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用手段推波助澜,朗读情感水到渠成 ——以《乡愁》为例,略谈小学高段朗读教学指导的有效性

 阿雷吟诵讲堂 2020-12-02

妙用手段推波助澜,朗读情感水到渠成

——以《乡愁》为例,略谈小学高段朗读教学指导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尤其到了高学段要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容易做到,难就难在有感情地朗读。那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去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呢?我结合自己在六年级自主课程——“乡愁”主题系列之余光中《乡愁》一课的教学,略谈如何指导高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前巧用相关歌曲,确定朗读的语速

悦耳的预备铃声响起(我们学校三分钟预备铃的音乐欢快悦耳),

我有了以下的开场白:

“上课铃声设定为这种音乐真是太好听了,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在老家教书的时候,上课之前班里的孩子总是用质朴的歌声来迎接我的到来,来迎接一节课的开始。说起家乡,又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想起了一首歌最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要不我给大家唱唱,也像我家乡的孩子们一样用歌声开启一节课,好吗?”

播放MV《月之故乡》,我用心用情地唱着,唱着唱着,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尽管不太准确,但大体在调子里。

一曲唱吧,我抛出问题:你们觉得这是一首快歌还是慢歌?这样的速度给你怎样的感觉?

学生小组交流,交流后汇报所感,渐渐明晰这样的慢歌会把诗人缠绵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了!

我及时总结:是呀,缓慢的速度势必让人愁绪绵绵,加上诗人彭邦祯借助天水相隔的月亮这个意向,就把思乡恋国的情感表达出来了!

二、课始妙铺背景音乐,奠定朗读的基调

上课铃打响,师生问好后,我有了下面的一段话:

“思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有人说余光中的诗是听觉的诗,是音乐的诗,读好了才有味道。同学们联系刚才我们一起哼唱的《月之故乡》,那么读《乡愁》这首诗,觉得语速应该怎样?语调又该如何呢?”

生互相交流得出结果:这首诗应该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读出来才好。

随着著名大提琴演奏者鲁心演奏的《思乡曲》缓缓响起,我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朗诵起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我浅吟低唱起来……

三、课中妙品关键词句,推进朗读的情感

进入课文深度学习,不断指导孩子感情朗读诗歌时,我有了下面的引导:

余光中小时候可是读过私塾的,十来岁的时候妈妈把他送到重庆的一个私塾里学习,四书五经背得滚管烂熟。他曾经说诗经、楚辞就是他写作的源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他与屈原对话,与李白对饮,他有的是汉魂唐魄呀!

请大家再次走进诗歌,用你们灵敏的诗歌感觉嗅一嗅每个字词、闻一闻每个句子,揣摩揣摩诗中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你们边听老师配乐朗读,边拿笔把你们的发现标记出来。(播放音乐,配乐朗读)

学生交流的内容:

1.“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及时板书。课件对比:从读音上、叠词上体会词语的妙用。)

1为什么用叠词?(出示原文和不加叠词的诗句)我们来对比着读一读。

读中体会叠词的妙用:一层叠一层,如云层一般,愁绪就越来越浓了,愈来愈厚了。

2再看看它们的声调都是第几声?(生交流得出结果)是呀,四个声调中最长的,起伏最大的,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感情是不是更绵延了,更深了?

(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情;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爱意;矮矮的坟墓盛不下丧母之哀;海峡虽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所以这几个形容词不但不能去掉,读的时候,还应该重读出来。)

3)把握重音,指导朗读,及时评价。

2.“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四个数量词,正是用这些面积小重量轻的词语,来反衬乡愁之浓郁。)

3.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这种表示时间的时序语句,不着痕迹的表现时间变化,可见乡愁贯穿着诗人的一生。)

4.全诗共四节,在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

明确:(1)“乡愁是……”的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2)“这头”“那头”“里头”“外头”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低徊掩抑、如泣如诉的气氛。重章叠句的运用。

课末妙借感人故事,烘托朗读的深情

1. 整首诗中三个小节重复使用了三次“这头”“那头”,只有第三小节,写丧母之痛时,用了“里头”“外头”,这“里头”“外头”表面看起来很近的距离,难道真是这样吗?他们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生死相隔,母子之情非常深厚)

2. 配合线路图,讲述母子在战争中的逃亡故事,体会生死相依的母子情。

3. 拓展余光中写给母亲的诗。并让学生根据以上教学来自己确定一下两首诗的朗读基调,朗读速度以及把握关键字词轻重格的朗读处理等。

今生今世

——母难日(三则)之一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知道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晓得

我说了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呀

有着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的

我都记的

招魂的短笛(节选)

柳树的长发上滴着雨,

母亲啊,

滴着我的回忆,

魂兮归来,

母亲啊,

来守这四方的空城

     学生试着朗读,基本把握了两首诗的朗读基调和节奏,读出了情感。

(余光中一生写下许多追忆母亲的诗歌,每段诗歌都承载着母亲的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深的母爱,每段诗歌都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请同学们体会诗人对母亲那种刻骨铭心的爱,再次朗读全诗。)

五、课余推荐有关歌曲,延展朗读的热情

结课时,为了延展孩子们朗读热情,我有了下面的结束语:好的诗歌不仅可以吟诵,更被谱成曲供人们来传唱。据说台湾流行歌曲的兴起与余光中的诗密不可分。这些大家可以网上百度一下。不争的事实,诗乃为歌而生。余光中的很多诗都被谱曲传唱,经久不衰。

当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首次唱响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时,万人体育场里的台湾同胞热泪盈眶。《乡愁》更是这样,先后有王洛宾等十多位著名的音乐家把《乡愁》谱写成歌曲。我喜爱的零点乐队2004年更是用那激昂的摇滚乐《乡愁》阐释着别样的乡愁;大家课下可以去感受歌中的乡愁。这里给大家播放的是香港著名音乐人郑文德作曲,内陆著名歌手毛阿敏演唱的《乡愁》(播放视频),请大家静聆听歌曲里的绵绵乡愁。

结合本堂课的朗读教学指导过程,我个人觉得,要想让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们把一篇文章读好,读出情感,需要大体把握一下几个环节:首先,依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朗读基调、朗读速度;其次,读通读顺是读出情感的基础,老师要指导读好难读字词,难读句段;接着要不断让学生深入文本,把握关键词句,读出轻重缓急;再者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文本,走进作者,走进文章背后的故事,方能读出真情实感;最后,好的朗读除了朗读者本身读得字正腔圆、情真意切,还需要背景音乐等,为朗读进行铺垫、渲染,达到最佳朗读效果。

朗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激发孩子的朗读热情,指导孩子的朗读方法,让孩子真正喜欢上朗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探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