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闷气喘,心慌,乏力?也许是心脏上的“门”出了问题!

 hazgh 2020-12-01


心脏瓣膜病变:换瓣or成形?


瓣膜是心脏内部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它们相当于心脏中房与房之间和心室与大动脉之间的大门,保证血液顺着一个方向通过心脏。大家熟悉的心跳声,其实就是瓣膜关闭的声音!

当心脏瓣膜出现结构或功能改变时,血液无法顺利排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病症,我们称之为瓣膜性心脏病。发生瓣膜性心脏病有哪些危害,该如何治疗?

今天我们邀请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为我们科普“心脏瓣膜病”的相关知识。

本期专家

邵永丰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主任

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ISMICS)会员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邵永丰教授直播中(观看量突破18万)

▲直播回放视频

(约40分钟,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

心脏瓣膜病变的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据统计,心脏瓣膜病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5%,这其中主动脉瓣狭窄约占0.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约占0.5%;二尖瓣狭窄约占0.1%,二尖瓣关闭不全约占1.7%。男女患病率相当;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瓣膜病变的患病率逐渐增高。

心脏瓣膜病变病因

1、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如二叶式主动脉瓣,二尖瓣前叶裂,三尖瓣下移畸形等。

2、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与年龄相关,表现为主动脉瓣的钙化,二尖瓣粘液样变性。

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风湿热引起的瓣膜病变,在发达国家中,约占瓣膜病变的10~20%,在发展中国家中,约占瓣膜病变的80%。

4、缺血性心脏瓣膜病变,冠心病引起的乳头肌缺血或坏死,在发达国家中较为常见,在中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5、感染性心脏瓣膜病变,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经血液循环感染心脏而引起的瓣叶毁损,瓣上赘生物形成为主的病变。

心脏瓣膜病变的症状

早期,可能出现活动或体力活动后胸闷、气短、心慌、头晕症状部分病人平时没有症状,但感冒了以后才出现憋气等心功能不全症状,而且感冒症状严重,不易治疗,常常发展为肺炎。

患者夜间睡眠时不能平卧,一躺下就憋气,只能坐着睡觉,即有“心衰”症状。有的患者瓣膜病变很重却没有任何症状,活动量也接近正常,只是在查体时医生听诊发现有心脏杂音,这些患者可通过心脏超声检查确诊。

什么样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

NYHA心功能分级,是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手术指征的重要依据。




▼  ▼  ▼

鸣谢 / 交汇点

                          董菊   褚泽群   姜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