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说出16个字,成为最无耻的汉奸,被愤怒的百姓处死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在明末清初之时,许多明朝的文臣武将纷纷倒戈,先投降于李自成,见势不妙时又归顺于清廷。其中吴三桂是最著名的一个,他背负骂名至今。其实在同时期,还有个汉奸,比他更为无耻,他的建议,造成了汉族文化的断层,也让无数百姓死于屠刀之下。所幸,此人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他叫做孙之獬,“獬”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俗称独角兽,是嫉恶如仇、公正清明的代表。然而,孙之獬这个人,辜负了爹妈给他取的好名字,他的所作所为,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是天启年间的进士,后来投靠在魏忠贤的门下,成为阉党成员,并且过了一段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好日子。然而,好景不长,崇祯上台之后,魏忠贤一党得到了清理。本来崇祯不愿意牵连太多,并没有对孙之獬动手,可他自己却抱着阉党编写的《三朝要典》,到太庙痛哭。

这自然被东林党人口诛笔伐,崇祯也很愤怒,下令“削孙之獬籍”。在崇祯一朝十多年时间,他都没有翻身的机会。

清军入关之后,孙之獬认为机会来了。他本来不在京师,却带头并让家人和奴仆都剃头留辫,穿起了满人的服装,一心一意等待清廷的宠幸。清廷刚刚进入紫禁城,亟需赢得人心,听说孙之獬如此顺从,便招他入京担任礼部侍郎。

当时,天下初定,虽然多尔衮以顺治皇帝的名义曾经发布过剃发令,但鉴于汉人的反抗,并没有太过强制性的推行。在上朝时,清廷甚至允许满人穿满服,汉人穿汉服,分列两旁。

孙之獬赶到京师后,自然还是穿着满服,留着辫子上朝。一开始,他想站在满人的那一列,可是这些满人贵族个个功勋卓著,谁又看得起他,便让他滚到一边去。孙之獬又只好尴尬的站进汉官的队伍中,汉人官员见他这种打扮,也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将孙之獬推推搡搡。

孙之獬狼狈万分,他不敢埋怨满人,只好将气全部撒在汉官身上。想来想去,一个绝妙的主意出现在他的脑子里。他向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建议,以最大的决心强制推行剃发易服令。多尔衮还是有些犹豫,孙之獬却无耻的说出了16个字:

此乃陛下之从中国,非中国之从陛下也。

他谄媚的告诉多尔衮和顺治帝,清军已经入主中原,只有老百姓顺从你们的,没有你们顺从百姓的,千万别搞错了,也千万不要心软。

听了汉人都这么说,多尔衮恍然大悟,连续发布了措辞严厉的剃发令。他规定,只要是清军所到之地,十天之内,必须完成剃发易服。从此之后,随处可以看到清军带着剃头匠走街串户,高喊“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

也就是这个措施,激起了江南更大的反抗,多尔衮曾经为此忧心忡忡,他所信赖的汉人陈名夏多嘴说了一句“只须留头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矣”,马上被处以绞刑。

汉人一向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为信念,又以自己服饰而自豪,然而清廷却完全颠覆了这个观念。所以,清初的反抗,大多就是因为这个剃发易服令而产生的。清军为了镇压起义,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案。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清廷固然应该负有最主要的责任,孙之獬的推波助澜也不可否认。

巧的是,这个臭名昭著的汉奸没多久就遭到了他应有的报应。顺治三年,孙之獬请求衣锦还乡,他蛰伏十多年后,终于身居高位,而且被清廷所器重,自然希望好好在家乡卖弄一番。没想到,他刚刚回到山东,就遇到了谢迁等人领导的起义。

他被起义军活捉,然后五花大绑的游街示众。看到他留着长辫,起义军气不打一出来,让人将他全身上下刺满针孔,然后将毛发塞进去,以此发泄愤怒。随后,义军指着满身头发的孙之獬,宣告了他的罪行后,将其斩首示众,暴尸城中。

参考资料:《清史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