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仅有三字铭文的青铜鼎,出土后就惊艳世界,名扬天下后不允许出境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清朝咸丰、道光年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再次轰动全国。这个在施耐庵笔下好汉聚义之处,出土了七件青铜器。数量虽然不多,但件件庄重华丽,精美无比,被称为“梁山七器”。它们到底有多出名呢?就拿现存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小臣艅犀尊来说,就经常登上各类青铜器的书刊封面,作为中国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遗憾的是,在那个年代,清政府既腐败无能,又没有相应的文物保护规定,眼睁睁看着这批国宝文物流落民间。现在,除去几件下落不明之外,绝大部分都已经流失海外,唯有今天要说的主角“太保鼎”还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鼎应该是圆形三足的,这才符合“三足鼎立”的说法。其实,方形四足鼎并不少见,而且根据实物考证,四足鼎出现时间还应该略早于三足鼎,最著名的国宝重器司母戊鼎就是四足鼎,太保鼎也是四足鼎。

相比于司母戊鼎的庞大体型,太保鼎实在算是个小个头。它高为57.6厘米,长为35.8厘米,宽为22.8厘米,重量仅仅只有26公斤。但是,它的器型古朴庄重,纹饰华美,依然能从各种青铜鼎中脱颖而出。在太保鼎之上竖立着两耳,耳上以夸张的浮雕刻画着两只怪兽。在鼎的腹部密密麻麻布置着蕉叶纹与饕餮纹图案,显得诡谲神秘。最为独特的是鼎的四棱边和柱足之上都装饰着扉棱,这才所有的青铜鼎中是绝无仅有的。

一般而言,青铜器上的铭文也非常重要,深知决定了青铜器的价值。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它上面有近五百个铭文,是目前可见的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者。然而,太保鼎的内壁上唯有“大保鼎”三个字,照样弥足珍贵。

在金文中,“大”通“太”,所以此鼎被命名为太保鼎。太保指的是西周官职,与太师、太傅并称为三公。《尚书·君奭》就记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左右。”根据专家多年的考证,这件太保鼎的原主人就是召公奭,象征着他的权势和地位。

这样非凡的艺术品,展现了西周时期顶尖的青铜器制造技术,也凝结了古代先民的无穷智慧。当然,出土之后,立即惊艳世界,也受到了许多金石收藏家的热捧。几经辗转,山东济宁钟氏、南海李山农、日照丁跋臣都曾经拥有过它。

到了民国初年,国务卿徐世昌成为了它的新主人。虽然他是袁世凯的心腹,位高权重,见多识广,但也深知能得到太保鼎需要多好的机缘。因此,他在得意洋洋地写下了《得鼎歌》,叙述了自己与太保鼎的缘分,称赞太保鼎的珍贵,并将之与毛公鼎并列。

更让徐世昌欣喜的是,就在喜获太保鼎的第二年,他就当选了民国大总统。这样一次难忘的“问鼎”经历,让徐世昌感到太保鼎是吉祥之物,更加视若珍宝,看得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即便是后来隐退为寓公,也从未放弃此鼎。

徐世昌逝世之后,徐家人将太保鼎当作传家宝。无论时局如何动荡,收藏环境如何恶劣,都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损毁。直到建国以后,新中国欣欣向荣,国力蒸蒸日上,徐家后人深感国家的强大,由国家保管这样的重器更为安全,便在1958年由徐世昌的孙媳作主,将其捐献给了天津博物馆。

因为它早已名扬天下,是“梁山七器”中唯一一件存于国内的青铜器。所以,国家将其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出的文物,绝对不允许外出展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