里面没有厕所,暖气什么的都不好,上中班夜班的人要上个厕所是很困难的事,他就躲到棉帘子后头,有的就在墙边上大小便,这个主要是在晚上,不是白天,但是车间不是厕所。然后张首席(张瑞敏——编者注)他就从在这个小问题入手抓日常管理。今天发布这个条例,明天一定要抓出一个案例来。

彭剑锋:典型事件。

杨绵绵:而且不管他是谁,必须按条例办,就是这样。

彭剑锋:以典型事件带动。

杨绵绵:马上该开除的开除。还有不准抽烟,抓着谁就是谁,一般有些人都是仗着自己有点小技术、小能力他就敢触犯一下。那时候我们弄了制度马上就有人违反,你刚要处理他,他去找人讲情托领导来跟你解释:这个人是很好的,是我们的骨干,原谅他一次吧。这样的话,张首席这个规章制度怎么能够起作用?就是我只认制度,我不管别的,一个是处理得要快,马上处理。

彭剑锋:所以海尔对人的管理首先是从理性权威建立起。

杨绵绵:对,先树立这个。当时有个年轻人也是技术不错,他也仗着自己有技术,就不遵守不在车间小便的条例,叫车间管理人员抓住了。这一次小便换了多少代价?当时确实是这个情况。因为最初条件差,所以听起来像个笑话。后来我们管理者就检讨自己应该做什么。员工为什么要这样呢?如果车间里有很好的厕所,员工根本就不需要在车间里大小便。所以我们后来设计厂房的时候厕所要多,澡堂要大,大家要弄得干干净净。

彭剑锋:还是围绕人的需求来进行,解决问题不是靠制度去堵。

杨绵绵:海尔是全青岛市第一个中午免费吃饭的企业,要有很漂亮的食堂,大家都在那吃饭。工作服是再生布的,也要做得一模一样的漂亮,这个人有基本需求。在你没满足基本需求的时候,你只强调纪律也不可能长久。所以是两手都要抓,要两步一起走的。

彭剑锋:所以光靠制度不解决员工的问题。

杨绵绵:对,你要研究他为什么会违反制度,你的问题就是让他不犯才行。

彭剑锋:这其实就是符合人性,这是张首席所提到的管理最重要的还是回归到人性,回归到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杨绵绵:对,你能满足他的,你能给予他基本需求的满足,他就能发挥基本能量,你要给他一个更高需求的满足,他就能发挥更高的能量,如果你能够超乎常规的给他一个环境,他一定能够发挥出超乎常规的能量来,这个不可能光有产出没有投入的。以前我们经常研究马儿跑还要吃草的问题,就是你要跑起来我一定给你好的草吃,而不是你连跑的动力都没有,我先用草引诱你也不行,首先是我要跑,然后吃到很好的草,他就跑得更快,必须是这样。

彭剑锋:还是个内驱动。

杨绵绵:真的是这样,这个东西不能偏废,偏到一边就不对,可能临时会维持一下,但是不会持久,我觉得这个事是这样的。

彭剑锋:第一步它通过这个理性化管理,但是同时解决问题,最终还是回归到符合人性。

杨绵绵:目的还是要让他们积极起来。
 

人不是哄着进步的,竞争要靠内驱力


彭剑锋:我认为在海尔早年的发展史上,有几个在中国企业里面是领先的,一个是从制度化开始,从照顾员工满足基本需求开始。第二个海尔就是赛马机制,当然赛马机制到现在所谓的对赌,核心作为人来讲激发他的内在潜能还是要有相对的竞争。

杨绵绵:必须要有竞争,人绝对不是哄出来的,你哄是被动的,如果是竞争,他就是主动的。是要追求主动发挥能量还是被动发挥?我下命令你发挥,我有一个东西引诱着也可以发挥,但是我不用你来干,很多人都可以来干,大家抢着干的话,那时候他们是主动的,大家主动要抢着来贡献自己的价值,所以主动和被动本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彭剑锋:再一个竞争既是内推力也是外在的一种。

杨绵绵:只有由内心发出的我一定要怎样才行,而不是说你要我怎样,我就满足你要的,那种是没有用的,其实是没有意义。从人力资源的挖掘上来看没有意义,你费那么大劲,调动一个人积极性,一个人能有多少本事?就这么一个位置让大家来抢,当他们抢起来的时候,主动力都有了,驱动力都来了,所以这个东西也是很好,竞争机制。市场经济就是这样。

彭剑锋:当年推行这种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阻力大么?

杨绵绵:我举个例子,我们的发泡技术当时在全国也是一个最新的技术,发泡是制造冰箱的关键技术,发泡质量好了,冰箱既不变形又保温又节电,架构什么的都很好,散的件一发泡都连在一起了。这是一个炉子装起来要在里头慢慢的固化,固化到应该固化的程度它就结实了,如果你快了这个冰箱就不直了,弯弯曲曲变形了。

我们发现发泡这个环节经常质量不好,什么道理?白天干得好好的,到晚上就不是这坏了就是那坏了。我们就装了一个摄像头来看到底怎么样,第一天刚发现点什么,第二天摄像头就坏了。我一气之下,早班晚班跟踪,24小时全跟上,我就不睡,我看你怎么着,后来就知道这是人为的。

于是我们就先从激励人来说,设计了一个激励办法,保质保量下的计件,然后算出来,只要达到这个生产线的正常能力,拿到的工资比当时的市长拿得还要多。我每天在黑板上给一线的员工算,你看你现在都可以拿到市长的工资了。就这样也还不行,真奇怪。我就很耐心的给员工们算,只要一切按工艺来干,就可以拿到我们设计的青岛市市长的工资,因为这个很好了,大家都觉得我现在也是市长的水平了。结果还是有些干夜班的员工宁愿不要这个,宁愿晚班睡觉,或者是白天该休息却干别的事了,晚上上班没精神打瞌睡。结果是冰箱箱体出来了,从固化炉里出来就变形。

张首席他这个人很厉害,他说从明天开始告诉他们,谁也别来上班,我不用你们了,我也不要了,不准来上班。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摄像头也破坏了,什么激励工资也最高了,还是不听话,那就不准上班,明天开始谁也不准上班。这时候那些人反而急了,当你剥夺他们上班的权力的时候他就来哭鼻子了,我要来上班,他再来上班就知道他犯了哪些错误。

彭剑锋:不行就退出岗位。

杨绵绵:不是退出岗位,是我们不干了。这就是张首席的脾气,我不会求着你,我不求着任何人来干,你们都算明白了。你自己想干就干,你要是觉得跟着我张瑞敏干不上就千万别干。

彭剑锋:还是强调自我驱动。

杨绵绵:在中层干部会上也是这样说,在全体员工会上也是这么说,你们跟着我肯定是要吃苦,肯定要很辛苦,但是你都要算清楚我们是为了干什么。那也是一个很大的目标,我们真的是很快就拿到了中国冰箱第一块质量金牌。
 
彭剑锋:这是海尔在整个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确定的真正品质。

杨绵绵:1989年他就拿到了,几年就拿到了一个质量金牌。

彭剑锋:所以质量的保证最终还是回归到人。

杨绵绵:哄是不行的,必须要用机制,让他自动自发自驱动,这是逼出来的自驱动的机制。所以我说激发人的时候,既要有一个基本条件,还要有一种激励的机制,这个激励机制最主要的是激励他的自驱动能力。一个是自驱动能力,一个是价值观。在一个组织里,一个组织就一定是一种价值观。

彭剑锋:朝着一个方向。

成就感是人的最高层次需求

杨绵绵:我当时到日本去主持海尔广告灯的开启仪式,我说,在日本的银座做这么一个广告,开亮这个灯不是简单的事,不是一般的企业都能做到的,但是我们要的不是在这个街上亮着的灯,我们要的是在每一个日本用户的心里有一盏海尔的灯永远亮着。所以这个是最值钱的,你亮着灯谁都能做到,形似而已,你要真觉得神似是亮到用户心里头去。

所以,根本上就是让用户承认你,让用户认可你,让用户赞扬你。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你不和用户互动你怎么知道你做的就一定是用户需要的?那就是叫一厢情愿。而且有条件互动你不互动,有条件让用户参与你不让他参与,有时即使你做得比用户想得好他也不乐意。就像炒菜一样,孩子第一次学会炒鸡蛋,鸡蛋炒糊了他也觉得好吃,为什么?因为孩子参与了,而你到饭店每次去吃炒鸡蛋他还是没感觉。每个人都有一种成就感,包括用户也有成就感,他的参与使他的产品形成了,这就是他满足这个人对成就感的一种需求。

彭剑锋:成就感的需求是高层次需求。

杨绵绵:对。

彭剑锋:所以您谈到很重要的一点,真正要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还是要让员工有成就感。

杨绵绵:员工的成就感和用户的成就感是结合在一起的。

彭剑锋:一个是员工的参与,第二个他跟用户互动的过程中他是一起参与的,一起共创价值的,这个实际上是一个最高层次的一种激励。

杨绵绵:只有他亲自参与了,他才对他的成就会有感情。你看你参与了海尔的工作,海尔一切的光辉成就你都都会感到骄傲。所以你怎么样能够把用户吸纳进来一起参与共享,这就是一个很伟大的工程。正好现在是互联网,如果没有互联网,你没有那么容易参与。

彭剑锋:所以我认为,互联网也为张首席他对人的这种理想,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杨绵绵:他是典型的顺势而为,因为有这个互联网的技术,可以让每个用户非常容易的参与,因为有互联网技术,你可以建一个虚拟的平台,所以这就成就了我们本来想要满足人人参与的想法,包括用户、员工,人人参与、人人感觉到有成就,那时候人才有真正的主动趋向。

彭剑锋:所以外界对张首席提出的一些思想不一定能够理解,他总觉得有些东西很超前,实际上张首席的思想几十年他一直是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的,他不是说简单的要赚多少钱,最终海尔要回归到到底是为了什么。

杨绵绵:到底我激发了多少人,或者我引导了多少人有成就感,或者说主动释放潜能,最终目标是让每个人能主动释放潜能。

彭剑锋:这就是所谓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人的目的就是你能够得到尊重,你价值能够得到释放,最终能够实现自主管理和自由。

杨绵绵:自主管理,是这个样,你不是被动,被动就是有个压迫感,主动他就有释放感,只有在释放的氛围下才可能释放潜能,把被动变主动,这个是不容易的。

彭剑锋:杨绵绵在海尔的发展史上对干部的培养、干部的要求,您最看重的是哪些要素?

杨绵绵:同心同德。

彭剑锋:就是价值观统一。

杨绵绵:这是最重要的。干冰箱这个技术现在是太小儿科的技术,大学时的一些同学说,杨绵绵你怎么干这么简单的东西,这能干出个什么名堂。我想的是,不是技术,而是把这个技术作为一个载体,来体现把人的潜能不断的发挥提高,而且能够在适应时代潮流的状态。这应该不是空想,套用张首席最近的讲话,叫“得时不怠,时不我待”。如果你这个机遇失去了再也不会来。实际上还是抓紧这个机会,谁先想到了谁先去做了,那么谁就会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我说互联网正好来了这个技术,正好这个平台思维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实现人的潜能的主动释放。

彭剑锋:这个也是给了张首席历史性的机遇了。

杨绵绵:是,你要是不抓住,还是要13条去管理,那你就违背了时代。但是你看没有当时的被动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主动。

彭剑锋:这也是个过程。

杨绵绵:这个被动首先要赶到一个价值观的笼子里,在这个价值观笼子里头的自由自在,这个肯定是前提。

彭剑锋:在价值观笼子里面自由自在这句话好,把权力关在笼子里面,它叫约束,否则就是无政府状态了。

杨绵绵:否则你是没有准绳的,没有目标的,那就是脱离主线了。

利用人性激发人性的美好面

彭剑锋:我们有时候在比较,比如说任正非也好,张瑞敏也好,柳传志也好,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不同的地方,也有共性。大家都说张首席和任正非都是人性大使,他们都是能够洞悉人性。

杨绵绵:张首席是利用一部分的人来实现更大人群的需要,用户是最大的人群,用户的满足是最大的人性满足。对人性的洞察,古今中外都适用,所以国际上的许多学者也很认可张首席。不像我们有些国内的觉得很厉害的管理理念,你到国际上讲不通。以人性为根本绝对没问题,在国内任何一个人坐下来谈都没有问题,即便到先秦诸子百家那里也能找到出处。

彭剑锋:我们研究人力资源实践,中国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的理念思想其实是太具有中国特色,而张首席很多特色是跟国际直接接轨的。

杨绵绵:中国有很多人力资源的课他都是实用主义,如何管理中层干部,那你们说说你管理中层干部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研究透以前,只是一些器的研究不行,不是人性的研究就不行。

彭剑锋:所以从他个人来讲,包括他自己对自己有约束,能够管得住自己,他最好服从于他的目的。

杨绵绵:这是小我要服从大我,我认为他触碰到了人性的根本。

彭剑锋:我觉得是几个层次,普遍来讲是对人性的尊重、洞悉和了解,从企业来讲就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尊重,企业要创造价值,从普适的角度来讲是回归到人性的尊重,作为企业来讲不能完全基于人性,他要基于价值。

杨绵绵:问题是利用人性为己服务就不行了,你利用人性,激发了更高的人性。

彭剑锋:对,这是更高一个层次。利用人性,激发更高的这种人性的价值诉求。

杨绵绵:不过这个从初级到高级就得这么样,这是规律,一下子马上就能够很高层次的也不可能,你还是要从那个被动式的管理开始约束,先约束一个方向,然后才会有一个大家都很明确的边界的笼子,这个边界就是底线,是一个有底线的笼子,在这个笼子里头的自由自在,这就行了。

彭剑锋:所以人的这种潜能自由的发挥是有规则的。

杨绵绵:肯定是这样。跑道规则它是非常清楚的。100米赛跑,每个人只能在那个轨道上跑。海尔就是建立一个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的平台,所有人的自由自在必须在这个机制和平台上。

图为杨绵绵(左)接受作者访谈

注:本文收录于彭剑锋、云鹏所著《海尔能否重生》一书,原标题为《杨绵绵眼中的张瑞敏和他的创客实验室》,本处为节选,小标题有编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