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48】“夏” 主题有奖征文刘义萍作品

 早6点半 2020-12-01

康桥之桥

刘义萍(福建)

仲夏,是剑桥最迷人的季节,阳光是温暖的。清风徐来,微风拂面,甚至还夹带丝丝的寒意。据说,若是下了一场小雨,便可“一雨成秋”了,仿佛回到福州的深秋。

剑桥临近时,心中莫名升起“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多少年来,无数次在脑海中,编织与素描的画面,倏然在眼前呈现。

道路的两旁是一排葱茏苍翠的大树和淡紫色的樱花,圆顶的、尖顶的、古老别致的教堂,学院、商店、住宅,参差点缀在街巷之中;碧绿色的草地,几乎铺满了除街道以外的空地。粉色的玫瑰、鹅黄色的风雨兰,还有一些不知名姹紫嫣红的小花,被制作成各式各样的造型,如花篮、如瀑布、如鸟兽……有的挂在路边,有的依偎在商店门口,有的簇拥在住家的阳台上……满目皆是色彩斑斓的“花花世界”,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徜徉在繁华似景、花香四溢的剑桥城,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享受。

剑桥是英国剑桥郡的首府,著名的剑桥大学(University Cambridge )所在地,离伦敦不足百公里。一条河流穿城而过,这条河被命名为“剑河”(River Cam),也译为“康河”,康河在市区内画了一个大弧圈,汩汩地向东北流去,注入乌斯河。

早在两千多年前,罗马人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屯兵驻军。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剑桥只是一个乡间小镇而已,直到公元1209年,剑桥大学的成立,这个小镇才渐渐为世人所知。

后来,人们在康河上修建了桥梁,这些几经沧桑、设计精巧、造型独特的桥梁,大大方便了市民、学生和游客。其实,这里每一座桥,都蕴含着一个个动人的历史故事,承载着剑桥人的光荣与梦想。

而我第一次知道康桥,便是在大学里的现代文学课,读徐志摩的《康桥再会吧》和《再别康桥》两首诗,诗中作者对康桥的爱恋、离愁、憧憬、惆怅、真挚之美跃然纸上,深深打动了我年轻的心,至今,每次诵吟,总是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薄暮时分,落日镕金。静静的康河,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喧闹起来。泛舟康河,是每一位初到剑桥旅人的最爱。码头上几十只方头平底的小船一字排开,正蓄势待发,三位身穿黑白条纹T恤的英国青年,热情地引导我们这些来自徐志摩故乡的游客登船游览。他们手握长篙,一边撑着船,一边大声地用纯正英语,向我们介绍康河的人文历史和康桥的故事。

小船缓缓地行驶在康河的中下游,这段河面较为宽阔些,水流平缓,河的两岸尽是剑桥大学各学院校园里的华丽建筑。

远远望去,校舍与教堂交相辉映,一栋栋墙上爬满青藤绿叶的红砖小楼,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几只黑天鹅慢悠悠地摇摆着走在松软的草地上,丝毫不理会嘈杂的游人。夕阳下,河岸上的垂柳,不时地掠过我的发梢,蓦然想起志摩的那句“那河畔上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美得心都碎了。

康河上的桥,在我看来,只能算是小桥了,因为康河也是仅有一、二十米宽的小河。就是这些构思精巧、形态各异的小桥,不舍昼夜地送迎多少个黄昏和黎明,引无数游人竞折腰。

康河上,最著名的应该是女王学院的数学桥、国王学院桥和圣约翰学院的叹息桥。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小船在长篙的助力下,渐渐地快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座勾勒出几何图案的小木桥映入眼帘,这就是数学桥,它连接着女王学院。据说,是牛顿设计的,而实际上,这座桥建于1749年,那时,牛顿已去逝20多年了。数学桥建成时,整座桥不用一根铁钉,但是桥身却坚固无比。在维多利亚时代,曾经有一位好奇的学生,把桥拆开后,想探究其中奥秘,可惜他无法复原了,最后只好借助铁钉,足见当初建桥时的水平之高。

剑桥大学在数学研究领域领先于世界,难怪酷爱数学的剑桥人,在区区小桥之上,也喜欢费一番心思。

“徐志摩”!年轻的英国船工,突然用生硬的汉语呼唤起来,原来是国王学院的桥到了,徐志摩与国王学院有着不解之缘,他的名字在上世纪早已为剑桥人所熟知。

1921年,徐志摩通过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认识了英国作家狄更生,在狄更生的推荐下,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旁听。他在剑桥接受了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广泛地涉猎世界上的名家名作,崇拜英国诗人雪莱和拜伦。他对康桥的生活十分留恋,性情兴奋异常,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他在《康桥再会吧》诗中写道“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中的两岸……”

19288月,徐志摩第三次来到康桥,三个月后,即将回国之时,在国王学院的后花园里,写下了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20087月,为了纪念徐志摩《再别康桥》发表80周年,剑桥大学在国王学院的西面,学院的后花园里,树立起一块白色的大理石碑。这块一平米见方的大理石,是从北京运来的。上面刻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再别康桥》诗中首尾最著名的两句。树碑纪念,这是剑桥大学给予徐志摩先生最高的礼遇,这块石碑也将成为中英两国人民美好友谊的象征。

最有趣的是叹息桥。世界上有三座叹息桥,我都有幸见到过。

威尼斯的叹息桥最著名。据说,当犯人判决之后,重犯被带到牢里,可能从此告别俗世了。所以,当他们押过这座密不透风的桥时,不由发出深深的哀叹。而牛津大学也有一座叹息桥,它连接着哈特福德学院,因为形似威尼斯的叹息桥,故也称为叹息桥。

圣约翰学院这座桥,亦被称为“失意桥”。它建成于1831年。过去,学院里的学生考试不及格,经常来到桥上叹息、流泪,甚至于跳河自尽,同时,还有些恋爱失意者,也会来到桥上感叹恋爱的艰难,时,想不通的人一头栽进了河里……关于叹息桥的传说很多很多,后来,圣约翰学院为了防范事故发生,决定把这座桥的四周用铁栏杆围起来了,以致于形成现在这种近似廊桥的样式。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其实,人生何其不艰辛,需要叹息、伤感、悲痛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是,我们没时间沉沦,收起哀叹、拭干泪水、一路高歌前行。正如志摩先生诗中曰“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如今的康河上,已经有20多座桥,尽管每座桥都有自己的名字,但是它们都叫“康桥”。现在,每天400多条船,荡舟在康河之上,斗转星移地迎来不同肤色与语言的世界游客,这些曾经沧海的桥梁,见证着世界的飞速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徐志摩先生与康河相伴几年后,曾慨叹:“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然而,我以为康河的灵性,应该属于那些充满深厚历史文明积淀的康桥。

落日的余晖,静静地铺满在康河之上,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别了,康桥。

刘义萍丁酉年初秋写于草庐 

【作者简介】刘义萍,男,籍贯福州市,19647月出生。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记者,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游记散文作家。曾获“中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褔建省首届文化名家、福建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称号。多年来,公开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近百万字,新闻和文艺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政府奖励。

如果觉得好看,请您点一下“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