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连续蹲守三个中午,这个无人货架共售出三瓶柠檬茶一袋鱼豆腐

 蓝媒汇 2020-12-01

当互联网各巨头纷纷抢占线下赛道的时候,无人货架成为了新零售浪潮中投入门槛相对较低的创业项目。

在2018年刚过去的一个月里,有关于无人货架行业的各种并购、撤柜、裁员的负面消息接连不断,高货损率和高人力成本让有些人觉得这个市场马上要完蛋了,但也有人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高流量,跃跃欲试准备入局。

聚美优品的CEO陈欧极有可能就属于后者,他是业界有名的“风口集邮爱好者”,从外卖早餐、健康餐到投资电视剧,再到和王思聪立下“吃翔赌局”的共享充电宝,陈欧每一次的投资布局都看似踩在了风口上,但又好像每次都踩偏了。

紧追风口

2012年的陈欧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吹着时髦的发型,坐在BOSS团专属席上,眼神中还散着淡淡的忧郁。自从凭借那支“我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体广告火遍大江南北之后,上《非你莫属》节目为聚美优品招人,就成为了这位自带IP属性的网红企业家最大的爱好。

6年的时间过去了,聚美优品不再是连招聘一位司机都让CEO亲自大张旗鼓地上节目宣传了。近日,聚美优品招聘无人货架工作人员的信息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赶集网上。

据自媒体“发条橙子”爆料称,聚美优品涉足无人货架领域,旗下无人货架品牌为“美点”,目前已经开始铺设网点。

自从2014年聚美优品被爆售假,被8家美国律师事务所起诉,在业绩和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的压力下,陈欧尝试了一系列“撕掉假货标签”的做法。比如,砍掉第三方商家变为自营,试水跨境电商等。

主营业务不见起色的同时,陈欧还打起了广泛布局投资业务的牌,有人说他盲目追求风口的转型尝试,是“慌不择路”的表现。

陈欧则在新浪微博表示:“有质疑聚美投资影视和街电,不务正业的。事实上,都是为了流量。流量向超级App聚集,越来越贵。通过成本更低廉的方式获取流量,是一个企业运营逻辑”。

比较尴尬的是,这条微博的下面的评论除了说聚美卖的化妆品有假货,就是吐槽充电宝退了押金不能提现。

无人货架能给聚美带来的流量未必能有陈欧期待的效果,况且与其说是追逐风口,寻求流量,还不如说是焦虑的陈欧一直都在寻求新的故事去和打动资本市场,毕竟,聚美优品到目前还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行业洗牌

据统计,在2017年6月-12月的半年时间里,国内市场上至少有超过50个无人货架玩家入场,其中获得融资的玩家近30家,整个行业累计融资或已超过40亿元。

无论是市场背景还是从时机上看,入局无人货架对于聚美优品来说压力都是挺大的。

前大众点评高管司江华于2017年6月创立的猩便利是业界第一个宣布日订单破百万的企业,因为是去年12月21日这一天诞生的数据,还被特意纪念为“1221猩动日”。不过这个百万纪录一经宣布,就被业内人士质疑数据的真实性,有刷单嫌疑。

2018年刚过去一个月,猩便利就传来了在三、四线城市撤站,一二线城市的布局进行收缩、调整的消息。在社交平台脉脉和微博上也有爆料猩便利欠薪、裁员、撤柜、不供货的消息。

猩便利发布了官方声明,称猩便利各项业务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为了使‘便利·蜂窝’模式更有效率的运行,店、架的布点、商品结构、运营管理方式等,都会进行调整、优化和迭代。”同时,猩便利也在公告第三段暗指竞争对手“背地里弄刀”。

蓝媒汇随即向猩便利工作人员进行求证,得到的答复是不太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部分地区目前暂时无法提供上门安装货架的服务,相关人员疑似已经进入了“过年放假状态”,并且春节之后可能会进行战略调整。

在全民都沉浸在养蛙潮流的时候,多牛资本创始人蒋海炳失去了自己一手投资和培养起来的无人货架项目——领蛙。

上个月12日,领蛙以数千万的价格卖给了便利蜂,这也并非是个案,去年9月,果小美宣布和番茄便利合并,10月猩便利全资收购51零食。

今年1月17日,七只考拉被传裁员高达9成,无人货架项目停摆。随后七只考拉创始人文朝辉的内部信证实,公司正在缩减员工,无人货架也转型做封闭智能设备考拉盒子。

整合、洗牌已经是这个行业的常态。

不过这一次的情况特殊在董事、股东和投资人蒋海炳不知情的情况下。

“原创者被抄袭者收购是一种耻辱!”在蒋海炳看来,领蛙是这个商业模式的原创者,是最早入场的玩家之一,后面进来玩家都有投机的嫌疑。

烧钱混战

我们在某众创空间内找到了一个便利蜂的无人货架,理论上是按照100个人的规模进行的配置。

在连续蹲守了三个中午的午休时间之后发现,总共售出了三瓶柠檬茶和一袋鱼豆腐,这样的数字与我们以往能够看到的数据报告相距甚远,并且还是在很多商品都低于市场价让利促销的情况下。

烧钱、补贴,是互联网行业惯用的打法。甚至,由于无人货架无人值守、自拿自取、自觉付款的特性,偷盗货品已经成为了羊毛党们的“新目标”。

去年11月,小王所在的办公楼里有人上门地推无人货架,安装之后大伙都觉得挺新鲜的,消费的也都是五块钱左右的东西,其中销路最好的是桶装方便面,有个设计师甚至一周吃了5次,不过6块5一瓶的阿萨姆奶茶就显得无人问津了。

一开始每个人都乖乖扫码交钱,直到突然有一天,有个人说不给钱白拿也不会被发现,公司里的人就开始都不给了。这倒也符合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后来,小王和同事们逐渐摸索出来了经验,20%左右的货损率不易被察觉,商家也不会停止向他们供货,并且大多数的无人货架企业都有“丢货免赔”的承诺。

从“做不成可以做公益”的共享充电宝到“损失我们自行承担”的无人货架,陈欧所追求的“流量风口”,更像是烧钱的火坑。

除了货损率高,硬件设备、人力补货、地推和绩效奖励的运营成本也是一笔高昂的开支,很难想象如果不依靠融资的支持,无人货架的商业模式将如何维持得下去。

便利蜂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可能过完年就会取消对三十人公司的新客户开发了,最少人数要求在五十人之上,另外,如果物损过大年后可能也会有所调整。”说这话的时候,他对于整个行业还是充满了信心,“即使风口过后,无人货架还是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

阿里、京东、苏宁、顺丰、饿了么等巨头都是基于既有的相关业务,将各自的触角先后伸向了无人货架。在便利蜂的微信小程序页面也出现了附近便利店、共享雨伞、充电宝和便利单车等栏目。

如此涉猎广泛的布局,疯狂的扩张规模,靠资本不停的烧钱,倒真的是跟聚美优品的“投资历史”有几分相似,不过让人不免有些怀疑的是,这些风口到底是公司真正的发展扩张所需,还是用流量入口概念讲故事去忽悠投资人的噱头呢?

更多热门文章

没了“MC”,天佑还能饮酒醉吗?

微博还在整改,可是明星们先不干了

失望的王思聪,宣战的斗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