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女教授对不起,我们普通人配不上你的大道理

 长沙7喜 2020-12-01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和我一样的普通人。虽然人人皆爱宽心丸,但是今天,我却想加点儿苦口药。

周末被一个清华女教授和她的“普通人论”刷屏了。

很少追热点的我,这一次,决定第一时间站出来,发出些不一样的声音。虽然可能会被怼被骂,虽然对方是清华副教授而我只是个普通的海淀爸爸,但是,我依然希望打破自媒体圈的鸡汤漫灌,给普通人呈现一些不同视角的观点。

因为,别人的话再温暖,也终究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严寒。

01

被“钢琴”暴露的错位教育观

讲真,看到钢琴那一段,我就有点看不下去了,给大家搬运过来看看:

“我先生曾经跟我商量,要不要让孩子学弹钢琴。我就说,不要,你想想看,北京可能有300多万孩子在学钢琴,咱们楼上楼下就有四五家,在这种情况下学钢琴,要想出类拔萃,这不是自取灭亡吗?咱们还不如让孩子学习古希腊罗马史呢。”

看似无心之言,不经意间暴露了演讲者自相矛盾的教育观。

“要不要让孩子学弹钢琴”

“不要”。

——在兴趣班的选择上,父母都直接替孩子做了决策,谈何让孩子认识自我?

“北京有300多万孩子在学钢琴”(所以我们不学钢琴)

——当“众人皆苦”的时候,“不从众”往往被神话。盲从有时候确实不可取,问题是不从众就是“对”的吗?中国每年有数以千万的孩子参加高考,有多少家庭有底气“不从众”?

“在这种情况下学钢琴,要想出类拔萃……”

——目标如果出了问题,路径必然出现偏差,在政治学教授眼里,学钢琴的目标,就是为了“出类拔萃”吗?

“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演讲中大谈“失败学”,怎么套到自己头上,就“不成功便成仁”了呢?

“咱们还不如让孩子学习古希腊罗马史呢。”

——我真不想引用“何不食肉糜”这句话,但是,古希腊罗马史是每个家长信手拈来就可以启蒙的吗?

这位老师,你够了!

02

普通人鸡娃是军备竞赛吗

虽然贵为清华政治学副教授,但是演讲者所表达的观点,其实并没有多少新意,说来说去,无非还是“教育是不是军备竞赛”这个老话题。

作为一个教育公号,这个问题之前我并没有和读者们讨论过,原因很简单:即使真的是军备竞赛,咱们普通人难道有得选?

我们普通家长,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有机会买到清华附小的学区房,也未必有机会给清华附中投个简历,更未必有机会踩着千万人的肩膀,走进水木清华的殿堂。

但是,对清华副教授的女儿来说,前两步是理所应得的。

我们不拼,行吗?

或许,在“高层次”人士的眼里,我们普通人的这种拼,像唐吉诃德一样蠢;我们再怎么拼,结果也很可能是一败涂地。

但是,别忘了,作为普通人,我们怕失败吗?

不,比起失败,我们更怕的是连参加比赛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有一天,国内的高考也需要教授推荐信,需要体育特长,需要公益业绩;又或者,如果有一天,高考这场竞赛只剩下我们这些普通人在玩,那时候摆在普通人面前的,将不是焦虑,而是绝望!

幸好,我们把孩子生在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又赶上一个伟大的时代。

幸好,孩子们参与角逐的这场竞赛,虽然有起跑线,却始终是零门槛。

幸好,教育从来都不仅仅是资源的比拼,看似无解的答案背后,其实闪烁着非常多的可能性。

我知道有人会问,到了现在,你还相信这种可能性?还相信努力会有回报?还相信小米加步枪能对抗长枪大炮?

我相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只能相信,也必须相信。

军备竞赛绝对不是普通人挑起来的,但是,普通人既然已经卷入其中,就只能义无反顾,拼尽全力去博取一种可能。

图片来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03

不是马云就是普通人?

非常惭愧,作为一个普通人,这一次我竟然没有看懂“普通人”。

因为演讲者所列示的那些“不普通的人”,要么是行业领袖,比如马云、郎朗、姚明,要么非官即贵,挣大钱,做大官,当网红……

我真想说,老师,你这么一说,把我弄焦虑了,我忽然觉得自己可能连“普通人”都不配当了。您说的那些“不普通”,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不可能”。

教育界有一句知名的鸡汤:我们的孩子终将成为普通人。但是,和大多数鸡汤一样,它也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什么样的人是普通人?什么样的人不普通?谁能界定?谁能说得清?

所以,不要被这句话遮蔽眼睛。不是我们的孩子终将普通,而是每个人都终将普通。

但是:

普通不等于平庸。就像今年感动中国的那些普通人,他们不是大咖,却生动地诠释了凡人亦英雄。

接受普通也不等于不想当英雄。就像人终将逝去,但依旧要灿烂的生。

所以,接受不接受孩子普通,和鸡不鸡娃,压根没什么必然联系。

这些话不是对老师说的,因为在我眼中,她和她的女儿都不普通。

这句话是对和我一样的普通人说的。我们没有名校光环,也没有背景和资源,所以对于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普通人,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我无条件地接受她的普通,但是,却也会竭尽全力带着她挑战各种不普通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04

自由很可贵,但自由也很贵

听说有的人读完这篇文章,感觉像吃了一颗宽心丸,不鸡娃了,也不焦虑了。很遗憾,我一点都没感觉心宽,恰恰相反,我体会到的是一种被吊打的挫败感。

摘几句话给大家品品:

你往人最多的地方扎,怎么可能安全?那肯定是踩踏式的竞争。硅谷的投资家彼得·蒂尔写过一本书,《从0到1》,就是说这个投资原理。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从竞争中胜出,你要做1,不要去做10001。你去做10001,肯定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因为你前面已经有10000人了。

老师,对不起,我也知道高考独木桥很挤,军备竞赛很苦,我们也心疼孩子,可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往哪里去?哪个领域想做1就能做1?哪个敢轻轻松松定个小目标就“一个亿”?

既然是试错,肯定就会犯错,结果可能就会失败。很多家长,教师,年轻人之所以不敢去试错,就是怕失败。

老师,对不起,不是我们不敢试错,而是在现实面前没得选择。高考之于我们,是被无数前辈验证过的,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佳路径,是前人跑赢的人生模式。我们不敢选择其他路,不是担心失败,而是承担不起失败的后果。就像有几个人,敢像思聪同学那样投资呢?


另一个可怕的“失败观”就是成功标准的单一化。

老师,对不起,我们普通人,压根无法选择成功的类型,对我们来说,努不努力在己,成不成功由命!

当然,有一句话,老师说的没错。让每个孩子发现自我,自得其所,的确也是教育的职责。

但是,实现这个目标有一个前提:自由选择

如果我也像老师这么优秀,或许在教育这件事上,也可以拥有像她这样的自由。如果在时代面前,我可以有足够的安全感,也能带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或许我也会选择风轻云淡。

可惜,我没有。

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说,我都还不配享受自由,我的孩子也不是前程无忧。就像老师说的,不确定的时代,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机会。但有些机会一定不是雨露均沾的,我带着孩子,多努力一点,或许就离机会近一点,离危机远一点。

既然无法给予孩子确定的未来,就只能带着她闯关现在。如果孩子迟早要面临竞争,为人父母者也不能帮她开挂,就只能帮助她从现在开始就接受淬炼。

我不想随波逐流,却只能不可遏制地融入时代的洪流。

我无意和谁竞赛,只希望在教育这件事上不留遗憾。

老师,对不起,不是您说的不对,只是今天的我、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还配不上您的大道理。

我也想拜托那些比我们早一点自由的人们。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气可鼓不可泄,所以,请不要再端着鸡汤,劝我们这些没有鸡肉只有鸡血的普通人佛系了好吗?

作为一个真正的普通人,一个会被“先赚它一个亿”小目标雷到的普通人,一个慕“海淀六小强”而不得的普通人,一个除了奋斗别无所有的普通人,一个渴望自由却深知自己还非常不自由的普通人。

对不起,我们佛系不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