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犁田挖到国宝,专家三顾茅庐才请出来,面世后让人大开眼界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一天,河南辉县褚丘乡的一位农民,正在地里犁田,突然感觉犁头碰到了硬物,通行不便。他留了一个心眼,小心翼翼地抛开泥土,就发现了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周边的农友也过来围观,但这个怪东西被泥土包裹得严严实实,谁也不知道是什么。

这位农民马上停下手头的农活,赶回家中冲洗这件物品。可是,洗干净之后的物品,还是让这位农民感到困惑,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没有见过。不过,他可以肯定的是,这并非现代物品,而是古代的文物。



在那个年代,文物保护意识普遍淡薄,但河南辉县却是一个例外。因为当地出土过许多重要的青铜器,所以老农认为,这件文物很值钱,一定要好好收藏,等到有朝一日买个好价钱。所以,当他挖到文物的消息传开后,哪怕是文物工作人员上门,他也缄口不言。

当地的领导、文物工作人员耐着性子,连续三次登门,不断宣传国家的文物保护政策和奖励办法。经过反复进行思想工作,这位农民终于拿出了发现的文物——确实是一件国宝。



古代人的物质生活比现在要低得多,但他们的精神文化却一点都不落后。我们现在说到酒器,一般将盛放美酒的称为酒瓶,品尝美酒的称为酒杯。除此之外,别的酒器名字用得很少。但在古代,酒具包括尊、壶、爵、角、觥、觚、彝、卣、罍、瓿、杯、卮、缶、豆、斝、盉等等,一点点形状和结构上的差异,名字可能就是天壤之别。

农民不知道这是什么,当文物专家却一眼喊出了它的名字——青铜卣。卣在现代已经消失了,但在商周时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酒器。它的外形大部分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底部有足,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有便于携带的提梁。



农民只知道这是文物,只知道它价值不菲,但专家却当场说出了门道。原来,这件文物的造型精美华贵,卣盖是以扣状方式与卣口紧密相连,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美酒不容易挥发,现代的瓶盖也不过如此。卣盖之上有铜钮,可以方便取出盖子。卣盖和器身之上,均匀分布着四条扉棱,这可以让器皿更为立体丰满。

文物之上还有鸟兽的造型,一是位于提梁的兽头,面目狰狞,威武不屈,似乎在护卫着主人的美酒,另一是在卣腹下半部的飞鸟,是高浮雕的制作方式,欲静似动,十分精彩。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件青铜卣上的纹饰。它的表面之上,以云雷纹为地章,又有鸟纹、竖瓦纹等等,整个看起来都是精美华丽的纹饰,却无繁冗堆砌之感。这些纹饰锈迹斑斑,更在古朴凝重之中,增加了一份波诡云谲的神秘感,让人跨越千年依然心潮荡漾。

这件文物被征集到新乡博物馆,而且在入馆登记之时,又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它的底部和卣盖的内部刻着“祖辛”二字。按照文物命名规则,它得以确定为祖辛卣。然而,两个字的意义,并非给文物名字那么简单。



祖辛是商王祖乙的儿子,也是商朝的第十二位君主。也就是说,这件文物,极有可能就是祖辛亲自所铸,是属于“御用文物”。我们发现的青铜器这么多,真正是王用的还是很少见,这也进一步提升了祖辛卣的地位。

后来,这件文物又被拨付给河南省博物馆收藏。文物专家发现,它的扉棱、提梁等部位有明显的范铸痕迹,这说明它不是一次成型的而是二次浇铸的。学会二次浇铸技术,就能制造更精美更复杂的青铜器,这是技术上的飞跃,祖辛卣也以此见证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不断创新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