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品鉴】郭峰画作欣赏:匠心独运 墨润河山(独家)

 微风读书会 2020-12-01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独家原创  书画授权

匠心独运  墨润河山

——郭峰画作欣赏

文/魏锋 

在我国绘画艺术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几经变迁,学派纷繁,在每个时代的特定流派中,都有其代表性的人物,各溯本源、阐宗明义,集大成于一家,弟子门人代代传习以成体系,传承既久乃枝分叶布,种类遂繁矣。历代国画大师巨匠,无一不是继承传统,同时又能突破前人籓篱推陈出新者。然而,现实社会中许多画家却泥古不化且意境上平庸无奇。因此,能够画出新境界,画出新时代风尚的画家不多。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每个中国画家面对的一个永恒的命题。

郭峰作为一个山水画家,上溯宋、元、明、清诸家,悉心研习黄宾虹、李可染等大师之精髓,深受长安画派和徐义生恩师绘画精神滋养,其作画摒弃泥古不化和意境上的平庸无奇之风气,其作品有大气磅礴之势,亦有万籁俱寂之静气,抒胸中之山川气神,神游于万壑松风之间。

《太行万仙山》给人以古老、庄重、大气和沧桑之感,用墨独到,以娴熟的白描技法,无声地倾述着大山的沉默和雄伟,起笔之处饱蘸深情,运笔之时信马由缰,落笔之处回味无穷,整幅画作一气呵成,大有气吞山河,引吭高歌之气派,作者既把自己无意识地融进了大山坚厚的怀抱,又将自己清醒地置于大山之外的苍穹之下,山恋叠嶂,峰回路转,用淡雅的黑白两色巧妙地抒发出作者真实的灵魂。整幅画大道自然,朴实无华,难觅匠心之痕,恰似将现实中的山岭原原本本地移动到了宣纸上,给人以真实亲切的质感,让欣赏者入其内领略山高水长的绵长美,同时,全画布局精巧,虚实得位,又让欣赏者出乎其外,远观坚挺傲岸的大山肢体美。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并没有刻意从细节着墨,也没有用心追求铺张之功效,而是采取了大写意大写实的直白表达方法,准确而圆满地叙述了画家所要传递的信息,以及画家别具匠心的艺术追求和画作风格,使欣赏着淋漓尽致地享受到了不一样的艺术熏陶和精神大餐,达到了画家与欣赏着完美无缺的对接,从而显露出画作强劲的张力。

《雅居图》力求突破画家业已成熟的画风和套路,大胆运用虚实相映的水墨渲染,远处层层叠叠的群山和近处壁立万仞的山峰形成彼此相依的画面,对比明显,遥相呼应,与其写真相依和呼应的是平滑如镜的湖面,水波不惊,静若处子,立体的远山和平面的近水彼此相依交融,形成了一种和谐、宁静、清爽的静态美,寄情山水,悠然自得,何须纷繁世界鱼肉相争,此情此景,谁人不以世外桃源相认,如果说画笔就此戛然而止,那岂不枉费画家一片苦心,画龙不点睛,与画虎不成反类犬岂不相当,仔细瞧,原来在画幅的中下方有一块不大的平台,平台上出现两个人正在临水远眺,原来如此恬静优美的山水之处,正是此人雅居的所在,这是画家向往的地方和追求的生活,也是每个人渴盼和翘首以待的青山绿水,整幅画给人以自然和谐之美感,让欣赏者在繁杂和焦虑的状态下享受到愉悦和平静的滋润,回归一种原始生态,向往一种自由生活。

苏东坡说“颓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一个画家的成长,离不开他的读书和阅历。郭峰的画作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与他的读书和阅历息息相关,他1966年生于咸阳,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是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理事,咸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咸阳市山水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咸阳画院画师,西安大唐书画院副院长。一直以来,郭峰从事美术编辑和美术教育工作之外,潜心于山水画创作。他经常深入生活采风,撷取灵感和激情,始终以现实生活为灵感之源,以现实感受为基础和前提,把传统笔墨融入作品之中,探求笔墨之新意,生活气息浓厚。笔下大山大水气势磅礴,雄浑苍劲,气象万千。

自然山水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饱含着一种浓郁的情感与精神,在一系列水墨作品,郭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妙运用,注入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作品笔墨娴熟,大气恢弘,形神兼备,飘逸疏淡中气韵生动,率性而不拘谨,老辣而不失湿润的感觉和味道。他的画在自然之中透着凝重,在野逸之中蕴含着情怀,凸显了山水画的神韵,张扬了画家的创作灵感,给人一种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不论从笔墨、意境,还是从起承转合的谋篇布局,他的画作均达到了一种相对较高的层面,紧紧抓住中国画抒情写意的根本特质,把历史与现实、艺术与自然、主观与客观巧妙结合,大胆构思,给人们以出其不意的效果,使画有尽而意无穷,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又一个遐想的空间。

迄今他创作的多幅作品在全国公开出版物发表,曾屡屡获奖,被众多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